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過飽的時候,也要適時放過自己。
終於本週還是忍不住放過自己了,這世上有各式各樣的專家,我就是放過自己界的大師。我在上個禮拜的某個早上醒來,就很任性的決定這禮拜一本關於國際觀的書都不要讀,這禮拜我就是井底之蛙,我就爛這樣。
很奇怪的,閱讀國際觀相關書籍奇特的同時給人一種,既上進又自暴自棄的感覺,上進感自不必說,讀完一本《加薩戰火》任誰都會想給自己掌聲鼓勵,自暴自棄感比較複雜,但基本上是「就算我讀完了這本我難道就能有國際觀了嗎?」在巨大的國際觀前面感受到自己的卑微渺小。
我覺得努力這件事是被高估的,或者不要這樣說,該說辛苦,是被高估的。一件事因為很辛苦艱難,不代表就值得去做,應該相反過來,值得做的事即使辛苦艱難,也該去做,這是我讀了很多令我眼神空洞的書之後的體認,一小部分這類的書,從未想跟讀者好好說話(或作者認為的好好說話,我們無法接受),我還是有讀到令人感動的佳作,但有些書真的讓我體認到,為什麼有人不想看書(書網站的專欄可以寫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嗎)。
體認到這一點我反而感到一種海闊天空,畢竟我們要怎麼去接受資訊都是個人自由,國際觀其實不是一種,可以考試考出來的能力,一種「答題來測你的國際觀程度」那種網路測驗可以做出來的東西,它其實是一種綜合資料產生的見解,這見解,你擁有的資料越多,就能夠發展出越全面的觀念,了解世界的歷史和當代發生的大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有時候也會有這種想放過自己的放空時刻。
放空的時刻之所以珍貴是知道自己已經過飽,過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過飽產生的彈性疲乏,會讓人產生厭世的心態,厭的還不只是週遭的生活,是對世界觀這個概念產生翻白眼之心。
世界觀到底有什麼用呢?會讓人不禁這樣懷疑起來,世界觀當然有用,世界觀就是你面對世界的方式,在很多零碎滲透進來的資訊裡面,需要一個切入的角度,需要一個理解這一切的方式,培養世界觀為的就是能讓世界跟你之間的連結是有意義的,而不是被片面的資訊所操弄,之前讀的《真相製造》要過幾個禮拜才顯出它的好處來,越回想越覺得《真相製造》對我們的當代生活來說是一本很重要,很有意義的作品。
然而在讀了幾週關於世界史世界觀的書以後,我這禮拜真的一本也不想再看到了,我只想放空,然後發現放空什麼都不想的感覺真是美妙,難怪很多人樂此而不疲,《紅樓夢》裡的一句話「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原是一種有意義的處事方式,但是未免太消極了,放空一個禮拜之後,再度可以有對知識的飢餓去面對更多書寫這個世界的作品。
放空時刻我一本書都沒讀嗎?還是有的,我讀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是洞明世事的美麗散文,雖然主題寫得在地,但許多篇章卻有著國際的大器,國際觀原不是強求而來的東西,它其實就是一種程度的見多識廣。
※本篇文章由作者個人創作授權刊登※
專欄每週更新!按下方作者追蹤按鈕(須登入),更新通知不漏讀!
00. 13週後能夠成為擁有豐富知識並能分析國際情勢的大人嗎?
01.你眼中的真相是否套了主觀濾鏡?──個人意見讀《真相製造》
02.寫歷史或戰爭,就像剁一隻雞──讀《雞冠天下》《加薩戰火》
03.西藏公主跌宕的一生像童話,但《吃佛》卻沒有童話故事的美好結局
04.個人意見:讀著《甜與權力》,突然領略了點餐與閱讀的關聯性
05.何謂語言的「正確」與「高級」?看《英語如何成為世界通用語言》配《窈窕淑女》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