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Black Like Me

  • 定價:450
  • 優惠價:7315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身為弱勢者,究竟會對你的一生造成多大的影響?
 
為了理解他者,你願意付出多大代價?
為了克服歧視,你願意冒多大的危險?
 
  1959年,美國民權運動前夕,
  一位白人作家,為了瞭解黑人的真實處境,
  做了一個至今都難以被超越的社會實驗……
 
  儘管美國南方的白人堅稱他們與黑人相處和諧,當時全美知名的小說家約翰‧格里芬讀著一份指出南方黑人自殺傾向飆高的報告思索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遭遇與條件,讓黑人對生命失去渴望? 
 
  格里芬為了尋求真相,與專門報導黑人議題的雜誌《深褐》合作,並在家人的支持與醫師的協助之下,透過藥物、日光燈曝曬及染色劑將皮膚染黑,剃了光頭,走入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喬治亞等種族隔離的南方州,展開為期七週的旅行。
 
  然而,穿著合宜且受過良好教育的格里芬,為了找工作整日奔走,卻被白人毫不掩飾地告知,他們打算趕走所有的黑人,只要他是黑人,就不可能被雇用。他遭到白人瞪視、惡意驅趕甚至尾隨,讓他搭便車的白人露骨地表現出對黑人性生活的獵奇心理……每件事情乍看之下都是可以隱忍的小事,但種種小事重複發生,逐日累加、堆疊,使格里芬不得不承認:在重視個人人格特質的美國,膚色才是人們用以評斷他人價值的首要依據,而黑色的皮膚所標誌的,是生命的次等。
 
  「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指引我去最近的黑人餐館。
  如果我主動要杯水喝,他們也許會給。
  但我從來沒問過。黑人很害怕遭到拒絕。」
 
  格里芬並未隱瞞自己的白人姓名或作家身分,但遊走在黑白之間使他深刻體悟,被歧視的經驗會全然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及思維。這趟旅程讓格里芬的內在與外在都脫去了一層皮。化身黑人後,他日常生活的重心都花在解決對白人不成問題的生理需求之上,無暇做更多精神上的思考。他變得成天在擔心是否找得到有色人種專用的廁所,以及服務黑人的餐廳和旅館。他變得神經緊張,常常面露沮喪,甚至夢見白人帶著仇恨的目光,朝他步步逼近,直至尖叫驚醒。無論是現實還是夢境,格里芬都毫無喘息的空間。但格里芬可以返回白人世界,真正的黑人卻無法逃離,也永遠不可能習慣被偏見灼傷的日常。
 
  因為恐懼如此深刻,連陽光都變得黯淡。
  因為仇恨如此赤裸,連安慰的言詞都顯得空洞。
 
  《像我一樣黑》是格里芬在南方旅行一個半月的生活省思,呈現出膚色如何成為剝奪人的權利與自由的理由,以及種族主義的思維如何殘酷地區別、隔離你我。此外,他更細膩地指出,若遭到歧視是黑人共同的生命經驗,灌輸給黑人父母、認定黑人先天有所缺陷的自我厭惡便會代代相傳,使黑人孩子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渺無希望。旅程結束之後,格里芬寫下他的遭遇,並走上全國舞台,疾聲呼籲黑白雙方必須直接展開對話。因為即便民權法案已在1964年通過,這個國家所頌揚的價值與黑人的實際經驗之間仍有著巨大鴻溝。
 
  這是一本承載膚色歧視所引發的絕望與無助的真實日記。格里芬以一己肉身進行換位思考,揭露國家內部的矛盾、焦慮與暴力,期許終有一天,人們能屏棄外在的差異,攜手走向種族和解的未來。
 
專文導讀
 
  盧令北|東吳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專文推薦
 
  張惠菁|作家
  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聯合推薦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吳曉樂|作家
  林立青|工人作家
  房慧真|記者
  顏擇雅|出版人
 
各界讚譽
 
  「世界的各個角落聯繫已是越來越密切,人類仍然在學習『他者不是他者』的智慧。感謝生活在半世紀之前的格里芬,以成為他者的勇氣,穿越人我的邊界。他留下的不只是一本書,是人類更好的可能。」──張惠菁(作家)
 
  「當我們看見社群網路上另一段黑人被誤殺的影片或者新聞,我們必須想起格里芬筆下的細節,這些跨越時空的姓名與身體,都在指向同一個故事。」──劉文(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
 
