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譯界人生

【宋瑛堂翻譯專欄】見春樹,不見挪威森林──那些年,我們一錯再錯的誤譯

  • 字級


\〈 Norwegian Wood〉翻成「挪威的森林」是誤譯嗎?/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場景不在挪威,森林也不是主題,日文取這書名,全因女主角直子熱愛披頭四金曲〈 Norwegian Wood〉。只不過,這首英文歌指的是木製傢俱,不是挪威森林。和製英語大家見怪不怪,但村上本身是英翻日的文學譯者,西洋音樂在他的日文創作裡是要角,村字招牌這麼大,怎可能曲解重點歌的意境?

挪威的森林30周年紀念限量贈品版(精裝)

挪威的森林30周年紀念限量贈品版(精裝)

挪威的森林 30周年紀念版(平裝套書)

挪威的森林 30周年紀念版(平裝套書)

The Beatles / Rubber Soul [2009 Remaster](披頭四合唱團 / 橡皮靈魂【2009全新數位錄製】)

〈 Norwegian Wood〉收錄於披頭四《橡皮靈魂》專輯

誤譯的課題一言難盡,我們先從芝麻小事著眼。讀小學時,我常被老師派去掃廁所,小手拿著高腐蝕性的劇毒清潔劑,每天早上用力刷洗蹲式馬桶,害我至今一嗅到杏香就聯想到茅坑。但我移居加州後,看到棋盤式種植的杏仁樹結實纍纍,果子怎麼看都不像杏,嗅覺也不會勾起公廁夢魘,查證後才知道此杏非彼杏,杏仁是天大的誤譯。

杏的英文是 apricot,鮮甜的橙色果肉裡包有堅果一枚,破殼後,裡面確實也有果仁,名稱卻是 apricot kernel,含「苦杏仁苷」,入肚消化會產生致命氰化物。至於我們大把大把嚼食的杏仁 almond,其實是甜扁桃(Prunus dulcis)的果核,和杏同屬但不同種,果仁色澤比杏子的堅果深,也比較大顆。甜扁桃是拉丁學名的直譯,果實形狀尖圓不扁,外皮青迸迸,果肉少,滋味大概也甜不到哪裡。儘管如此,華人圈一致將錯就錯,把甜扁桃仁almond當成「杏仁」來行銷,導致有人敲杏殼取仁誤食中毒,加拿大衛生部還鄭重警告,成年人一天至多三顆杏子的果仁,兒童禁用。如今,既然杏仁即almond已成常識,為避免以杏亂杏,不妨以滋味區分,把almond改叫甜杏仁,有致命之虞的apricot kernel定名為苦杏仁,別讓「杏林」和「杏壇」也沾染二手氰毒。

杏(apricot)。(圖/wiki

甜扁桃(Prunus dulcis)。(圖/wiki


台灣有三軍,美國有六軍。美國軍種除了常見的海、陸、空,另有海防軍和新成立的太空軍「海軍陸戰」(Marine Corps)也是一軍,不是隸屬海軍底下的一支部隊,而是和其他五軍平起平坐的堂堂一大軍種。原文名corps 就明指「軍團」,山姆大叔的猛男軍被矮化成小小一連一旅,嚥得下這口氣嗎?

至於《挪威的森林》,我們先探討原曲字面上的意思。藍儂唱著,男孩女孩邂逅,女孩帶男孩回香閨純聊天,介紹傢俱說,挪威木製的,美不美,男孩只有睡浴缸的份,翌晨女孩去上班,男孩在女孩家放火,臨走前說,挪威木燒的,美不美。照歌詞來看,村上確實搞錯了。是嗎?

暫且撇開挪威木的美,容我再插播形容詞的誤譯現象。「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I have fought the good fight)是《聖經》箴言,good fight 指的是「為信念而戰」,為福音而對抗人間和心靈的邪魔,硬掰成「美好」也無妨,但現在連內訌、人事角力、政壇惡鬥,都可以自詡為美好的一仗。搞得劍拔弩張、烏煙瘴氣,哪一點美,哪一點好?鷹派拍拍胸脯改用「壯烈」還比較貼切。這裡的 good 類似 a good cry,是「好好哭一場、痛快哭個夠」的意思,嚎啕到假睫毛要掉不掉的,淚崩成國劇臉,美你個大頭鬼。

美好還不夠看,「完美」才屌爆。完美風暴,完美謀殺案,完美陌生人,全是英文 perfect 惹的禍。形容詞不讓名詞專美於前,誤譯的現象也隨著直譯愈演愈烈(詳見:別被貌合神離的語文損友騙了)。其實,perfect 定義較接近棒球裡的完投、完封,內涵卻一點也不美。百偵不破的刑案不留蛛絲馬跡,一輩子沒見過的人是素昧平生,都不宜用完美形容。在海上遇到所向披靡的無敵颱風,不能征服它,就趕快臣服,只有人間邪魔才讚美風暴。

