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動物好朋友

昨日的巨靈,今在何方──李如青談《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

  • 字級

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限量親簽珍藏書盒版)

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限量親簽珍藏書盒版)

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 (電子書)

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 (電子書)

在我還是個少年時,就見過林旺了。我從小住在金門,1978年首次來到臺灣島,參觀動物園時,園內人山人海,而林旺看起來是個動作緩慢,又笨笨呆呆的大傢伙。在那之後,我對林旺最清晰的記憶,已快轉到第一次帶大兒子去動物園。當他看到大象時,大聲喊著「林旺、林旺!」……那充滿喜悅又興奮的聲音,和雀躍的模樣,至今依然在我腦海中清晰分明,仿如昨日。

但我直到2007年,才更進一步的了解林旺。那年,我為了撰寫《那魯》,正尋找關於臺灣山林的資料,因此開始研究中橫公路的興建背景;又因創作《紋山:中橫的故事》認識好幾位參與公路開發的老兵;藉由他們,我又遇見更多的老兵。透過這一層層的關係,我震驚的發現,林旺竟然也是他們當年的重要伙伴!當下,我就知道「林旺」將是我創作生涯中,難得一遇的大題材。

那魯 (圓角, 掃碼聽雙語故事)

那魯 (圓角, 掃碼聽雙語故事)

紋山:中橫的故事

紋山:中橫的故事


在《紋山》新書發表會上,我認識了當時任職於華視的資深攝影記者張良信先生,他成為《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最重要的幕後推手。為了補足林旺來臺前的破碎史料,加快完成這個創作計畫,他替我和孫立人將軍的後代孫天平先生、攝影官羅超群之子羅廣仁先生、中華孫立人研究會秘書長王正典先生、資深媒體人胡世詮先生等文史前輩牽線。因為有專家學者無私的分享,讓我得以一步一步拼湊出林旺當年的軍中經歷。特別是和張良信先生拜訪曾任陸總部馬教所的騎兵教官郝宏文伯伯之後,這套書的創作計畫就再也快不了呀!擁有軍階的林旺,牠的「直屬長官」正是郝伯伯。看著郝伯伯神采飛揚述說林旺的當年,我如癡如醉的聽了整個下午,嚥下的每一口水,有著酸甜苦辣的百般滋味。少年時在動物園看到的林旺,跟從老兵口中認識的林旺,在心裡留下的分量是很不一樣的。

當年運送林旺從圓山搬家到木柵的貨櫃。作者拍攝當年運送林旺從圓山搬家到木柵的貨櫃。作者拍攝

現在若拜訪臺北市立動物園,可以在園內的熱帶雨林區,看到路旁有一只又大又舊的貨櫃。貨櫃裡貼了許多照片,照片中全紀錄著一頭大象的身影。在構思《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包裝時,我正是以當初裝載著林旺,從圓山搬到木柵的貨櫃為原型,來設計限量書盒。請您駐足,想像林旺當年的雄壯,回看人間風雲變幻,繁華落盡時間流淌……。滄桑之後,昨日的巨靈,今在何方。

 

▲這仿鐵櫃正面有個開麥拉的拍板,暗示著,邀請您準備看一部紙上電影喔!鐵櫃的背面開了一扇小窗,隱約可以看到裡頭關著一個大傢伙。
   
▼ 書盒底部可以看見在裡面的林旺

 

 

打開貨櫃(書盒)的門,會看到「象由心生」小象動畫筆記本、兩款「象之影」底片書籤,以及簽名藏書票。
這本筆記本可不一般喔!裡面藏著一隻「會動的象」。快速翻閱,可以看到一隻小象頂著屁股站起來,牠走著、走著,漸漸長大,成為「大」象。為了讓內頁共一百多張圖中的小象動作連貫,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與心力。


套書第三部《夢回森林》的封底,背景用了第一步《再見吧叢林》的那同一片森林,象徵著所有大象同伴都回家了,林旺也即將歸隊。牠變回當年天真懵懂的小象,準備重回緬甸森林,並深情的回眸,像是在說「再會了,親愛的朋友!」

 

(圖5:第一部《再見吧叢林》封面,與第三部《夢回森林》的封底互相呼應。)第一部《再見吧叢林》封面,與第三部《夢回森林》的封底互相呼應。

我從十年前開始構思林旺的故事,但林旺的一生與許多歷史事件緊緊相扣,例如一路陪伴牠從緬甸,徒步到廣州,最終輾轉來臺的「少年兵」,其中就有很多感人故事;或是美國第75遊騎兵團的前身「麥瑞爾突擊隊(Meɾɾill's Maɾaudeɾs)」、駝峰航線的運輸機群、滇緬公路的修築等,每條支線事件都足以寫成完整獨立的作品。隨著收集到的資料愈來愈多,我反而慢下了腳步,細細思考該如何下筆。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頭大象的故事,這也是我所認識的許多叔叔、伯伯的人生故事,更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故事。雖然他們都不在了,但我還在,希望我能將他們的故事化為一份禮物,獻給未來的朋友。


李如青
1962年出生在海角窮荒的金門縣境,1987年來臺謀生,喜歡爬爬山、看看電影、下下廚房、逗逗小孩。國立藝專畢業,曾在廣告公司擔任企劃,達十多年之久。2007年,因為一個偶然的際遇,讓他體認到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一切,竟是如此美好。於是,他開始從事繪本創作,已出版:《旗魚王》《那魯》《勇12:戰鴿的故事》《雄獅堡最後的衛兵》《紋山》《遠山》等繪本,分別獲得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最佳圖畫書獎、「好書大家讀」等獎項,希望將自己所見、所聽、所聞、所感知一切的美好,能夠和每個孩子一起分享。


 延伸閱讀 

【何曼莊專欄|在星期六的動物園裡】戰爭中的動物園
【何曼莊專欄|給動物園一首歌】最終站:一座城市的回憶
【閱讀×親子×動物】認識動物的真實樣貌──在動物園裡的動物繪本親子共讀會
【作家讀書筆記】為大象流的淚──阿潑讀《大象先生》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不/宜讀指南】女性不宜.女人的五十道陰影

    西蒙波娃說:「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生理女性的成長過程,有人適應、有人自覺、有人碰撞、有人犧牲,「成為」女人在二十一世紀仍是一連串的符碼設定?還是該以思考行動橇開長久以來萎縮的硬核?有些事,生為女兒的一瞬,社會並不希望妳明白──女性不宜,他們說。而此刻,宜或不宜妳說了算──「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吳爾芙

    421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宜讀指南】女性不宜.女人的五十道陰影

西蒙波娃說:「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生理女性的成長過程,有人適應、有人自覺、有人碰撞、有人犧牲,「成為」女人在二十一世紀仍是一連串的符碼設定?還是該以思考行動橇開長久以來萎縮的硬核?有些事,生為女兒的一瞬,社會並不希望妳明白──女性不宜,他們說。而此刻,宜或不宜妳說了算──「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吳爾芙

42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