  「這是一本必讀之書……作為第一手社會觀察報告,提供了前所未見的真實紀錄。」──《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本書是對恣意妄行、無中生有的殘暴最尖銳的控訴。讀來令人糾結難受。」──《達拉斯晨報》(Dallas Morning News)
 
  「由一名傑出小說家所著,《像我一樣黑》是一本震撼人心、也讓人深感不安之書,對我們的社會提出了嚴厲的質問。」──《週六書評》(Saturday Review)
 
  「迄今為止,對種族問題最深刻、一針見血的記述。」──《亞特蘭大憲法報》(Atlanta Journal & Constitution)
 
  「卓越的成就往往來自正確且再平凡不過的行動。《像我一樣黑》就是因此而誕生的傑出之作。」──《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of London)
 
  「《像我一樣黑》的道德影響力並未隨著時間消逝,其中有些元素仍能教導我們鑑往知來。」──《德州月刊》(Texas Monthly)
 
  「一部不可或缺且經典的著作,絕對值得重版出來。」──《選擇》月刊(Choice)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格里芬(John Howard Griffin,1920-1980)
 
  美國小說家及記者。1920年生於德州達拉斯。在音樂家母親的薰陶之下,於1936年前往法國學習音樂治療。二戰爆發時,人在法國的格里芬加入美國空軍,投入美軍在南太平洋的作戰。大戰期間,他曾兩次受傷,導致雙眼失明。他於是放棄學醫,潛心研究哲學與神學,並從事寫作,結婚、生子,直到1957年1月突然重見光明。
 
  1959年,視力恢復的格里芬與黑人雜誌《深褐》(Sepia)協議進行一項調查南方種族議題的計畫。他透過化學藥品與藥物將皮膚曬黑、染黑,隻身前往南部數州,換上黑人的外貌,親自感受白人的敵意與歧視,見證南方社會安穩和諧之下的黑暗。1959年底,格里芬回到他在德州的家,將其經歷整理成〈羞愧之旅〉(Journey into the Shame)一文發表。文章刊出後,格里芬獲得美國與國際媒體的矚目與讚賞,但在家鄉,象徵他的假人被公然吊在紅綠燈上,宛如公開絞刑,終使他不得不帶著家人前往墨西哥避難。
 
  旅程之後,格里芬雖然遭到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威脅,更在1975年遭三K黨圍毆,他仍然為人權運動孜孜不倦,跑遍全國各地,與重要民權運動領導人合作與對話,曾任教於哥斯大黎加的和平大學(University of Peace),並於海內外發表多達上千場演講。1980年9月,格里芬病逝於德州。
 
  格里芬著作無數。在失明期間,著有小說《牆外邪魔》(The Devil Rides Outside)、《裸夷》(Nuni)。非虛構作品另有《高空的土地》(Land of the High Sky)、《教堂與黑人》(The Church and the Black Man)、《隱藏的整體:湯瑪斯.梅頓眼中的世界》(A Hidden Wholeness: The Visual World of Thomas Merton)、《雅克‧馬里旦:以文字與圖像致敬》(Jacques Maritain: Homage in Words and Pictures)、《散落的暗影:關於失明與光明》(Scattered Shadows: A Memoir of Blindness and Vision)等。
 
譯者簡介
 
林依瑩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與美國喬治城大學公共政策雙碩士。從事公共政策、科技、商業、藝文等類型之會議同步口譯,扮演跨語言文化實質溝通的橋樑。
 

目錄

推薦序──張惠菁
推薦序──劉文
導讀──盧令北
 
地圖:格里芬遊歷經過的城市
引言 
作者序
 
一九五九年,深南方的旅程
因為膚色而被歧視的感受是什麼?長年關心種族議題的格里芬決心化身黑人,深入種族隔離的深南方,尋找種族歧視的真相。
• 踏入遺忘之境
• 直搗核心
• 被惡夢追趕
• 來回於黑白之間
 
一九六〇年,餘波未了
結束在南方的旅程後,格里芬回到家鄉,潛心寫下旅行遭遇,並以文章形式刊出。他的經驗與勇氣使他獲得媒體紛紛邀約採訪,但威脅電話與家鄉居民的沉默卻讓他深陷不安。
 
一九七六年,結語
在《像我一樣黑》再版之際,格里芬為舊作撰寫新結語,講述他十年來對民權運動發展的觀察,並反思白人、黑人與他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九七九年,他者之外
《像我一樣黑》問世十八年後,格里芬重新回顧他的旅程,再次提出他對種族主義的省思。
 
後記
注釋
謝辭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24388
  • 叢書系列:Americanology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九五九年,深南方的旅程
 
十月二十八日
 
這個想法已經困擾我很多年,而那天晚上,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固執地回到我心中。
 
如果在深南方有個白人變成黑人,他會需要調整什麼?因為膚色而被歧視,遭遇到這種自身無法控制的情況,是什麼樣的感受?
 
