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深讀10分鐘10-Minute Reading

終究不老,併生智慧——觀吳晟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

  • 字級


詩人吳晟。(圖/《他還年輕》劇照,目宿媒體提供)


吳晟成長於彰化農村家庭,他的詩扎根鄉土,同時錘鍊詩句與耕耘土地,數十年從未間斷。「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最新紀錄片《他還年輕》自2017年起,以長期駐點的拍攝策略,跟著吳晟穿梭彰化鄉間、踏查濁水溪生態,亦飛住美國愛荷華回憶參加寫作班心情,至溫哥華拜訪亦師亦友的作家瘂弦。拍攝期間恰逢吳晟女兒吳音寧因北農事件遭受攻擊,本片紀錄了詩人這兩年多的心情轉折,從憤怒、挫敗、到重生與昇華,遂見證了詩是濁世最終的救贖。



\\《他還年輕》預告//

2017冬,牛津獎第二十一屆得主站到台上,拿起麥克風談論的不是自己,而是感謝太太莊芳華。「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的主角吳晟華髮滿頭,瞇眼而笑,很快地導演要引我們側身進入他一生浸貫的文學,了知他如何並為何堅持「寫台灣人、敘台灣事、繪台灣景、抒台灣情」。


水流從來沒有停歇

面對這座島嶼、這方土地上發生的一切,吳晟一概的思路、實踐向來扎根在地,誠如片中初始那片陽光灑落的蓊鬱俱為台灣原生種,亞熱帶島嶼風土孕育下獨有的烏心石、毛柿等在純園列隊而立。廣袤的田野旁,既是吳晟一路呵護手植的成果,現在亦成為守望田疇、供人乘涼的存在,聳立遮陽;一如他於生活與文學裡經年戮力的痕跡,而今碩果豐饒,餘蔭往來。

依隨這部紀錄片腳步,觀眾貼身觀察一位詩人的生活為什麼能夠與文學緊緊相依。

日常對話,晨昏身影,不知不覺勾出歷歷想像——一株苗如何拔高成大樹,一滴水何以能夠成為滾滾濁水溪。水與樹,絕非僅為吾鄉印象,尤其跟著莊芳華與吳晟,行路顛簸,上游伊始奧萬大、向天圳,中上游繼而是土虱灣孫海橋,乃至中下游集集攔河堰,濁水溪的全貌早在2001年書寫的《筆記濁水溪》忠實記錄。

筆記濁水溪

筆記濁水溪

親見母親之河因集集攔河堰慢慢步向乾涸命運,時隔多年,夫妻倆走在乾裸河床,吳晟憂思翻攪更劇,「我不願設想這種景象/島國子民每一張口/貼緊乾渴的水龍頭/連接空洞的水管、泥沙淤積的水庫/齊聲向天空集急促呼喊/水啊水啊給我們水啊」(〈水啊水啊〉)他的眼瞳水光不再激越,目光因凝望過久而滲入粗礪,感到疼痛。吳晟寫下:「我設想自己就是那從石墨片岩間滲出來的第一滴水,冰晶狀的水滴是臺灣希望的源頭,從踞高處出發,穿越密林間、奔走石隙縫、忽而墜下懸崖,忽而入土隱伏,忽而出土湧泉,一一撫觸臺灣中部大面積的土地,然後悠悠出海……」宏大無私的濁水溪來到溪州「莿仔埤圳」,流動的生命之水開啟農村的一天,「為了守護農田的起碼清淨,我心甘情願奉獻汗水與勞力,日日、年年,彎腰蹲踞,用最笨、最龜速的手工來篩檢我的田埂草,控管排山倒海入侵的野族。」莊芳華寫道。

二人相偕護水愛樹,對斯土誠摯坦率的愛使心靈不懼強權,紀錄片雖未強調,不過台灣環境運動中,「反國光石化」、「反中科搶水」是少數成功案例。「水權」就是「生命權」,水流從來沒有停歇,此泓挾帶板岩而化的黑泥豐饒世世代代,「上蒼對待人類真的是很豐厚,你只要用一種很溫柔的心去看待土地,她一定會回饋我們。」這是長年與土地站在一起的人才有的體會。

吳晟與太太莊芳華。(圖/《他還年輕》劇照,目宿媒體提供)


你要承受,不然就是隨波逐流

〈負荷〉一詩家喻戶曉,鏡深之處是吳家三名孩子幼年照片,「只因這是生命中/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吳晟朗讀,鏡頭之下的父愛也包含了為女兒吳音寧而承受的憤懣。導演林靖傑不避北農事件對這方三合院的衝擊,不請自來的記者、好事民眾,均出現在鏡頭裡。

每每吳晟在鏡頭前談起,有時正讀著網路留言,有時已與女兒通過電話,從一開始沉默不辯解,到赫然意識「江湖,到底在哪裡」的驚詫。吳晟坦承不管怎麼忍都「內傷」,身處霸凌風暴的女兒吳音寧雖然勸道「你不要一直只想到你的委屈」,臉書上也透露「生命有限,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造謠、毀謗」。然而,影片中吳晟坦言心底的「煩」無處消解,只能放下種樹的書,改以記錄事件始末,梳理也嘗試疏通鬱結在心的情緒,這是負荷,但不甜蜜。

