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深讀10分鐘10-Minute Reading

當大學像一間「公司」,在意的就是賺或賠:流浪博士的哀歌《兼任下流》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兼任下流:流浪博士何處去?直擊高教崩壞現場,揭發兼任教師血汗、低薪、難以翻身的真相,從美國經驗反思大學院校公司化、教師商品化的巨大影響

兼任下流:流浪博士何處去?直擊高教崩壞現場,揭發兼任教師血汗、低薪、難以翻身的真相,從美國經驗反思大學院校公司化、教師商品化的巨大影響

《兼任下流》是一本令所有在高教界打滾或打過交道的人,讀來都會冷汗直流的書。即使全書每一個字都以美國高教界為背景,但強烈的既視感,有不少論點似乎都能在臺灣高教界直接成立,讓人不禁懷疑,這是臺灣即將來臨的末日預言?

相較於中譯版書名近乎摘要的副標:「流浪博士何處去?直擊高教崩壞現場,揭發兼任教師血汗、低薪、難以翻身的真相,從美國經驗反思大學院校公司化、教師商品化的巨大影響」,原文書名副標則直接點出全書論旨:美國大學如何背叛了它的教職員、它的學生和它的使命(How America's Colleges Betrayed Their Faculty, Their Students, and Their Mission)。作者針對近年美國高教體系大幅增加的兼任教師現象,佐以大量訪談資枓,提出深刻嚴厲的批判。

這樣的批判,不僅超越了高教界範疇的討論,更是對當前社會風氣的非難。




如同作者在前言開宗明義指出,大學以大量的兼任教師取代正職教授,體現著當下社會對「專業」的不尊重。大學教授這樣的教學重責,校方竟為了壓低成本,以「兼任」手段聘用教師,任由這些學有專精的授課教師四處漂泊、遭受各種身心煎熬,這其實和人們抛棄家醫科醫生(替之以高價專科醫師所僱用的助理)、計程車司機(替之以所有有車會開的人)、作家(從此都叫內容提供者或寫手)、在地修車師父(交給沒人搞得懂的複雜設備和操作的技師)、貶低記帳人員的心態是一致的。

作者舉這些例子當然是針對美國,然而那種對「專業」的輕視,舉世皆然。人們似乎不再視各領域的專業人才為珍貴資源,給予應有的尊重和保障,反而將他們視為可替代之物,成本考量至上,貶低他們的收入和地位。

當美國大學以大量兼任教師接替教學工作,便一點一滴瓦解了大學應有的功能和使命。大學之名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已偷樑換柱,當多數處於過勞狀態的廉價「臨時工」成為教研主力,且工作朝不保夕,很難想像大學能讓學生獲得多少啟發和收穫。最可怕的是,作者分析,這樣的「亂象」並非肇因於特定的「壞人」,而是整個系統的衰敗。

美國高等教育在各式各樣的競爭力要求下,已然失去方向,因為校方要同時兼任「研究重鎮、職業訓練中心、小聯盟的職業棒球運動隊、公民的培養者、商業中心、不動產開發商、當地主要的僱主、春青期延長的孩子們的日間托兒所」,這麼多不同的需求,就需要大量勞動力來填補,特別在資源有限的二線大學,招生、招「財」都不容易,學校為了生存,更需要教師承擔各種教學之外的「斜槓」任務。當正職教師不堪負荷,最「便宜」行事的方法,就是聘用兼任的流浪博士。而且,還不必擔心流浪博士不夠,各級大學大量生產新博士,因為這是衡量系所教學成績的指標之一,完全無視市場的供需比例。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大學「公司化」,尤其在學生動不動就能轉系、轉學,大學只是販賣學分的公司,也只能依著市場動向,開拓不同販售學分的名目和管道,看看哪一條門路可以發大財。過往大學那種崇高的體驗已蕩然無存,一旦大學成為一間公司,那在意的就只有賺或賠。

這是社會氣氛的縮影,是上行下效的結果,作者在全書以一貫尖銳的筆調表示:「當代熱衷追求『公司型政府』,大學也投入到一個流動的、企業式的以及風險投資的環境中,我們往牆壁砸了很多計畫,再看看有什麼黏在牆上。每個新計畫本身都很有道理;做為計畫的投資組合、做為計畫的系統,它們徹底改變了學校。我們建立了企業型大學,然後對每個人如此過勞工作感到驚訝,又對大學的使命感到困惑。我們為自己帶來的亂局感到心煩氣躁。

