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吳曉樂/當你公開表示喜歡你的工作,就是在增加自己的「可凹性」?──讀《失控的熱情》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這本書才看了三分之一,我幾乎將我從大學畢業至今的職涯重新想了一回,我跟作者Erin A. Cech(以下稱賽克)有許多重疊之處,她從前景看好的電機系跳到社會學研究,我則是逃出法律系,來到文字創作。「擇你所愛」宛若童話故事結局,照理說當事者應該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賽克卻意識到這結局背後滿布世人忽略的黑暗面。社會學的養成,讓賽克難以假裝沒看見這一原則長期複製且鞏固既有的不平等,她承認,身為白人酷兒的她,某程度上是「熱情原則」的高度受益者,但這並未阻止賽克將她的「社會學之眼」借給我們,助讀者看見其中的蹊蹺。我要先打小小的預防針,這本書是實打實的社科研究,裡頭有大量資料、圖表、調查實驗法與深度訪談等等,但,暫且留步,再看仔細一些,賽克必然顧慮了非學術界讀者的感情,她呈現的方式清晰,且一目了然,我們可以更直觀地從這些起伏的線條與數字排列,感受到「熱情原則」如何深入我們的日常,以及我們對它所創造的弊害,竟毫不設防。

失控的熱情: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失控的熱情: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按照賽克的說法,熱情原則是「一種極具道德性的文化基模,以智識、情緒、個人與職涯領域的連結形式,做為職涯抉擇的主要指導原則,並提升自我表現與自我實現」本書記錄了賽克訪談史丹佛、休士頓、蒙州大共計三所大學,性別、種族、階級都不盡相同的百來位大學生,其中三分之一受訪者,賽克做了追蹤訪問。除此之外,賽克訪問了二十幾位職涯顧問。賽克第一個結論是,即使有細微的差異,但大致來說,多數人都認為「熱情」在他們規劃職涯的過程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先放下書本,稍微想一下,台灣社會也不乏類似的敘事習慣,我們能在大眾媒體讀到以下的劇本,某個A找到熱情所在,因此取得強烈動機,在職場認真奉獻,而A的付出也被上司青睞,A收穫了不錯的回報,據此享有精彩不凡的人生。同時,我們也想像了另一套劇本,某個B選擇薪水不差、但他完全提不起勁的工作,逐漸在乏味單調的日子裡變得冷感。我們喜歡A的故事,也樂於成為A。賽克的研究則指出:A的故事底下,埋藏了怎樣的地雷跟陷阱?

首先,賽克指出,「追隨你的心」明明是一項特權(詳見下一段),但現有的課程設計、職涯指導與輿論,卻塑造得彷彿所有人都應該這麼做。其次,賽克也質疑,「你的心」是「你的心」嗎?我們都以為個人夢想是獨特個人意識的延伸與展現,但,真的嗎?難道沒有環境的影響?沒有性別化、種族化與階級化無形的操作?她援引了許多例子,其中兩個我印象格外深刻:一是醫生的女兒,她從小收看寄送到家中的醫學期刊,對行醫有了興趣;另一是非裔大學生有更高的傾向從事促進種族正義的工作。換句話說,我們不自覺地重演上個世代的職業隔離,卻浪漫地解讀為是個人追夢的良性結果。

賽克往前追溯,熱情原則是何時全面主導了我們職涯的依循?她認為關鍵是美國1970年代以後興起的新自由主義。簡言之,該主義認為政府控管市場的力道應受到削弱,個體必須要對個人福祉負起更多責任。這個主義時常被認為是導致貧富差距擴大、非典型雇用興起,個人在精神上越來越疏離焦慮等現象的主因。若這樣說過於抽象,我認為2019年上映的電影《小丑》可供參考,劇情背景是八〇年代的高譚市,主角亞岡的心理師告訴他,政府停止了社福服務的補助,心理救助站即將關閉,亞岡再也拿不到藥。孤立無援的亞岡,步步走向虛無與癲狂。而新自由主義與熱情原則結合起來,製造了什麼危險?還記得A的故事嗎?賽克認為,這故事刻意粉飾了許多血淋淋的真相,「愛你所選」是有代價的。大多數引發熱情的工作,都難以在經濟上立即產生豐富的回收。訪問過程,追隨熱情的學生也一再坦承,他們為此付出了延遲就業、經濟不穩定、情感挫敗等代價。有些學生家境清貧,因此延續了父母的階級,間接喪失了透過高等教育促進階級流動的機會;相反地,有些學生有強大的安全網(像是家庭的金援)與跳板(文化、教育、社會資本)。這些人都暴露在近似的風險,後者能安然度過,甚至最終在資本整合下,得到既符合熱情、薪水也不差的工作(或轉到乏味但穩定高薪的職位)前者卻一貧如洗,只能苦澀地摸摸鼻子,思考夢醒之後,如何付掉高達五、六萬的學貸。但這些絕望的學生,無力意識到自己掉入了過度崇拜「熱情原則」的社會所埋下的陷阱,他們會「盡責地」怪在自己頭上,誰叫他追隨了他的熱情,他的處境是自找的,他必須認命。

