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你今天在家工作嗎?還是在外面為了生活奔波?在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各地的此刻,人跟人必須時時維持社交距離,這麼做既是保護自己,同時也是照顧他人。身處疫情時代,我們會感到焦慮不安、不知道明天將發生什麼事,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而閱讀能讓我們安靜下來,專注在目光所及之處,先照顧好自己的感知。此時此刻,我想推薦幾本讓你讀了感覺不孤單的好繪本。
1.《等待》
凱文.漢克斯(Kevin Henkes)的《等待》,首先有五個可愛的角色一起登場:瞪大眼睛的貓頭鷹、在雪橇上翹著尾巴的小狗、平靜地撐著雨傘的小豬、拿著風箏滿腹狐疑的小熊,以及伸長脖子微笑的兔子,他們排排站在可以遠眺戶外風景的窗台上。有人等待著月亮、等待著雨、有人等待著風、等待著雪,然而,也有人不特別等待什麼,只要看著窗外就開心。雖然他們等待的事物都不相同,但他們總是一起望向窗外,一起安穩地小睡片刻,一起看著突然出現在窗台上的禮物,一起經歷許多難忘的時光。
凱文・漢克斯將擺設在窗台上的玩具公仔擬人化,用圓潤的線條和素樸的色彩,勾勒出角色對外在環境變化、對人我關係的情緒反應。畫面背景大量留白,一個個橢圓形畫框像是打在角色身上的聚光燈。他說:「季節的變化、大自然的奧妙,突如其來的悲傷和失望,還有意想不到的歡樂時光,誕生與死亡,這些都是我創作時不停在思考的事情。」《等待》有靈活、輕巧又含蓄的故事情節,也有對稱、重複並且前後呼應的分鏡畫面,凱文.漢克斯讓我們透過同一扇窗,跟著主角一起看向不停變化的人生風景,美好的、畏懼的、閑靜的、稍縱即逝的,每次望向窗外,雖然我們的身體仍在此處等待著,我們的心卻能同時抵達彼方。
雖然我們的身體仍在此處等待,心卻能同時抵達彼方。(圖/《等待》)
2.《巨人的時間》
卡門・奇卡(Carmen Chica)與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共同創作出《巨人的時間》,主角是位頭上長了樹木的紅巨人,紅巨人棲身在無盡的天地之間,過著一模一樣的日子,一樣的日子讓時間變得好漫長。巨人坐在家裡仰望夜空中的月亮,不禁感嘆道:「日子會一直這樣下去嗎?」他空洞的眼神帶著些許無奈,時間在他的手中,過去了,時間在他一呼一吸之際,流逝了。太陽在山邊升起,太陽在山邊落下,一天又一天⋯⋯什麼事也沒發生。
然而,沒事發生,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巨人的時間》漂亮的轉折之處就在文字和圖像之間的縫隙,既斷裂又有連結,斷裂的是「時間⋯⋯過去了⋯⋯卻什麼事也沒⋯⋯發生。」這句話被拆開來,分別放在四個跨頁,而每個跨頁的左頁圖和右頁圖,皆呈現出故事情節有細微變化的連續性時間。
圖像和文字聯手,讓我們對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屏住呼吸,因而當我們繼續往下翻頁,看見巨人在狂風吹襲時刻護住他的家,護住被風颳起的母牛,「可是,到最後,什麼也沒發生。」如此一來,我們得以深刻感受到:沒事,就是一件好事。《巨人的時間》善用大面積平塗技法、在同色調中加入漸層色,不僅讓我們從視覺上感受到時間的緩慢變化,更暗喻了日常生活不起眼之處,其實透著微微的光。
延伸閱讀 我們的繪本不是從故事開始,而是從「一句話」開始──專訪西班牙繪本作家Manuel Marsol與Carmen Chica
「可是,到最後,什麼也沒發生。」(圖/《巨人的時間》)
3.《花地藏》
台灣繪本創作者海狗房東與楊文正合作的《花地藏》,前蝴蝶頁一開場,畫家讓我們看見一朵朵蒲公英的種子,自山腳下隨風紛飛至遠方的高山上,故事描述一顆自負的大石頭,因地震從高山跌落河底,被石匠鑿刻成矮小地藏的多舛命途。
大石頭半生坎坷,原本一心一意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大佛的他,即便被人敲敲打打,仍一再自我安慰:「我這麼強壯,這點痛不算什麼⋯⋯」然而,被敲掉太多稜角的堅硬石頭,縱使成為路邊保佑平安的小地藏,依然無人聞問。心的洞口,往往最難填補,只能等待時間,慢慢療傷。海狗房東曾說:「《花地藏》的故事,來自我多年前在手札裡寫下的一段話:『有一天,你會學會感謝那在你心口上掘洞的傷。最初是一個空洞,時光為它覆上飛砂,種子隨風落定,歲月贈你香花。』」
「風吹著,帶來一些沙和土。風吹著,留下一些沙和土。」(圖/《花地藏》)
