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好設計OKAPI Good Design Awards

【(崩潰的)出版設計學│印前大冒險】終於要印書了!等等,怎麼沒人告訴我還有換紙跟打樣兩道難關?

  • 字級

一本好設計的書籍要出現在讀者面前,背後需要經過多少人的共同合作?從原稿到排版稿,經過校對後歷經製版、印刷、加工、裝訂等工序,期間參與的人有設計、編輯、行銷、版權、工廠師傅(有時還有進行人工作業的阿姨),這麼多人一棒交一棒,最終讓美好的作品誕生。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這條路並非每次都能如想像中的平順,路途中可能充滿各種驚嚇、意外與崩潰,讓人忍不住想吶喊「我不是來當 編輯/行銷/版權 的嗎?為何還要懂這麼多設計眉角?!」

今年的OKAPI「好設計」特別邀請出版社的編輯/行銷企劃/版權,就他們的職位與角度,從不同的觀點看待書籍製作這件事,以及在成書過程中,經歷過哪些令人崩潰的恐怖事故與驚喜,透過他們的無私分享,一起了解好設計書籍誕生背後的歷程。


⋄⋄⋄ 對談者 ⋄⋄⋄

時報出版思潮線副主編
黃煜智
時報出版思潮線資深主編
羅珊珊
時報出版藝術設計線編輯
黃筱涵
時報出版人文科學線編輯
石璦寧
時報出版思潮線企劃
王小樨
獨步文化
BUBU貓

有鹿文化總編輯
林煜幃
 有鹿文化主編 
施彥如
有鹿文化企劃編輯
魏于婷
臉譜出版副總編輯
謝至平
臉譜出版編輯
廖培穎
臉譜出版行銷企劃
陳彩玉


受訪出版社=時報文化、臉譜出版、有鹿文化
策劃整理=OKAPI閱讀生活誌.攝影=簡子鑫、陳佩芸、洪子詠(依出版社順序)


書是由紙構成的,因而編輯必須會「叫紙」,叫紙的動作不難,但卻總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出狀況,讓編輯措手不及;順利叫完紙你還需要「打樣」,打樣是防止後續印刷出現錯誤的一道防線,卻不是保證不出錯的免死金牌,這其中的糾葛與考驗有多少?讓我們聽編輯們娓娓道來。

換紙是場醒不過來的惡夢

  • 換紙:當紙廠回報原本選定的紙張缺貨,或是設計師選定的紙張(在成本/實做效果上)不適合時,進行更換紙張選項的行為。 


談換紙之前,必須先說明何謂「叫紙」,依照字義,就是跟紙廠說你需要一批什麼規格材質的紙、多少張、送到哪個印刷廠……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危機四伏。

有鹿文化的施彥如為我們說明叫紙的蝴蝶效應:「叫紙乃是一種很復古的行為,用傳真機傳,再打電話給業助確認,通常一天發兩班車,若你錯過班車,[A]抱歉你的紙明天不會到的,[B]你的書就沒辦法印的,[C]你的交貨期就延後了,[D]你的書來不及發了,[E]你的作者(或他的朋友)就會在新書原本應該上市的那天去巡水田(逛書店看自己的書被擺在架上)時未果,[F]而傳訊問你是不是輕忽了他的著作,要不要談談?」

惡夢啊,而更可怕的事情在於,這是一場醒不過來的惡夢,因為可能書會再刷、紙會缺貨

於是又要說回換紙這件事,你說編輯好好的換什麼紙?主要有兩種狀況,一是跟設計師溝通的時候,二是叫紙的時候,後者又分為首刷跟再刷的時候,以下就由編輯們親身為你示範。

●跟設計師說換紙

「曾經有設計師想要嘗試『很驚人』的新材質。」時報出版的石璦寧淡淡地說。有多驚人?驚人到從印刷、裝訂、出貨、展售都會有很大的難關要克服,驚人到編輯一聽腦中就浮現三個字──不.可.能。「而且設計師還相當熱心,他丟了一個連結給我,是某拍賣網站,然後說如果需要的話,他可以幫忙代購那個素材。」──問題不在買不買得到啊──編輯心中想必充滿景濤式吶喊,最後呢?真的買了嗎?「當然沒有,那個材質破壞性太強了真的不能用,最後我說服了設計師換成另外一種質感相仿的紙。」

●被紙廠說要換紙

如果你問編輯缺錢跟缺紙選哪個,編輯可能會選缺錢。畢竟比起每個月都會發生的缺錢,缺紙的突襲,就像日本連續整人24小時節目裡,那種隨時可能出現的地洞或是把你彈飛的座椅,你知道它可能會發生,也做了心理準備,但每次發生都還是讓你嚇得半死。

缺紙幾乎是每個編輯都會遇到的狀況,有經驗的編輯會在做印量大、本數多、再刷機會高的書時特別考慮到這個因素,選用供貨比較穩定的紙張,好比村上春樹的作品就是一例。但,缺紙這件事,不是你做了萬全準備就不會發生,時報出版的羅珊珊就遇過這種缺紙經驗。 

最靠近黑洞的星星

最靠近黑洞的星星

《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的設計概念是將圖案印在描圖紙書衣內側,當初選紙時,設計師選了一張那間紙廠獨有、上面有星星圖紋的描圖紙呼應書名,當時編輯算好了成本、紙廠業務還提供了打樣給設計師看過效果,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直到叫紙那天,紙廠說:「這張紙沒貨了。」

