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廖梅璇/在這套父權框架裡,母愛是一門手藝,焦灼著她和她──讀湊佳苗《母性》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母性》裡出現兩隻女性的手,一隻柔軟寬大,時常撫摸孩子,傳遞愛與安全感;另一隻手溼黏溫熱,彷彿汗腺竭力索求情感,卻不斷被母親推離。

手是內心的觸角,觸探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母性》分別以母親與女兒的第一人稱敘事,交錯推進情節,但母親同時也是女兒,她也有自己的母親,母女三代命運如藤蔓緊密纏結,體現在手的意象裡。敘事者之一,身為母親的「我」,備受自己的媽媽疼寵,女人溫柔的手撫遍女孩全身,縫合了兩人之間的界線,儘管日後女孩長成女人,也生養了女兒,仍然像嬰胎般,耽溺於充盈著母愛的羊水,與母親融為一體。對她而言,養育女兒的意義,便是套用己身與母親親密無間的模式,將羈絆傳承下去,把女兒打造成另一個自己。

母性:讓湊佳苗說出「從此不當作家也沒關係」的執意之作,隨書附贈「電影書衣版」×「愛怨交織版」雙版本書衣!【雙書衣限量版】

母性:讓湊佳苗說出「從此不當作家也沒關係」的執意之作,隨書附贈「電影書衣版」×「愛怨交織版」雙版本書衣!【雙書衣限量版】

湊佳苗運筆遊走於外婆、母親和女兒三代女性間,書寫女系承襲的過去與未來,底下鋪墊了隱形的父權體系架構,暗中道出女性從來不是自然成為母親和女兒,而是被置放在社會框架內,套進「母女」的角色,被賦予相應的責任;母愛也不是隨著嬰兒從產道滑出,便源源不絕分泌,母親對子女的愛盛在特定框格裡,有其特定形狀,比如書中的外婆,在母親和女兒眼中,似乎給予她們不求回報的愛,但仔細探尋作者埋藏的線索,可以發現她對自身女兒的愛挾帶著期待,遵循社會文化對女性的要求,寄望將她教養成善解人意的孩子,而女子為了滿足母親的期待,從小就努力活成媽媽想要的模樣,並也以此要求自己的女兒。

在這套框架裡,母愛可說是一門手藝。母親身為父權的代理人,肩負著教養的責任,將女孩灌入模具,悉心地以愛定型,倒模出好妻子兼好母親,填補缺漏的孔隙,修整溢出的部分。多數母親深信,這般一手調理出來的女兒,才值得被愛。

摩娑著,撫觸著,故事中身為母親的「我」,被自身母親的雙手捏塑成理想形狀,將自我需求擱置一旁,凡事都先揣摩別人的心意,為了博得讚美,連選擇伴侶都依母親的喜好決定,善盡賢妻良母的責任。然而在母親過世後,這套處世法則遭遇到考驗,「我」不得不與公婆同住時,飽受公婆斥責詈罵,她卻仍以滲入骨髓的家教,扮演馴順媳婦角色,期望得到眾人認同,幾乎到了自虐的地步。

在母親「我」的敘事裡,她覺得女兒不像自己,總是叛逆地破壞婆家秩序,顯得她的忍讓犧牲毫無意義,但轉換成另一名敘事者,即女兒的「我」的視角,她回憶自小見到母親委屈求全,卻得不到回報,為了保護母親,頻頻挺身而出,對抗長輩親戚。母與女的「我」都渴望獲得母親的愛,但一個「我」選擇默默依循母親教誨,承受長輩的情緒勒索,彷彿心理永遠停滯在「女兒」的狀態;另一個「我」則選擇突破母親的教養原則,迫使自己強悍起來捍衛媽媽,反倒成了「母親」。母女角色錯亂易位,揭露出女性為了維護家庭的和諧大局,掩藏著嚴重內傷,無能溝通,也無能相愛。

全書母女倆的敘事各自以「我」開展,兩人互稱對方「母親」或「女兒」,直到接近小說結尾,作者才揭曉她們的名字是留美與清佳。兩人卸下母女的身分外殼,裸裎本來面目,顯示出她們其實是獨特的個體,既相互牽繫,又獨立存在。留美執著於母親的教誨,陷入焦慮的無間地獄,清佳則在經歷痛苦後,漸漸明瞭母性是社會體系所定義的情感,散發出鍍金光澤,使留美為了達致崇高標準,不懈地扮演想像中的好媽媽,卻始終無法認清真實的自我,也無法認清真實的女兒,深深厭棄自己與女兒。

相似又相異,母與女,都有一雙手,有時彼此摩娑,有時絞扭纏鬥,而同時身為丈夫及父親的男性,僅是旁觀母女廝殺。他知道他出手或可解救母女免於兩敗俱傷,但他不想,因為他恐懼逸出框架的後果,索性逃避到底。湊佳苗描述隱微的家庭結構暴力,像一隻隻手的汗漬,愛憎溼膩疊印,密密實實摀住了口鼻。事實上,鬆開手才可能再握住,移除母性的重荷,相互絞纏而窒息的母親與女兒,方才有呼吸的空間。

而她和她,終究發現她們不過是焦渴的女與女,焦灼於愛。


母性【愛怨交織版】:讓湊佳苗說出「從此不當作家也沒關係」的執意之作! (電子書)

母性【愛怨交織版】:讓湊佳苗說出「從此不當作家也沒關係」的執意之作! (電子書)


改編電影由「戶田惠梨香×永野芽郁」主演



作者簡介

1978生,台灣嘉義人,台大歷史系雙修外文系畢。善於失眠,喜陰溼,背對鏡子面朝苔綠,在詩、散文和小說間切換電頻,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2015年於法國出版中法對照詩集《雙耳的對話Dialogue des oreilles》。另著有散文集《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很遺憾,校園裡的性犯罪不是個案或偶發

    自2009年《教師法》修法立下所謂的「狼師條款」,從2011年起每年有50名狼師被解聘,2008至2016年全台有1705件師對生性侵通報案,其中不包括補習班、育幼院等非正式教育機構,每年平均213件,校園性侵不是個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18514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很遺憾,校園裡的性犯罪不是個案或偶發

自2009年《教師法》修法立下所謂的「狼師條款」,從2011年起每年有50名狼師被解聘,2008至2016年全台有1705件師對生性侵通報案,其中不包括補習班、育幼院等非正式教育機構,每年平均213件,校園性侵不是個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185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