賽克也以賈伯斯伊隆.馬斯克為例,批判媒體不斷將他們的「成功」與「熱情」劃上等號,忽略他們本來就坐在容易取得資源的位置。這等同讓「特權階級」贏了兩次,他們既坐擁鉅富,更被賦予了文化上的正當性;更危險的是,教育機構與就業組織藉此得以順理成章地把責任推卸給個人,而不是思索該如何提供更全面、更公平的機會。

小丑 單碟鐵盒版(BD)(The Joker 1-Disc Steelbook)

小丑 單碟鐵盒版(BD)(The Joker 1-Disc Steelbook)

賽克認為,媒體常將賈伯斯、馬斯克的「成功」與「熱情」劃上等號。


賽克也在意熱情原則在職場導致的具體剝削。新自由主義與科技革新等因素的推波助瀾,我們的職場遠比上個世代更不穩定、更容易過勞、工時亦是有形無形地延伸。人們確實會希望「愛上」自己的工作,來消除漫長工時的麻木與枯燥,這對資方來說可謂一大利多,無須動用「忠誠」這老派又有些道德風險的字眼,「熱忱」就能達到相同效果。從賽克設計了「虛擬求職者實驗」,我們目睹到尷尬的現實:勞動市場普遍喜愛「有熱忱」的員工,可預期對方更盡心盡力,但——並不打算因此提高待遇。賽克更引用另一位學者Jae Yun Kim與同事的研究:公司傾向將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交給有熱情的員工白話地說,當你公開表示你喜歡你的工作,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可凹性」。看到這,我不禁對照我在創作生涯遭逢的坎坷與困境。很多人認為既然是「志業」,就不應追求報酬,賽克則認為,若資方確實有受益,就沒道理將這利益視為理所當然,據此迴避調整報酬的責任。

賽克承認,以「文化基模」切入,以及以美國大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她也坦言,短時間我們難以想到比「追隨你的心」更有魅力的職涯參考,這個想法已經和「賢能制」(相信勞動市場會平等地獎勵勤奮又有天賦的人,或常譯為「功績主義」)及上述的新自由主義結合得流暢、完美、感動人心。但她仍不吝提出一些值得我們深省的指南:

首先,我們得進行批判性思考:這個熱情原則最大受惠者是誰?若我們也得到跟賽克相去不遠的答案:特權階級,那當我們給予他人科系、職涯的建議時,也應關注這些人在社會的「哪裡」,全方面地權衡。除了「熱情」,「務實」也值得更多肯定

再來,我們得意識到「出於熱忱而完成的工作」依然是勞動,即使我們「自願」做得盡善盡美,一旦有反映在利潤上,我們就有理由主張更合理的報酬。

最後,也是這本書啟發我最深的一個觀點:工作不是唯一實現自我的路徑,我們可以讓「建構我這個人的元素」就像拼盤一樣形形色色,而非高度仰賴我們從事的「有償工作」。也許未來我在自我介紹時,會說我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非常喜歡鳥類跟拼圖的女性。

\作者Erin A. Cech介紹《失控的熱情》/

失控的熱情: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電子書)

失控的熱情: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居於台中。
喜歡鸚鵡,喜歡觀察那些別人習以為常的事。
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已改編成電視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小說《上流兒童》《我們沒有祕密》《致命登入》

✎作家金句:「山窮水盡時,故事會帶領你活下去。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爐!回顧歷屆得獎作者,深入分析一次看

2024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南韓作家 韓江,創韓國獲獎的首例,也是第一位韓國女性創作者獲獎。帶你一次看近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他們不可不知的名著作品。

1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