我舊穀倉所改成的辦公室桌上有一份報告,因為這份報告,再次讓我深思。這份報告提到南方黑人的自殺傾向增加。這並不意味他們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是已經到了一個徹底不在乎自己生或死的境地。
 
當時的情況就是這麼慘,儘管南方的白人民代堅稱他們與黑人有著「絕佳和諧的關係」。我窩在辦公室,就位於我爸媽在德州曼斯菲爾德的農場裡。在我五英里外的家中,我的妻子和孩子正睡得香甜。坐在這兒,秋天的氣味從窗戶透了進來,將我包圍,我無法離開,也無法入睡。
 
希望知道真相的白人,除了成為黑人外,還可以怎麼辦?雖然在南方大家比鄰而居,但兩個種族之間根本早已停止交流。誰都不知道另外一群人的情況。南方黑人不會告訴白人真相。因為在很久以前他就知道,如果說出讓白人不悅的事實,白人將會讓他的生活痛苦不堪。
 
我看到唯一能彌補我們之間鴻溝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名黑人。我遂決定這麼做。
 
我突然發現自己準備進入一種如謎團般且令人恐懼的生活。當我決定成為黑人,我才意識到,雖然自己專研種族議題,我其實對黑人實際碰上的問題一無所知。
 
‧十月二十九日
 
下午我開車到沃斯堡(Fort Worth)去找我的老友喬治‧列維坦(George Levitan)討論這個計畫。他是《深褐》雜誌(Sepia)的老闆。《深褐》是一份跨國發行的黑人雜誌,風格類似於當時以豐富照片為特色的《形象》雜誌(Look)。喬治是名身型龐大的中年男人,一直以來我都很敬仰他,因為他讓不同族裔的求職者有公平的就業機會,根據能力和未來潛力來選才。透過在職培訓計劃,他讓《深褐》雜誌成為業界模範,從編輯、印刷到發行,都是在這座造價數百萬美元的沃斯堡工廠進行。
 
那天是一個美麗的秋日。我開車到他家,下午三點多抵達。他的門隨時都敞開著,我就走進去叫他。
 
他人很熱情,給了我個擁抱,讓我坐下來,並請我喝咖啡。從小房間的玻璃門望出去,看到幾片枯葉漂浮在他家游泳池的水面上。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21/11/08
劇透警告
《像我一樣黑》,是我在第三級自律前與後,看了兩次的書。直接先說:非常好看,也非常值得看。

我分兩次就閱讀完畢,當時雙北確診狀況沸沸揚揚,每次闔上書時,我真的有一種「閱讀就像掉入另一個世界忘卻現實」的感覺歸來。閱讀真好。

起初我從某次瀏覽上看到,1959年,一名白人作家約翰格里芬想要認識種族議題的真相,他決定進入黑人群中,而且--是把自己「變黑」。什麼叫做把自己變黑?我掛心兩個月覺得一定要讀這本書。

居然真的就是這樣,他靠著藥物和光線照射,在比醫生建議更短的時間內,將自己會裸露在外皮膚部分染黑,每天再以藥物和化妝品維持。在他走出診所的那一刻,醫生握了握手跟他說:你將進入遺忘之地。

我從來沒聽過這麼奇特的一件事,這麼奇特的一個人!實在要為出版本書中文版的八旗出版社認真的唱首歌,並且推薦大家一定要讀。

這本non-fiction實在是十足的fiction。

他的臥底滲透,不是以白人之姿跟黑人做朋友,他就處於一個「黑人對黑人」的普通且真實狀態。這麼說,就像電影「阿凡達」,你變成納美人以認識納美人。

他竟然就發現自己很快就習慣於卑下忐忑,眼神自動低垂,因為他人仇恨的眼光就能讓你無法維護自己。公車司機高興就可以不讓黑人下車去上廁所,或甚至「在站牌下車」都可以任意跳站;你連電影海報上的女子都不能看;再怎麼和善的白人還是不會讓你上近在呎尺的廁所,上個月常常服務你的店家,拒絕為你換鈔;那些願意讓你搭便車的白人,無非不是採取施捨或好奇的原因,甚至想知道黑人生殖器大小。

在紙本書第161頁有一段極為精彩的搭便車對談,讓我一讀再讀。我是否能對於抱有成見的人,把握機會,娓娓以理以情說明?還是就以為「你們果然是這樣想、你怎麼不那樣想呢」,便沒有上進強化自己論述?