當一切以「消費端」帶來的市場獲利為營運導向,對「生產端」的保障自然採取漠視。作者所列舉「員工更少,工時更長」、「工人重新定義為獨立的承攬工」、「拆解專業活動並創造準專業人士(paraprofessionals)」、「把非核心職能外包出去」、「用科技替代人力與空間」談的好像是大學降低成本的手段,但在各行各業都可以看到相似的作為。

每一個造成美國高教大量兼任的政策,一開始總是出於良善,是要因應大環境改變的調整,但最後卻造成整個系統,不論從實務運作到抽象價值都令人失望。這就像沒有出口的迷宮,所有人困在其中,隨波逐流。系統性的沒有出路,市場運作的邏輯那麼險惡,每個單位和個人的資源又十分有限,最終導致高教內部山頭林立,大家都只想在大浪衝擊下找到自保糊口的辦法。要順應趨勢求生存,已經夠令人心力交瘁,更遑論有人能逆流進行反省或反抗。

也因此,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出的「解決之道」,看起來是這麼孱弱無力,他歸納出一段宣言:「一所貨真價實的大學,會努力促進並且尊重學校的人際關係網路。學校的文化是由教授塑造引領。學校的文化是由教授塑造引領。它會讓每個人進入一個終生學習的位置。它也要求定期公開展示學習成果

與其說這是什麼振聾發聵的良方,不如說僅是精神喊話,更何況還出自一個在書中寫著:「教授以自大、吹毛求疵著稱,因為這就是他們得以成為教授的重要特質。他們接受了幾十年的訓練,就是為了要找出思維上的缺點或漏洞,好讓自己可以充滿自信地說,自己已經好好分析過問題,並提出了適當的解決方式。教授治校用的是學者最好的特質,卻是用得一塌糊塗。難怪行政人員在不同的時間壓力下會試著繞過教授來完成一些工作。」這樣挖苦的段落,對照那段如同結論,以教授為核心的改良原則,不免有些自打嘴。

不過,這終究是一本「指出問題」而不是「給出解答」的書,但就像童話裡那個大喊國王沒穿衣服的孩童,有時指出問題,提醒假裝視不見的社會大眾,或許才是更重要的一步。

最後還是得強調,書中針對的是美國的情形,有些亂象在臺灣不曾發生,反過來說,有些臺灣自身的問題在書中亦不會被提及。無論如何,全書不管是對社會氛圍或高等教育的批評,臺灣讀者一定有似曾相識的感受,只希望這他山之石是用來參照和改進,而非宿命般無法逃離的悲慘預言。


兼任下流:流浪博士何處去?直擊高教崩壞現場,揭發兼任教師血汗、低薪、難以翻身的真相,從美國經驗反思大學院校公司化、教師商品化的巨大影響 (電子書)

兼任下流:流浪博士何處去?直擊高教崩壞現場,揭發兼任教師血汗、低薪、難以翻身的真相,從美國經驗反思大學院校公司化、教師商品化的巨大影響 (電子書)


翁稷安
歷史學學徒,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專長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大眾史學、數位人文學。理論上應該是要努力在學院裡討生活的人,但多半時間都耗費在與本業無關的事務裡,以及不務正業的事後懊悔之中。

 延伸閱讀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本世紀最大規模心理危機,看美國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讓下一代變得脆弱、反智、反民主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本世紀最大規模心理危機,看美國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讓下一代變得脆弱、反智、反民主

高教崩壞: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高教崩壞: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顯示更多

顯示更多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5個你想去但去不了的旅行觀光景點

    旅行可以說走就走,但也有些地方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抵達。像是100年前的台灣,或是曾經關押死囚的神祕小島......五本書、五篇文章,帶你走訪五個到不了的地方。

    187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5個你想去但去不了的旅行觀光景點

旅行可以說走就走,但也有些地方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抵達。像是100年前的台灣,或是曾經關押死囚的神祕小島......五本書、五篇文章,帶你走訪五個到不了的地方。

187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