劉旭恭的作品溫潤和煦,不說大道理,沒有尖銳的稜角,彷彿安安靜靜的坐在竹葉沙沙作響的林子裡,感受風吹草動,任月光潑灑心湖,用澄淨的心靈,觀照擾攘的人世。新作《雨》尤其映射了他溫暖謙恭的心性與創作生涯,無論遭逢何種挑戰與困頓,如常修習平日的功課就是最好的應對之道。創作如此,生命亦然。
《雨》描繪一則看似淡然,卻蘊藏著豐厚情感的故事。出身孤兒的小和尚,被野兔叼到寺廟門口,在寺廟裡長大。他一天天過著日常勞動的平凡生活,雖然偶爾因為不識字被取笑,他還是面帶微笑地繼續這日出日落的灑掃雜役。小和尚的生命,被譜寫成一支悠悠的小調,就算有時候稍遇干擾,似乎總能很快回復平靜與平衡。可是這種平衡從何而來?答案來自一種恆常的修持,與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歸初心的練習──小和尚從窗外淅瀝淅瀝、他趴在窗畔看到老和尚在寫毛筆字那天起,就學著每天都寫一個「雨」字。無論屋外是晴是雨,也不管他的內心是晴是雨,小和尚就這樣一筆一筆的用毛筆慢慢描著雨,一寫就是二十年,寫到他都長成大和尚了。
寺廟裡的每一幅景致都在靜謐中發散生機與力量。(圖/《雨》內頁)
小和尚日日夜夜在運筆與瑣碎院務中打磨自己的心。(圖/《雨》內頁)
《雨》的故事充分展現了劉旭恭擅長以小寓大、以沉靜氛圍融括奔放情感的敘事特質和爆發力。大和尚一行人帶著經書和佛珠下山,希望能為可憐的眾生乞求上天降下甘霖、緩解旱象。不識字所以不會誦經的大和尚,拿出這些年來一筆一畫寫下的一整疊「雨」字,虔敬的向上天懇求。思緒紛沓而至,這一張張「雨」,原來為他記憶了歲月,包含了他對寺廟和在這裡生活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也包容陪伴著他某些辛酸挫折卻堅忍的記憶,伴著他繼續一步步地走過生命行旅,勇敢前行。所以大和尚正是用那一筆一畫書寫的雨字,一次又一次的回到恆常的初心。
這則故事裡,寺廟裡安靜的日常生活特別令人動容。相較於香煙裊裊的廣場、信徒們到處磕頭跪拜的紅黃襯景,寺廟裡的每一幅景致都在靜謐中發散生機與力量。黃綠色調的院落襯上墨灰夜色,日子不斷流轉,長大的小和尚日日夜夜在運筆與瑣碎院務中打磨自己的心。這個日復一日讓自我沉澱的過程,也訴說了劉旭恭身為創作者的心情。創作是一條漫長的修行路,在思考琢磨題材與形式的過程中,內心必定面臨反覆的自我質疑,但是唯有在不斷重複的實驗下,才能找到出口。暫時得到答案後,又得繼續投入同樣的打磨過程,這是創作的辛苦,也是創作的幸福。
讀者可以在劉旭恭的多部作品中,發現這種「追尋→找到」的尋索,先是歷經一段尋尋覓覓的過程,最終作者會帶著我們繞一個小彎後,豁然開朗,煥然一新。比如《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裡,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學習的意義與答案,也讓一群對於該如何帶領孩子各持己見、吵嚷不休的老師們,重新看見生活與學習的真諦。原本嚴肅的議題和令人不安的爭論,在抒情寫意的柔和彩筆下,每一景都保留了讓思緒悠遊的想像空間,讓人簡直想走進畫面裡,大口呼吸那裡的空氣。
今年學校只有一位學生入學,所有的老師都希望能好好栽培她。(圖/《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內頁)
劉旭恭在不同作品間實驗不同的用色,往往也醞釀出很不一樣的氛圍。《車票去哪裡了?》暈染著奇想式的童話感,主色僅用橘、藍兩色,滾出線軸般的讓一車子乘客翻山越嶺、上山下海的追逐飛走的車票。劉旭恭曾經說他的創作經常是從一個想表達的意象或畫面出發,然後往前和往後長出故事,每一本書更是經過不知多少回畫了又畫、試驗、更改與統整的漫長歷程。《車票去哪裡了?》固然是由「車票不見了、天涯海角都要把它追回來」的意念啟程,畫面與故事開展的方向卻令讀者大開眼界,我們跟著這輛車和超富責任感的司機先生,忽而不怕危險的向前暴衝、忽而往上攀升,乘客們看見小鳥把車票當被子蓋的驚喜畫面,讓讀者的內心也充滿溫暖奇妙的幸福感。
本書翻閱時驚喜不斷,司機載著乘客們翻山越嶺、上山下海追逐飛走的車票。(圖/《車票去哪裡了?》內頁)
《到烏龜國去》是我讀過許久仍難以忘懷的故事,小兔子到烏龜國去遊覽,驚奇地發現烏龜國的一切、生活節奏和生命情懷,完全和兔子國不同。劉旭恭娓娓敘述烏龜國的種種時,也帶讀者體會了生命裡很重要的一課:每個人的生命有各自的步調,那是勉強不來、卻悠悠綻放的美好。即便如此,我們大可以走慢一點,細心看見彼此生命的色彩。當然,回到童書創作與欣賞的層面來說,劉旭恭這樣的創作者,一回又一回以優異的圖畫書演示著如何讓不分年齡的讀者看見生命裡值得珍視之物。而且我們只要走進這些故事,就會明白孩子國的時間與成人國度的時間是以不同方式運行,愛孩子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讓孩子保有專屬於他們的兒童歲月。
小兔子到烏龜國去遊覽,發現烏龜國的一切完全和兔子國不同。(圖/《到烏龜國去》內頁)
《雨》是關於寫毛筆字的故事,也是溫厚善良最終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在講如常的努力,也映襯了創作與生命行旅都是修行。故事裡,大和尚等人待旱象解除後,「默默的穿上蓑衣,一行人靜靜的離開了」特別動人。與歡欣鼓舞、彼此擁抱慶祝下雨、童話感滿點的眾人相比,真誠的感謝上天、靜靜為人付出的和尚們彷彿無事般的回到寺廟,在絢麗後回歸平常心、繼續日常修習,委實可貴。
祈雨完成後,和尚一行人靜靜離開了。(圖/《雨》內頁)
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問劉旭恭最喜歡自己哪部作品?想也知道,這就像問人最愛哪個孩子般難以回答。這位謙遜的創作者說他沒辦法回答,但是他很喜歡《好想吃榴槤》,只是覺得自己現在很難畫出那麼純粹的東西了。作為讀者,我們其實在劉旭恭每一部作品裡都看見他未必炫目、卻始終閃閃發光的真心。真好,初心不變,如常修行。
看更多劉旭恭作品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