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靈魂是我們身上孩子氣、少女般的那一部分,無論我們性別為何。」──訪《遺失的靈魂》作、繪者

  • 字級


波蘭作家、諾貝爾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圖/wiki

波蘭當代畫家、《遺失的靈魂》繪者尤安娜

 

遺失的靈魂

遺失的靈魂

遺失的靈魂為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首部繪本作品,她是波蘭當代最受歡迎的女作家之一,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史詩、神話與當代波蘭生活景致,融合現實與魔幻的書寫風格,反映出波蘭人民的日常生活及世界觀。故事一開始這麼寫著:

從前有一個人,他的工作很多,做事的速度很快,很久以前就把自己的靈魂遠拋在後頭。沒有靈魂,他甚至也過得很好。有一次,不知道第幾次去出差,在一間旅館,他半夜醒來,覺得無法呼吸。他看向窗外,但不太能認出自己身在何處,因為從旅館的窗戶向外看,所有的城市都長得很像。他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如何來到此地,還有為何而來。很不幸,他也忘了自己叫什麼名字⋯⋯

沒有名字的老人

沒有名字的老人

將文字故事描寫的抽象命題,轉化為具體的圖像繪畫過程,其實是一場漫長的、凝視自我的深刻挑戰,遺失的靈魂同時包含了人對自我的關懷、理解與愛。本書的繪圖作者為波蘭當代畫家尤安娜.康哲友(Joanna Concejo),繼溫柔敦厚的繪本《沒有名字的老人》之後,這次帶給台灣讀者富含哲思、意境悠遠的全新繪本傑作。她的繪畫風格詩意、優美、素樸、典雅,擅長以細膩、靈動的鉛筆筆觸,以及適度的留白來經營畫面,完美地呈現出獨具魅力的時空氛圍,她筆下的角色和處境都令人感到好奇萬分,讓人在繪本頁面之中留步,平靜心靈。

遺失的靈魂》曾獲2018年義大利波隆那「拉加茲獎」故事類書籍評審特別推薦。評審評語:「⋯⋯藝術家尤安娜.康哲友以精美的線條和準確的圖畫,描繪了記憶所勾起的愁緒和喜悅。」這是一則觸動人類靈魂深處的故事,引人思索「耐心等待」、「緩慢」、與「找回初心」的必要性。在獨特的裝幀設計中藏有等待被讀者發現的細節和巧思,像是:封面打凹的書名字體、若隱若現的描圖紙夾頁、牛皮紙般的格紋筆記本、老屋牆面的壁紙花紋、泛黃照片的仿舊質地,以及充滿時間感的唯美畫面⋯⋯讓人在閱讀時不自覺流連忘返,讀完本書,好似也找回了自己遺失許久的初心。

想了解文字作者奧爾嘉.朵卡萩與繪圖作者尤安娜.康哲友,如何創作出迷人的繪本《遺失的靈魂》,請看以下訪談。



Q
能否請您談談《遺失的靈魂》寫作靈感是怎麼來的?

奧爾嘉.朵卡萩:我甚至不記得這個主意是什麼時候浮現在我腦海的。某一天,我就有了這個故事,而且它已經完成,完整到彷彿是個獨立的個體,我認為它是透過一種神祕的方式出現在我體內,我就是從那裡得到它的。

我明白,因為各種矛盾和傷害而遺失自己靈魂的故事,從遠古以來就流傳在許多文化的民俗傳說中。我從這些故事中汲取靈感,然後把它帶到現代的背景下。

Q您怎麼用圖像訴說這個動人的故事?

尤安娜.康哲友:這很簡單,也很難。剛開始創作的時候,我總是會等「某個東西」出現——某個讓我可以開始創作的東西。我在等某個畫面,某個徵兆。當它出現,故事就會一點一滴地在每一張草圖、每一個畫出來的畫面中浮現。我讓自己被帶著走,從一張圖到下一張。其中最難的,就是保持警醒,還有要有耐心。要警醒地看著自己的創作,要有能力在其中看到可以把故事織出來的線索。

Q《遺失的靈魂》是一本很特殊的繪本,剛開始我們可以看見書中用一頁的文字篇幅來說故事,介紹主角「揚」出場,還有他遺失靈魂的過程。後來慢慢看下去,就會發現故事是以數個跨頁的安靜圖像來描繪揚的漫長等待,給人一種細膩卻深刻的感受。很好奇這本書是先有文字,還是先有圖像?文和圖是怎麼結合的?

奧爾嘉.朵卡萩:我們的情況是先有文字,文字的任務是提供靈感,喚醒圖像。尤安娜以她傑出的敏感度和天分給了文字全新的深度和廣度。感謝她的解讀,這個超現實的小故事成長茁壯,成了一個關於現代人的譬喻。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她把靈魂解讀成一個小女孩,靈魂是我們身上孩子氣、少女般的那一部分,無論我們官方的、成人的社會性別為何。(原文:oficjalnej doroslej plci)

尤安娜.康哲友:先有文字,是文字讓我能以圖像創作出與文字平行的故事。

對我來說文字與圖像就像是兩個好朋友。他們可以很不一樣,但是可以手牽手往同一個方向走去。圖像不應該重複文字已經說過的事,而文字則不該描述圖像。我認為,圖像書的重點是創造「第三種質地」,它會在文字與圖像相遇時的祕密中出現。

《遺失的靈魂》只用一頁的文字篇幅說故事,後面以數個跨頁圖像來描繪揚的漫長等待。

繪者尤安娜將主角楊(圖右)的靈魂設定為一個小女孩(左)。(圖/《遺失的靈魂》內頁)

Q關於這本書的出版,您們有什麼想法?

奧爾嘉.朵卡萩:我很驚訝這本書竟然在世界上獲得如此大的迴響,它真的是全球知名。看來,有些議題是理所當然、感動人心的,而且可以超越語言和文化的界線。我一直懷疑,人們的共通點比他們想要承認的來得多,在本質上,我們都是很相似的。

尤安娜.康哲友:我希望台灣讀者會喜歡這本書。希望他們讀的時候會很愉快,就像我作畫時一樣愉快。

(譯注:本書原為波蘭文版,已售出繁體中文版、韓文版、義大利文版、法文版、丹麥文版、西班牙文版、簡體中文版的版權。)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五月關鍵字:「母親」──從文學與影視作品中,窺見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或許關係緊密得像朋友、或許像冤仇人,甚至是陌生人,母親與孩子的關係不只有一種樣貌,而在文學與電影中,母親的題材更是永不缺席。在母親節這一天,看五篇可能與媽媽和解、可能示愛的文章。

64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