「冰風暴」連中文也有語病。Storm是個超籠統的字:有風沒雨是 wind storm,雨大風小是 rain storm,雷陣雨是 thunder storm,下冰雹是 hail storm,飄大雪是 snow storm,熱帶低壓是 tropical storm,颱風和颶風都是 storm,總之就是老天爺翻臉。被譯成「冰風暴」的 ice storm 則是北國冬季的氣象,不是每年都有,但雨滴一接近地面瞬間結冰,一層包一層,電線、樹枝、水管不勝冰害而斷裂,人車寸步難行。下雪時,居民還能外出剷雪,遇到冰雨成災只能乖乖在家閉關,解凍期間出去亂跑還會被冰棍砸死,災情往往比暴雪更慘重。名著改編、李安執導的冰風暴裡,屋外盡是死寂酷寒的景象,冷冷的,靜靜的,哪來的風?可笑的是,有些英漢字典更把 ice storm 翻譯為「冰雹」。儘快回歸本意「冰暴」才是正途。

The Ice Storm

電影《冰風暴》改編自美國作家瑞克.慕迪(Rick Moody)同名小說

冰風暴 DVD(Ice Storm)

李安執導的電影《冰風暴》。

\美國氣象主播為大家講解冰暴/


另一大「冰雪誤譯」發生在滑雪場。滑雪時,雙腳各踩一片的器材本來定名為「滑雪板」,複數是 skis。到了1980年代,滑雪場出現年輕人雙腿併踩一大板,橫衝直撞,拉風狂飆,英文把這運動器材叫做「雪板 snowboard」,成為主流運動後,中文才以單雙板區別。但在長野冬奧單板滑雪列入正式項目前,英漢字典裡的 snowboard 也翻成「滑雪板」,導致華語圈常把單板運動 snowboard 雙板器材 skis 混為一談。直到今日,在數不清的字典裡,ski 和 snowboard 同樣被譯成滑雪板。

skis(左圖)和snowboard(右圖)截然不同,但曾同樣被譯為滑雪板。(圖/wiki)


談誤譯,非提不可的是蘇聯頭目赫魯雪夫的「我們將出席你們的喪禮」,侈言預測俄共能比資本主義撐更久。在冷戰核子危機的氛圍下,這句俄文卻被蘇聯口譯官翻譯成英文「我們將埋葬你們」,嗆狠的口氣嚇壞了民主世界,以訛傳訛數十年。但是,經典誤譯當中,也不乏先見之明的創舉。英國的《泰晤士報》本名是「時報」( The Times ),無關泰晤士河(Thames),但這條河的發音有點像時報,也的確流經倫敦市區,譯成《泰晤士報》更能和後進《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台北時報》劃清界線,泰晤士河水不犯井水,根本是宏觀遠見的先河譯舉。

赫魯雪夫(1894-1971)因誤譯而顯得嗆辣的發言,嚇壞民主世界。(圖/wiki

The Times 譯成《泰晤士報》有先見之明。(圖/wiki


從毒杏仁扯到完美冰風暴,披頭四名曲被翻譯成挪威森林,也是誤譯無誤吧?作曲人藍儂曾表示,Norwegian wood是1960年代英國時興的便宜俗氣木料,無關挪威。日本唱片行可能沒聽到藍儂的解釋,也沒細究縱火狂意識,直接翻譯成「挪威的森林」,多浪漫,這譯名從此在大和民族心田滋長。村上借這首歌寫日文小說,首要目標當然對準日本純情讀者,採用藍儂的原意多煞風景。

村上春樹雜文集

村上春樹雜文集

面對誤譯的指控,村上曾在《雜文集》裡說明,「這個詞含義之一為挪威產家具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並非就是全部,這種狹隘的斷章取義的翻譯是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同一本書中,村上也解釋,曲名本來就「模稜兩可」,因為坊間盛傳歌詞本來寫的是「以為她願意」( knowing she would ),獻身的性暗示太明顯,所以改諧音 Norwegian Wood,也能遮掩藍儂自曝的這段婚外情曲落空記。既然歌名本身就朦朧不清,可見誤解的人並非村上,而是鑽牛角尖的現代翻譯工——太偏執於字面上的意義,反而忽略了藝術家的匠心,難怪有讀沒懂,捧著字典質疑文學創作。

好吧,就算你還是咬定《挪威的森林》小說和歌曲都是誤譯,從杏仁、陸戰隊、美好的一仗來看,將錯就錯的結果,就像傑克葛倫霍十年前狠甩泰勒絲(Taylor Swift)......

回不去了。

\泰勒絲〈All Too Well〉MV 講述與舊愛傑克葛倫霍的心碎回憶/

 


作者簡介

台大外文學士,台大新聞碩士,曾獲加拿大班夫國際文學翻譯中心駐村研究獎,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文學譯作包括《分手去旅行》《單身》《修正》《祖母,親愛的》《被消除的男孩》等。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國際不再恐同日 性別取向不同,但幸福的模樣並無不同

今天不僅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也是同婚專法通過的一周年,家庭倫理沒有崩壞、大家的爸爸媽媽也沒有不見,改變的是有更多人能夠在法律的保護下共築一個家。透過這幾篇文章,希望大家能明白無論性向為何,幸福的模樣並無不同。

466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