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21世紀的睡前故事:顛覆刻板想像的繪本《寶貝,該睡覺了……》

  • 字級


讓父母最頭痛的,是孩子永遠問不完的「為什麼……?」(圖/《寶貝,該睡覺了……》內頁)


▌江山代有才人出

我們常聽聞某電影巨作,將於下個檔期全球同步上映;或是某大廠的新款遊戲,繁體中文版也將與全球同步發行。在講求行銷與資金滾動的時代,人氣掛保證的娛樂作品多採取在前製階段即售出國外版權的策略,以營造上市的氣勢。殊不知在出版界,也有這樣的操作模式。當然,前提要是被看好的「準暢銷書」。

寶貝,該睡覺了……

寶貝,該睡覺了……

《寶貝,該睡覺了……》即是今年9月全球同步出版的繪本。它的文字作者麥克.巴奈特與繪者伊莎貝爾.阿瑟諾都是近年躍上國際童書界得獎名單上的赫赫新星,兩人首度聯手出擊,備受矚目。

麥克.巴奈特曾在TED的演講上提到,童書對他而言是一扇通往神祕之門。他從小即受畢卡索的一段話吸引,而後奉為創作的圭臬:「我們都知道藝術不是真實。但藝術以虛構的形式讓我們認識真實,或至少是我們可理解的真實。藝術家必須知道方法,讓人相信他虛構中的真實性。」說起話來表情俏皮,用語慧詰、幽默的巴奈特創作了一系列兒童冒險小說,曾獲愛倫坡文學獎最佳童書獎。他與繪本畫家雍.卡拉森長期合作,推出的《野狼的肚子我的家》《神奇的毛線》《形狀三部曲》《一直、一直往下挖》等,連連獲得大獎,並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版。

至於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插畫家伊莎貝爾・阿瑟諾曾三次榮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台灣這兩三年翻譯出版了不少她與不同文字作家合作的插畫作品,有圖像小說《簡愛、狐狸與我》《路易。青春。練習曲》,以及《小狼不哭》《布的搖籃曲》《候鳥:季節性移工家庭的故事》等。阿瑟諾的風格恬靜、沉潛,線條與色彩皆柔和,擅長描繪角色的內心世界。

這兩位當代頂尖的童書創作者,看似風格迥異,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左)麥克.巴奈特、(右)伊莎貝爾・阿瑟諾(圖片來源: 麥克 /伊莎貝爾

 麥克.巴奈特作品 

野狼的肚子我的家

野狼的肚子我的家

神奇的毛線

神奇的毛線

雍.卡拉森《形狀三部曲套書》

雍.卡拉森《形狀三部曲套書》

一直一直往下挖

一直一直往下挖

 伊莎貝爾・阿瑟諾作品 

簡愛,狐狸與我

簡愛,狐狸與我

路易。青春。練習曲

路易。青春。練習曲

小狼不哭

小狼不哭

布的搖籃曲:路易絲.布爾喬亞的編織人生

布的搖籃曲:路易絲.布爾喬亞的編織人生

候鳥:季節性移工家庭的故事

候鳥:季節性移工家庭的故事


▌睡前的101個為什麼

《寶貝,該睡覺了……》描述一位約莫4、5歲的小女孩,躺在床上,女孩的爸爸準備關房門道晚安了,但小女孩卻開始進行一連串為什麼攻勢:「為什麼海是藍色的?」「為什麼是葉子會變顏色?」「為什麼恐龍都不見了?」「什麼是黑洞?」,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大哉問,女孩爸爸不斷接招,最後終於說出:「該睡覺了」; 當然,小女孩最後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定要睡覺?」

這是一個亙古的主題。3~6歲的孩子開始對世界好奇,非常喜歡問為什麼,也有研究指出,在4歲的高峰期,每天幼兒的父母平均會收到73個問題的轟炸,有一半以上的問題,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當然,更令父母頭痛的是,睡覺的時間到了,不想睡的孩子,開始問:「為什麼……?」

