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因為痛苦,所以正常。許多愁憾,最終只能「欲說還休」──讀《正常人》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這不是個明媚開朗的青春故事。

《正常人》讓我想到,詩句「少年不識愁滋味」實在是充滿年齡歧視與誤導的說法。生活中客觀或主觀的困苦,同樣磨人甚至致命,沒有哪種該被他人或自己看輕。感受力與年紀無關,事實上年長也沒什麼了不起,許多愁憾,最終也只能「欲說還休」。這部小說被稱為千禧世代關於愛情友情階級的新經典,我相信意思是它以現代為背景,精巧地描寫情感細緻的層次,把人們欲說還休的種種誠實道出,因此能引起跨世代的共鳴。

故事中兩個聰明善感的心靈,敏銳地體驗「活著」的迷惘與焦慮、孤獨感的灼痛,承受內心與外在的不確定。生活所需要的他們都擁有,卻不知道要如何面對人生。然而在憂鬱和絕望感籠罩之下,兩人不即不離地結伴成長。

正常人

正常人

故事描述男女主角從愛爾蘭某小鎮的高中,到都柏林三一學院幾年間的轉變。這些重大或幽微的變化,徹底影響他們往後的人生軌道。

康諾來自藍領階級單親家庭,17歲就生下他的媽媽在梅黎安家裡當清潔工。康諾媽媽溫暖開明,把兒子教養成善良負責的人,比同齡男生貼心穏重,在學校受愛戴,課業與運動皆出色。梅黎安亦是高材生,但特立獨行的作風使她在校園備受孤立。外人不知道她有一個虐待她的哥哥,和縱容家暴的母親。兩個單親家庭,一個表面光鮮富裕,內裡卻破碎有病;另一個經濟緊絀但健全有愛。作者莎莉.魯尼(Sally Rooney)利用人物設定和故事情節,屢次揭示表象與真實的反差,刻劃現實的諷刺。

梅黎安默然承受所有羞辱與否定,然而每次或輕或重的殘酷,一步步把她的自我價值踐踏得更低,層層加深她對人生的無望。愛上心靈殘破的梅黎安,成了康諾的考驗,也喚醒他壓抑的部分。康諾覺得身上有著「不同版本」的自己,難以決擇該以哪一個身分全天候呈現人前,而梅黎安促使他展開痛苦的自我探索與整合過程。

《正常人》改編電視劇,Paul Mescal飾演康諾,Daisy Edgar-Jones飾演梅黎安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Normal People(@normalpeoplehulu)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23 日 上午 10:12 張貼


他倆有著命定的連結與親密感,小說或改編同名影集都強調他們靈慾的契合,茫茫人海只有對方能讓自己感覺不孤單。可是高中時期的康諾害怕兩人關係曝光會危及他在同儕間的地位,在學校待梅黎安視而不見,她被霸凌也置身事外。康諾的自保、貪心,以及同學對梅黎安的凌辱,都是面對心理威脅常見的原始反應,而原始最是殘酷。傷害他人那道細線,常在缺乏自覺或自欺欺人之間已經僭越。人是那麼容易互相傷害與犯錯,即使像康諾事後省悟懺悔,也只會變成加害與受害雙方各自的傷痛。

梅黎安冷眼旁觀自己的命運,帶著絕望安詳的況味。她後來的幾段戀情像恐怖實驗,不斷測試自己受辱的底限。每當選定一個對象,便賦予對方一切權力而她徹底臣服。梅黎安唯一會主動的是離開,卻到哪裡也離不開無奈。她對身邊的人看似理解包容,不敵抗家裡的暴力、不追究同學的霸凌、不埋怨男友的任性自私……也許有一種寬大其實是束手無策,平靜可能源於深深的無力感。

梅黎安的生活形態流動、心態飄零,康諾則渴望扎根,是她啟發了他走出地理與心理的舒適圈,開拓更廣大的生命版圖。當他們在都柏林三一學院重遇,二人的社交地位逆轉。就像植物移植,置換環境讓梅黎安盛放,康諾離開熟悉的土壤卻日漸枯萎。他才真正體會弱勢被排拒與漠視的淒涼,並發現在強弱互換的情況下,梅黎安比自己成熟和仁慈。

觀察作者描寫大學與中學截然不同的校園生態相當有趣。小鎮的中學生像一群迫切需要安全感的小動物,一同長大的便牢牢緊靠,隊型堅固,互相取暖,稍有差異的個體即被群體排斥;從四方八面來到首都的大學生,以個人姿態競技,戰力裝備包括出身、家境、性吸引力、社交資本等等,反而學業表現於兩者都不是重點。快速「升等」的方法,是跟受歡迎的人物往來,梅黎安便是這樣成為康諾躋身菁英圈的門票。

二人數度分開都是因為微小的溝通失誤,甚至連分手也不確定哪裡出了差錯。我在網上看到有讀者說很替他倆不值,若能好好把話說清楚,便省卻不必要的心碎。我卻認為,不清不楚才寫實。我們都會有意在言外的矛盾情感,一些不敢言明的期待,和害怕被拒絕的痛,於是鬆手、放棄、縮回自己的殼。但教人感動的是,在傷痕累累的溝通過程中,他們努力說出對方最需要聽見的話──梅黎安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康諾堅定重覆地對她說「我愛你」;明白康諾害怕被自己的陰暗面吞噬,梅黎安再三肯定他是她遇到最善良的人。能如此真心真意的溫柔成全,即使最後沒有結果,已在彼此的生命種下了花。

康諾和梅黎安都說希望成為「正常人」,正常的社交戀愛、立業成家,過一般正常的人生。其實周遭的人或自己,可能也在某個階段表達過類似的遺憾。可是仔細探究,我們祈求正常、普通的時候,並不真的希望像多數人一樣,而是希望像多數人一樣不痛苦。就像失眠的人但求一夜安眠,偏頭痛的人一心只想不痛。當下很難想像,所有正常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別人的安舒,不過是我們輕率、片面的假定。如果能夠理解眾生皆苦,沒有人活著能免於傷害,也許就會明白,我們的痛苦都正常,痛苦的我們都是正常人。


正常人(影集書腰版)

正常人(影集書腰版)

聊天紀錄

莎莉‧魯尼的第一本小說:聊天紀錄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當時他們為什麼上街頭?看文字與影像紀錄的反送中運動

距離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已經三年,紀錄當時現況的紀錄片《時代革命》近期上映,透過導演的攝影機,捕捉到什麼樣的緊張現場與參與者的想法?透過相關文章,讓我們貼近當時的事件面貌。

154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