Why?為何要這樣欺騙編輯(跟設計)的感情?不是都談好了、還看過打樣嗎?我出版日都談好了你跟我說沒紙?Whyyyyyy?(再次景濤式吶喊)

但印刷時間在即,編輯其實也沒有多少時間問蒼天,只能緊急換另一種描圖紙印刷。事後編輯說:「其實後來想想,當初遇到缺紙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書印出來之後,我覺得圖片朦朧度如果減少一點效果會更好,如果當初真的用了那張有紋路的描圖紙,可能會讓圖片更出不來。」遇到這種事故還能笑著說出此等正面感想的編輯,彷彿已經原地成佛。

《最靠近黑洞的星星》使用描圖紙,將圖案印在書衣內裡,從正封看圖案會若隱若現。


大師的身影(紅、綠書衣兩種版本隨機出貨)

大師的身影

那麼換紙,就真的沒有預防的方法嗎?其實還是有的,除了一開始就選用相對安全的紙張,你也可以在叫紙前就先遇好一兩個備案,又或者是像臉譜出版《大師的身影》的案例,首刷用紙是綠色,二刷時缺紙,只好替換成同一種紙的紅紙,不僅解決缺紙危機,還讓讀者以為是刻意做兩種版本而感到新奇,你不說我不說,誰會知道你其實是因為缺紙才換色(啊但現在說出來了)?

叫紙畢竟不比叫便當,排骨飯沒了頂多換吃雞腿飯,換紙茲事體大,要考量成本、考慮作者讀者心情、考慮替換可能帶來的印刷風險,哪個弄不好就又是一場地獄行,叫紙前多唸幾句天神保佑求心安,真的遇上了就想想本文案例,缺紙的路上,你並不孤單

每個編輯心中都有(至少)一個打樣的陰影

  • 打樣:在實際進入大量印刷流程之前,模擬實際印刷、加工效果以確認成品狀態的步驟。 


打樣粗略可分兩種,一種是「數位樣」(用噴墨印表機輸出),一種是「機上樣」(以實際用紙上印刷機試印),要簡單比喻的話,前者就像食物模型,你看著它彷真的模樣,想像到時候吃起來的味道;後者則更像試吃,基本上就是實物本人。

刺殺騎士團長 精裝套書

刺殺騎士團長 精裝套書

而不管是哪種,對編輯來說都是一道保險手續,讓編輯得以在無法回頭的大量印刷之前先看效果,至於選擇哪種,就看編輯內心的恐懼程度有多高。

好比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大作家久違的長篇小說新作、宣傳多、印量大、再刷可能高,在所有人引頸期盼下,要是印刷一出錯,一來增加鉅額成本,二來重印延誤發書時間、得罪通路、讀者客訴,幾千本書賣不好萬一變庫存,就問你怕不怕

怕,當然怕,所以責編黃煜智求生慾極強地打了七八款機上樣,一方面是看不同紙張的印刷效果,一方面也是盡量避免有意外發生。

《刺殺騎士團長》曾經打了七八款機上樣。


但打了樣(即便是機上樣),就不會出錯嗎?當然不可能啊,因為檢查的是人類。石璦寧就告訴我們一個恐怖故事:「那天我去看印,排在我之前的是另一位同事的書,我等待的時候瞄了一眼那位同事的書封,發現推薦人的名字錯了(眾人倒抽一口氣),趕緊聯絡同事,暫停印刷重新製版。」阿彌陀佛,同事上輩子可能有燒好香。但也由此可見,書封經過一到三校,也打了樣,還是可能漏看這種錯誤。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施彥如身上:「在我還是編輯菜鳥的時候,對書籍開本不太清楚,曾有某本書談好的規格是『大25開』(註),設計師做好封面後,我一路從校對到打樣都沒發現他做成『25開』,也不可能等比放大,只好一切重來。」

另一位編輯魏于婷的經驗則更慘烈:「明明看數位樣時一切都沒問題,等書印好拿到手,才發現書背下方的出版社名稱不見了!應該是製版時檔案出了問題,實際看印也沒發現,就這樣印出來了,只好再版時改回來,從那之後我去看印手上一定拿一本書當對照。」

書印好後才發現書背上的出版社Logo不見了(此書非當事書)。


有打樣不一定保證不出錯,即便打樣檢查沒錯,也不能保證後面流程不會出錯,每個編輯心中都有關於打樣的陰影,而這只是編輯的五十道陰影之一。

/////
註:一般「25開」是14.8X21公分,「大25開」是17X23公分。 back to top



看更多►►►年度好設計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複製到台灣嗎?

    2019年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剛剛落幕,但認識自己的家,把地方的美麗傳達出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從透過地方刊物聯結城鄉的文化與食物,成功促進消費與發展的日本經驗,到實際設計深度旅行引導旅人體驗地方的台灣經驗,五篇文章帶我們理解日本、台灣關於「地方創生」的各種方法,以及在地風土的無限魅力。

    316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複製到台灣嗎?

2019年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剛剛落幕,但認識自己的家,把地方的美麗傳達出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從透過地方刊物聯結城鄉的文化與食物,成功促進消費與發展的日本經驗,到實際設計深度旅行引導旅人體驗地方的台灣經驗,五篇文章帶我們理解日本、台灣關於「地方創生」的各種方法,以及在地風土的無限魅力。

316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