面對不公不義激盪胸懷,吳晟取下菲律賓獨立革命先驅黎剎(José Rizal)詩作徐徐朗誦:「我死時正如我看見黎明的破曉/穿過了夜色的幽暗/預告了白晝的來臨」對一位詩人來說,回到書桌,把整個心靈活動轉化成作品,成為他承受江湖餘震後,必然的回歸。

導演林靖傑(左)(圖/《他還年輕》工作照,目宿媒體提供)

(圖/《他還年輕》劇照,目宿媒體提供)


詩始於趣味,終於智慧

1972年發表〈吾鄉印象〉,13首組詩一次刊登於《幼獅文藝》,震撼了年輕詩人的心。作品帶著他歷經「愛荷華寫作工作坊」的刺激與洗禮,時隔四十年,為了《吾鄉印象》英譯出版訪美,吳晟此行最重要的是會晤聶華苓與瘂弦。

故人重逢,千言萬語,齊聚桌前,朗讀〈狗〉,詩作淒厲鮮明的意象一瞬跳接至下筆寫愛荷華家書的吳晟,他與妻子雙雙白鬢,唯獨作品不老。鏡頭前他對牽手讀道:「記不得什麼時候才驚覺到/你久已不再彈琴撫弦的雙手已不再纖柔/常忍不住痴痴的端詳」,這是溫柔欲淚的一幕。

隨後大幕揭開,當年稱自己「聞到天才的香味」的瘂弦,在北國的自家庭院朗誦起〈吾鄉印象〉,其後吳晟朗誦〈春寒特別沁冷——致瘂弦〉,這是第一本詩集《吾鄉印象》與最新詩集《他還年輕》在異域交會,土地頌歌與留守離散交會,島嶼詩歌世代迭起的同奏共鳴,最後一個音符收在「常來玩玩」,瘂弦泛淚,在車窗旁揮手許久才關上窗的吳晟,隨著車身離開,哭泣不止。「待天氣回暖/期待再來鄉間走走」的盼望仍在,鏡頭無法給出答案,觀眾卻不禁低迴於兩人相遇相知,暮年闊別,更體悟詩藝追尋之艱難孤獨。

吾鄉印象

吾鄉印象英譯版My Village


影像最後一幕是吳晟陪伴小孫女折樹枝。小孫女一折,哎了一下,刺到了,但她說「我沒有哭」。換吳晟折樹枝,小孫女叮嚀,「你不可以刺到喔!」吳晟應聲,小孫女仍不放心,「你大人喔,不會刺到喔!」折完的樹枝羅列,見證一般,一節節清清楚楚。鏡頭人影離去,留下的樹枝充滿隱喻與生命的智慧,彷彿指涉紀錄片行進七個章節,自一滴水滲出巨岩,穿越激流險灘,無論震盪是否激烈,濁水溪日復一日提供大地滋潤。

事過境遷,對詩有感動、有生命熱情的詩人悉心守護、書寫的台灣依在,也仍舊需要他的書寫。此乃吳晟念茲在茲:「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他一定要有時間回到他的書桌,把整個心靈的活動轉化成作品。」無常如常,和共同走過艱苦的台灣一樣,深刻的痛/讓他成長、再成長,對土地深刻的愛,苦心孤詣的詩心,終究不老,併生智慧。

(圖/《他還年輕》劇照,目宿媒體提供)


\\《他還年輕》9/2上映//
點擊下圖可前往預售頁面



作者簡介

彰化人,執教於彰化高中。曾分別任教於家齊女中與高雄中學,於南方蟄居七年,而高雄是精神意義上的第二個故鄉。著有小說《南方從來不下雪》、《不測之人》,散文集《佛蒙特沒有咖哩:記那段駐村寫作的日子》。曾獲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文化部藝術新秀與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駐村作家,詩、散文、小說作品刊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聯合文學》、《幼獅文藝》與各副刊等。


延伸閱讀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他們的文學時代:新世代創作者眼中的大師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他們的文學時代:新世代創作者眼中的大師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我城(BD+DVD)(My City (BD+DVD))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我城(BD+DVD)(My City (BD+DVD))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1918(BD+DVD)(The Inspired Island II:1918 (BD+DVD))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1918(BD+DVD)(The Inspired Island II:1918 (BD+DVD))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BD+DVD)(A Life That Sings (BD+DVD))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BD+DVD)(A Life That Sings (BD+DVD))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典藏版:削瘦的靈魂(藍光+DVD+七等生小傳)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典藏版:削瘦的靈魂(藍光+DVD+七等生小傳)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小死乃人生必須,最高的真實無非一吸一吐,活著的心願僅僅是『挺直腰桿做人』。」

「危險之所在,亦是救贖之所生」(Wo aber Gefahr ist, wächst das Rettende auch)──德國詩人賀德林

14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