時光似箭,日月如梭,石頭歷經波折,多次之後,心境不同了,說話的口吻從原先的篤定到後來的釋懷,願意承認自己的傷口還有隱隱的痛,並告訴自己「痛是正常的」。爾後,石頭胸口上的傷,開了一朵花,而花是太陽,輕輕托起了地藏生命的重量。
楊文正的畫在故事即將收尾的地方,以超現實筆法,讓花地藏飛昇至與山齊高,真是神來之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無論命運如何變化,繪本裡的小地藏始終面不改色、神態沉著,唯有封面的他棲身在大雪中,才瞇眼露出微笑。故事最終,海狗房東在封底貼心寫下這句能長長久久陪伴我們的話:「沒關係!再硬的石頭也會覺得痛。」《花地藏》將這般赤誠的自覺與從容自在的態度做為一份禮物,送達我們心底,讓我們獲得心靈上的寬慰。如果你遇見海狗房東,他會在故事開始之前,在你的書頁上題詞「等風來,待花開」,並為你畫好一尊花地藏,祈願花地藏以「等待」之姿,堅守在你書頁的一角。兩位創作者合作的第二本書《小石頭的歌》,也同樣精彩。
胸口上的傷,開了一朵花,花是太陽,輕輕托起地藏生命的重量。(圖/《花地藏》)
4.《走進生命花園》
提利・勒南 (Thierry Lenain,《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系列作者)與奧立維・塔列克( Olivier Tallec)共同創作的《走進生命花園》,繪本一開始引述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生( Emily Dickinson)的詩〈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這首詩有三節,共12行,第一節這麼寫(我重新翻譯如下):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And never stops at all希望乘著羽翼
棲息在靈魂之中
吟唱無字之歌
永不停歇
奧立維・塔列克的畫,透過孩子新穎、坦率且尚未被馴化的心靈視角,帶著我們凝視世界的黑暗與光亮,他畫出世界的善與惡、貧窮與饑荒、權力與毀壞,以及對他人的憂傷與關愛。最獨特的是,他大膽地將「現實世界」與「孩子的世界」並置在同一個畫面之中,這麼做讓我們意識到:欲打造出更為理想的世界,得透過孩子般充滿善意的眼光。繪者筆下的孩子,身材瘦小卻擁有強大力量,孩子想盡一己之力幫助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一點微乎其微的小忙。孩子懂得乾淨的海洋,才是海洋的夢想;森林中有柔軟的記憶,才是森林的童話。
作者為故事寫下深刻動人的一段話:「孩子看到了眼淚。他想,應該學習擁抱,學習不要害怕親吻。應該學習說『我愛你』,即使沒有人對你說這三個字。」他曾表示: 「這些生活中的好與壞,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只是提出對生命的熱情,還有積極的生活態度。」真正的愛與關懷確實很難,但這都不足以阻止我們走進生命花園裡,彎下身去看,生命如何像花一樣慢慢綻開,生命縱然終將枯萎凋零,你的一生也能活得自在,活得精采。
「這些生活中的好與壞,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圖/《走進生命花園》)
我想,一直以來,文學都是這樣陪伴我們,傾聽人與人之間的孤獨,維繫人與人之間的光亮。所謂真正的連結,會不會是從此刻開始呢?在移動受到諸多限制的疫情時代,靜下心來閱讀,你將發現美好的詩與詩意的繪本,皆能帶來穩定的力量。愈是困難的時刻,我們愈不要放棄希望。
※ ※ ※
Ps. 全台實施第三級警戒之後,許多書店因為疫情的影響開始歇業,或是改由讀者預先線上訂購,書店再協助將書籍宅配或郵寄給讀者。各行各業的現在與未來,勢必都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我腦海浮現了一個想法,有沒有可能請大家:「跟你喜歡的書店(無論是實體書店還是網路書店)訂購一本書,寄送給你想問候的朋友。收到書的人,再跟你喜歡的書店訂購一本書,寄送給另一位朋友⋯⋯」讓「購書、贈書、收書、閱讀」的善意循環,不斷延續下去。這是疫情之下,我們可以做到的,微乎其微卻重要的小事,幫助書店一把,幫助出版產業一把,幫助感到孤單的人一把,也幫助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一把。善意會累積、幸福快樂會累積、感謝與滿足會累積,好的力量也會不斷累積⋯⋯
我們來相約吧,一起這麼做!
#跟書店訂一本書送給你想問候的朋友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