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白人作家扮成黑人,除了很難找工作,還登上仇恨團體的黑名單──讀《像我一樣黑》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像我一樣黑背景是1960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在諸多相關書籍中絕對是無法忽視的一把火焰,一位白人作家約翰.格里芬(John Howard Griffin, 1920-1980)在沒有任何利誘、以及有力團體支持的條件下,自己天方夜譚地想出這個計劃——把自己的皮膚、外觀完全變成黑人,去體驗黑人受到的待遇。當時,支持他的只有黑人雜誌《深褐》(Sepia的一位編輯,以及格里芬的太太(她願意承擔自己三個孩子的父親暫時缺席)。雖然這本書問世迄今已逾半世紀,可是不論在美國,還是地表上的哪個角落,如果把「文化歧視」更廣義為「文化偏見」的話,就像後記裡原書編輯引用格里芬的聲明:「它沒有失敗,只是沒有完成任務。

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當時支持格里芬的只有黑人雜誌《深褐》(Sepia),格里芬也曾在1960年四月成為該雜誌的封面人物。(圖片來源/https://morganatkinson.com/john-howard-grif)1960年,格里芬登上《深褐》雜誌四月號封面。(圖片來源/morganatkinson)

你一定會問是什麽動機?是什麽強烈的動機讓他去從事一項「身體實驗」以及所有可能的人身安危?答案是沒有,並沒有任何重大緣故。

如果如他書中所言,一切就發生在一個平常不過的、一個人獨自在案頭的想法、來自一個我們也多少會有的「困擾多年的想法」:黑人遭遇的究竟是什麽?格里芬的思考,也許可以棒喝某些研究者、或以「他者」問題、事件為寫作題材的人,像是光看到一則難民小孩死在沙灘上的新聞,就以此寫成一則故事;或是聽聞新移民要去學中文,就寫了一篇新移民小孩放學沒法和同學一起玩(因為要教媽媽中文)的故事。這類片面擄掠社會議題,又非真正關注、甚至歪曲現實的創作總是大有人在。格里芬在那晚的思考是:

Black Like Me

Black Like Me

雖然自己專研種族議題,我其實對黑人實際上的問題一無所知。…...我看到唯一能彌補我們之間鴻溝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名黑人

即便是對歧視感到義憤填膺的格里芬也不諱言,原來自己對黑人的外表也存有偏見,就在他首次在鏡子裡看見自己完全黑色的臉孔時,他坦承「我不喜歡他的樣子」。我不確定是外貌偏見,或是如書裡描繪的,白人看到黑人時藏不住的厭惡感(那就像台灣有些人看待外籍移工的眼色和投放給白人外國人的眼光之差異);但這份偏見,很快在格里芬「成為黑人」一週後消失無蹤。他說:

消失的原因很簡單:我跟黑人家庭同住。......我看到在家庭裡,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我與黑人父母坐在一起,看到他們對挫折的反應跟所有為人父母一樣。我自己為人父母,也經歷這一切,我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

「成為黑人」後的格里芬。(圖片來源/《像我一樣黑》書籍內頁)「成為黑人」後的格里芬。(圖/《像我一樣黑》內頁)


我自己以居留身分在台灣生活逾二十年,就算外表談吐完全不露餡,甚至覺得自己已被同化到沒有兩樣的地步,但我不時都會碰到不瞭解者的漠視、敵視或是排擠目光,不論明顯或隱約,都是一種不舒服。最可怕的不是這些眼光,而是當你長期身處這種第二眼光之下,你看待自己也會成為他們看你的眼光。或者,你也會以這種眼光去看比你弱勢的族群。這才是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地表上幾百年來都消滅不了的傳染病。

格里芬變身黑人後很難找到工作,更是一個鐡錚錚的事實,明明是一樣的學歷背景,換個膚色他就不好找到工作了。另一方面,主流族群永遠是贏家,而且在他們的認知裡,認為自己已經對「他族」很好了。格里芬又記下一段棒喝的經驗:

白人通常會很直接地問黑人員工:「你對自己的現況不滿意嗎?我對你不好嗎?」如果黑人有任何想要保住飯碗的意思,他就必須滿臉笑容表示滿意。

有一次我受雇做些粗活,注意到其中一位白人老闆一直盯著我瞧,而且看起來越來越火大。我想不到自己可能做錯了什麽。

我當然很難過,而那種悲傷肯定流露出來了,因為最後他對我大喊:「你到底在煩什麽?」

「沒什麽。」我回答。

「那你為什麼這麽悶悶不樂?」

「沒什麽。」我又說。

「好吧,如果你想繼續做這份工作,你最好給我們看到一些笑容。」

然後我就笑了。

你會認同這不只發生在黑人和白人之間,也發生在地表的很多角落吧?

格里芬變身黑人後很難找到工作,明明是一樣的學歷背景,換個膚色他就是找不到工作。(圖片來源/《像我一樣黑》書籍內頁)明明是一樣的學歷背景,格里芬改變膚色後就不好找到工作了。(圖/《像我一樣黑》內頁)


格里芬身體遭受痛苦的傳奇性更是駭人聽聞,包含他曾經在二戰時視力受損,成為盲人十年,後來又奇蹟般地恢復視力;更早時,他曾被日軍俘虜,因為不願洩密,被日軍刺了22刀吊在樹上等死。《像我一樣黑》書末的後記,是由格里芬的資深編輯寫下的,他編了格里芬的七本書,也是格里芬傳記的作者。他在後記娓娓道來格里芬在出書後的經歷,其中這段尤為嚇人:

《像我一樣黑》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的同時,格里芬的名字也被加入仇恨團體的黑名單中,並且被標記為「白人種族的敵人」。十年後,三K黨抓到格里芬,用鐡煉無情地歐打他,最後放他在密西西比州的一條小路上等死。但是他倖存下來,並繼續講述種族主義。他後來行遍全國,揭露了隱藏在薄薄一層寬容底下的偏見地貌。

格里芬60歲時因為糖尿病併發症過世,不過也有一說是因為他用了那些作用在皮膚上的藥。或者說,已經捨身太多次。

格里芬的結論很清楚——這世界沒有他者。我們與他們、我與你的二分法全部都不存在,只有一個普世的「我們」——只有一個人類家庭,因同情他人的能力和追求人人享有平等正義的訴求。

諷刺的是,人一出生是不可能對他者有偏見的。我們到底是透過教育學會了偏見。而把偏見輸到孩子腦袋的,恰恰就是教育者或是那些具有「高度文化」的人。

二流實踐者比一流藝術家了不起」,這是我從《圈外編輯》看來的話,都築響一也是一個人自主行動、一個人堅持的報導。這樣的書捧在手裡,就是一位文字工作者、一位實踐者的勇氣,其蘊含的精神性和啟發極為珍貴。


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電子書)

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本名不重要。出生於大馬。高中畢業後赴台灣迄今。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老貓簡史》《幫我換藥》
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策劃、翻譯《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
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另也在博客來OKAPI寫繪本專欄文。
偶開成人創作課。獲國藝會視覺藝術、文學補助數次。目前苟生台北。

Fb/IG/website keyword:馬尼尼為 maniniwei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311十週年了,災害造成的影響都過去了嗎?

    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核電廠輻射外洩,311帶來的災難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在災難之後如何重建、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討論與行動在這10年間未曾停歇,透過閱讀我們看見事發經過,也開啟更多反思。

    174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311十週年了,災害造成的影響都過去了嗎?

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核電廠輻射外洩,311帶來的災難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在災難之後如何重建、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討論與行動在這10年間未曾停歇,透過閱讀我們看見事發經過,也開啟更多反思。

17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