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點是,他們殺人的念頭永遠不會消失,而且殺人的間隔時間越長,殺人的衝動就越強烈、越難以克制。他們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
苦等三年,《妹妹的墳墓》續作終於出版了!美國暢銷作家羅伯.杜格尼(Robert Dugoni)的「崔西.克羅斯懷特」系列目前已經發表六部作品,繼第一集發生在虛構的雪松叢林鎮的「小鎮懸疑」類型嘗試後,《她最後的呼吸》可說企圖心更為強烈,針對故事背景,風光明媚的西雅圖──這個在70與80年代曾飽受泰德.邦迪與「綠河殺手」蓋瑞.利奇威毒手肆虐的都市,大膽地再一次將連續殺人魔置入於當代,書寫那些對人魔恐懼根深蒂固的市民心理、以及曾與那些犯罪者進行漫長對抗,身心滿是瘡痍的勇敢警察前輩之身影。
連續殺人魔在現實世界中其實並不那麼常見,但因其特殊性、殘暴性,而時常在犯罪懸疑小說中擔任主要反派。《她最後的呼吸》中的泰德.邦迪與「綠河殺手」蓋瑞.利奇威大名鼎鼎,前者殺害人數達35人以上、後者更是殘害了48人以上的性命。學歷優異、風度翩翩的邦迪成為FBI定義「Serial Killer」名詞的由來,他更是《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的設計原型、今年上映的電影《極惡人魔》主人翁就是他,可說是連續殺人魔廣為人知的「開山祖師」。
而目前美國史上「已知」殺人數量最多的殺人魔「綠河殺手」,其經歷也曾在2005年被改編為電影《斷頭河殺人魔》。驚悚心理小說《心囚》系列作者雀兒喜.肯恩,童年也曾壟罩在他的殺戮陰影之下,從此埋下了創作驚悚故事的靈感。
柴克艾弗隆(左)在電影《極惡人魔》飾演聰明機智、外表出色的連續殺人魔泰德.邦迪(1946-1989)。
雀兒喜.肯恩的驚悚小說《心囚》以「綠河殺手」蓋瑞.利奇威(1949-)為靈感。
從小在殺人魔橫行的城市生活是什麼樣的感受?價值觀會遭遇何種影響變化?長居西雅圖的羅伯.杜格尼或許就是要在「崔西系列」中傳遞這個詭異的都市氛圍。他訪問無數綠河殺手案小組成員的刑警,累積大量素材,打造出濃厚「在地特色」的小說。在《她最後的呼吸》裡,為什麼警方高層明明確認了行兇手法的雷同、卻寧可把第一起犯案的無辜嫌犯製造成冤罪,卻打死都不願意承認──一個新的連續殺人魔存在?
大家都清楚在媒體發酵下,這個詞會攪起多大的風波。尤其西雅圖市民早已受夠了變態殺人狂的威脅,更別提每年編列給警局的預算已經很少了,這樣一椿破不了的命案對警局相當不利。連續殺人犯通常都犯案多年,有些甚至持續犯案達幾十年。儘管警方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甚至賠上前途,依然於事無補。
因為西雅圖警察最了解對抗連續殺人魔有多麼困難、以及要面對多少高層、媒體與民眾的責難。也唯有在西雅圖發生,才能最鮮明呈現這種被殺人魔史所扭曲的社會生態;最能凸顯人民不想、不敢再面對他們的說服力、與戲劇效果。
也唯有這種來自高層與公眾的壓力、敵意夾擊,最能夠強化女主角崔西的堅毅與信念──這是極為高明的角色塑造功力。最重要的是,崔西與她的夥伴們與現實中存在的金郡警們請益、並共同作戰,繼承了這些曾逮捕綠河殺手的前輩們意志,讓這本書不僅僅是「又一本隨處可見的犯罪小說」,而昇華為真實報導為基底的警察文學!
《她最後的呼吸》也使用了許多篇幅,帶領讀者認識這些連續殺人魔、以及跟蹤狂的變態心理。邦迪極為自負,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不會有被逮捕的一天;而綠河殺手白天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還利用座車上的親生兒子降低婦女戒心,將她們誘拐後殺害──我們永遠無法理解這些人的思維,但他們所帶來的威脅卻是嚴重的社會問題。針對精神變態與反社會人格,這些「天生惡人」的研究是已開發國家的治安重點,接近與理解惡的本質,才能夠防範未然。這是幸運生長在尚未「公開」遭受連續殺人魔侵襲的土地的臺灣人,必須建立起的警覺,也是過往我們所忽略的,閱讀犯罪推理小說的獨特價值!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