正因為從「他者」變成了「同類」,你才能真實知道每一張黑人家庭的餐桌上,喜怒哀樂是一樣的。在被羞辱憤怒之時,黑人們如何調適抗爭邏輯;黑人對待彼此,有更深重的照顧,他每次進入異城,就有陌生人關心他的安危,例如落腳住處,提醒不適宜前往的區域;當然也有黑人被睥睨後企圖養成的優越(混血兒)或自暴自棄。

這趟旅程是一個與「深褐」雜誌社合作的計畫,路線圖就以旅行日期依序畫在本書開場(非常為讀者著想)。在完成旅程後,格里芬將為雜誌社先撰寫專欄,爾後才出書。他每天寫日記,也是這本書的主幹。每天包括了疲累與思索。格里芬在每個城市都有緊急聯絡人,知道他的真實身分和計畫,隨時準備援助。



黑白議題的電影並不少,印象最深是在影展搶票的電影「藍色比爾街的沉默 」。電影的開始就是一對兩小無猜,女孩未婚懷孕後,兩家人截然不同的反應令人捧腹,你都已經在電影中的世界與他們建立情感了。但是他們想租間房子會被拒,買個水果會被白人警察糾纏--直到店家及客人(白人)出來制止。節日來到,走在歡慶的街上時,卻會因為白人警察就在鄰近而刻意限縮步伐、轉換角度,只希望不引進注意。我的心情跟著不知所以的驚懼。

剎那我想到《深井效應》這本書。這是一本講述「童年逆境經驗」沉默的影響。試想一個總處於出門上學要躲子彈、 回家就是爭吵家暴的孩子,體內永遠處於戰/逃狀態,內分泌賀爾蒙都不是正常協調,即使長大功成名就,深井裡的毒水效應還是被他的身體記住。



格里芬終於受不了了,決定美白恢復,昨天對他斥之如敝屣的人,今天全變回「原樣」。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終結。他與雜誌攝影師聯繫合作,攝影師必須假裝與黑色格里芬不期而遇才能拍照,他因為貼近而驚訝地發現從未見過的遭遇。

接下來,1960年,他準備專欄,接受媒體專訪。並且在接下來的年代參與民權運動。而他與家人因專欄公開受到的侵擾遠大過於支持,一度移民墨西哥。書籍的這部分發酵,寫得也不馬虎。是一本哲思泉湧的實踐集。



話題要跳回來格里芬。這人本身的人生也夠離奇。少時他就奇妙的申請到獎學金去法國求學,而他不會說法文。在那裏他第一次看到白人與黑人同學坐同桌,大為震驚。他在歐洲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協助猶太人潛逃。戰爭中,他受傷了,發現自己的視力逐漸消退,終至全盲。他潛心研究哲學神學和寫作,結婚生子。在1957年,他突然發現視力隱約若現,直到重現光明 !!!

《像我一樣黑》翻開書,第一篇日記在1959年10月28日只有一頁半,立刻切入正題,他要進行這項計畫。

「關於一個人如何摧毀另外一個人(包括他自己)的靈魂與身體。」

最後一點很重要,紙本書的設計,字體清楚,觸感舒適。三分球投進加分。
展開
user-img
5
|
2021/09/12
這真是一本偉大的著作,即使經過60年時間,種族問題依然存在於現今美國社會裡。

當時作者為了想了解美國社會是否真的存在種族主義,將自己化為黑人去體驗社會生活。原本可以和身為白人時的他談笑風聲的那些人,這時卻因為他黑色的膚色,投以鄙視驅除的眼神,讓他無比受傷。但他知道,深受種族主義思想的人,才是更為可悲。

但他也發現,當他變成黑人時,也體會到了原本無法體到的黑人感受。他發現黑人面對白人時,會不自覺演出白人眼中該有的黑人模樣,避免招來更多的麻煩。而白人把黑人當成「十等公民」,只比動物稍微好一點的存在,讓他無比震撼。

他覺得不管他的膚色是黑是白,都是同一個體,不應膚色不同卻投以全然不同的對待。美國憲法倡導的人人平等概念,在種族主義下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這也是他投入畢生精力努力達到人人平等的目標。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