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李奕樵/以廉價電視劇的幻術嘲諷整個國家──評喬治・桑德斯《勸誘之邦》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勸誘之邦》中收錄的多數極短篇篇幅長度為三千到六千字,大約只能承載一個核心觀點,依賴讀者對於美國政治與生活環境的熟悉程度,對臺灣讀者來說,這份距離感在閱讀時需要去主動克服。此種時空切片般的小說成敗一翻兩瞪眼,我建議讀者們優先選擇書中超過三十頁的篇章來閱讀。

書中四篇一萬字至兩萬字之間經營的作品,如〈小強〉、 〈歹戲人生〉、 〈勸誘之邦〉、 〈敦睦科〉,都足以透過情感與懸念的經營克服上述的距離感。其中〈敦睦科〉、〈歹戲人生〉的調性與元素更加接近《林肯在中陰》,動員了基督教信仰與暴力衝擊後幻象世界,可以視為《林肯在中陰》世界觀的一種變奏──雖然死者的世界一如夢境,除了情感以外沒有太多著力之處,角色們之間的對話總像是數顆骰子在倫理學的塑膠碗裡打轉,不過想想這可是總統就職時需要按著聖經發誓的、清教徒開墾而成的美國,就能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處理了。以文字資源的比例來看,〈敦睦科〉、〈歹戲人生〉更優先經營小說場景的超現實調性(描寫說話的焦屍、變形的場景、重播的兇殺現場),再來才是角色情感的說服力,最後才有倫理辯證的部分,像是冰山一樣只浮現小小的一角。

勸誘之邦

勸誘之邦

林肯在中陰

林肯在中陰


可以說喬治・桑德斯的小說價值觀就是不喜說教,他的小說更慎重地對待小說的娛樂性本質跟感性,而不是將因果律辯證擺在小說的第一順位,以小說價值觀的取捨來說是一種激進的策略(新批評式的文本分析可能在這些小說中找不到太多有營養的線索)。另一個明顯的特徵是,相比《林肯在中陰》,桑德斯更加強化筆下人物彷彿電視劇人物的一種扁平庸俗感,這是貫穿整本《勸誘之邦》的基調。筆下的人物無法直接進行明確精準的辯證,但要對讀者的心智施力不見得需要辯證,呈現一種愚蠢的姿態讓讀者迴避,也是一種勸世之道。畢竟某些人真的鐵了心堅稱一加一等於五,我們也拿他們沒辦法。面對反智的群體,再怎麼善辯的智者也只能嘲諷了。但這樣的敘事者姿態也注定《勸誘之邦》不會像《林肯在中陰》那般討喜。

除了宗教與電視劇,桑德斯在全書開頭的第一章的三篇小說就明確表達了對當代經濟充斥著撲天蓋地的庸俗廣告的厭惡之情。而承載這個路線的〈勸誘之邦〉與〈小強〉這兩篇小說無論從意象奇詭來說,或者故事情節走向的不可預期性,都是具有傑出娛樂性的作品。喜愛英國影集《黑鏡》系列的讀者,尤其不能錯過〈小強〉,這是十多年來極少數能在同一路線上實踐出「唯有小說才能承載」的傑出科幻小說。而〈勸誘之邦〉意象極度自由,幽默與血腥並存,在廣告世界極度的荒蕪與愚蠢之間,桑德斯讓角色們終將失敗的反抗,變成一種古老閱聽情懷投射的對象。

桑德斯讓讀者意識到這個時代的一切真的俗不可耐,他知道我們正在忍受,他甚至知道我們承認自己無力改變這一切。免費的網路服務難以抗拒,成本就是一切,社會需要將勞動力放在更具生產力的位置上,廣告、影視娛樂這種東西,當然是在相同效果下成本越低越好。我們都是理性的資本主義信仰者,我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壓低成本就是正義。有那麼一些科幻電影裡的仿生人,用養殖的蛆作為日常的蛋白質來源──對,我們就是那麼理性。



作者簡介

1987年生。台北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二獎。作品曾入選《一〇二年小說選》(九歌)。著有小說《遊戲自黑暗》
OKAPI專訪:《遊戲自黑暗》李奕樵:如果你也想對神比中指,那很好,我們是同伴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談「台灣新電影」,一定要提到無限的「愛、勇氣、希望」?

    既然我們都愛新電影,那為何我聽到新電影40,就像聽到民歌50一樣,只覺得有完沒完?我後來才搞懂,我真正厭倦的,從來不是新電影,而是後來的我們,怎麼「老是這樣討論」新電影的那種舊方式。新電影還可以怎麼談、怎麼理解後產生新的嘗試與解讀?

    839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談「台灣新電影」,一定要提到無限的「愛、勇氣、希望」?

既然我們都愛新電影,那為何我聽到新電影40,就像聽到民歌50一樣,只覺得有完沒完?我後來才搞懂,我真正厭倦的,從來不是新電影,而是後來的我們,怎麼「老是這樣討論」新電影的那種舊方式。新電影還可以怎麼談、怎麼理解後產生新的嘗試與解讀?

8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