麥克.巴奈特給出什麼樣答案呢?繪本裡的父親,面對女兒「理科」的問題,總以文學詩意回應像「為什麼海是藍色的?」,父親的回答是:「每天晚上,當你睡著的時候,魚群拿出了吉他,唱起悲傷的歌曲,流出的藍色眼淚。而伊莎貝爾.阿瑟諾在每個問題之後的跨頁,以灰色底蘊加上低彩度的單色圖像,構築豐富卻沉穩的想像宇宙,讓巴奈特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回答,更加突出、迷人。這一來一往的對話,應該可以激發年幼的孩子和伴讀的父母,找尋屬於自己答案的靈感。

本書圖文搭配細膩迷人。小女孩提出各種「理科」問題,爸爸都用詩意的方式回答。(圖/《寶貝,該睡覺了……》內頁)


▌新時代的新意象

阿瑟諾重複了7次,在父女對話的跨頁裡,左頁用色塊圈放小女孩的問題,右頁則是爸爸與女兒在臥房裡對話時的動作。嚴謹的構圖、俐落的線條與墨色點綴的人物,讓人聯想到20世紀中葉的復古風。然而,這本繪本所展現的,卻全然是新時代的樣貌!首先,來房裡道晚安的,不是「母親」,而是「父親」。上個世紀繪本中哄小孩入睡的場面,出現的多半是母親的角色。

更有趣的是,故事裡的小女孩,提出的問題全是「理科」問題。雨是什麼?葉子為何會變顏色?恐龍為何消失?什麼是黑洞?阿瑟諾在故事尾聲,小女孩提出無數問題的跨頁之後,揭露了女孩房間的左半邊,一直被問題的色圈蓋住的位置,裡面有書架、地球儀、吉他、魚缸、貝殼、熱氣球、顯微鏡、望遠鏡、蛇玩具、恐龍模型、飛魚吊飾……。完全顛覆了小女孩的房間裡應該擺滿洋娃娃的刻板印象!至此,有經驗的繪本讀者,應該也會在心中開心尖叫:「原來如此!」

父女對話的跨頁,左頁用色塊圈放小孩的問題,右頁是父女在臥房裡對話時的動作。

故事後半部才揭露女孩房間的左半邊,完全顛覆小女孩房間的刻板印象。(圖/《寶貝,該睡覺了……》內頁)


小女孩睡前的一連串問題,並不是「天馬行空」胡亂瞎問,而是從她白天的活動中,所看的書、去旅行的地方、實驗與遊戲中,所延伸出來的疑問。再則,原來女孩父親看似充滿詩意的文學式的答案,都藏在女兒房間的擺設物品裡。這一張揭露的圖像,影射這個爸爸不只在睡前耐心溫柔地回應女兒的提問,而且平日一定也是陪伴女兒玩耍、閱讀,才能如此了解女兒的「知識範疇」,以幽默的方式將這些白天的吉光片羽編織起來。

當然,對於一個有望遠鏡與顯微鏡的小女孩來說,爸爸編的「文學故事」,不會阻饒她對科學知識的追尋;真實的答案,小女孩有一天自己會找到。而在睡前,她享受的是父親的守護與愛。



作者簡介

台大外文系畢業,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博士。現為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李琴峰特輯】作家是永遠的異鄉人:首位獲得日本芥川獎的臺灣作家 李琴峰

    「之所以能存活之今,我仰賴的是知識與文學的力量。知識賦予我客觀視野,使我得以抽離自身體驗,在時間與空間上拉開距離,客觀看待自身的處境與狀況,同時也獲得了摸索自身苦痛根源的線索;文學則賜予我表達的手段,使我得以將自身的絕望、無力、憤怒、憎恨、憂煩、苦悶等主觀情緒,加以消化昇華。」─摘自李琴峰獲獎演說文

    3042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李琴峰特輯】作家是永遠的異鄉人:首位獲得日本芥川獎的臺灣作家 李琴峰

「之所以能存活之今,我仰賴的是知識與文學的力量。知識賦予我客觀視野,使我得以抽離自身體驗,在時間與空間上拉開距離,客觀看待自身的處境與狀況,同時也獲得了摸索自身苦痛根源的線索;文學則賜予我表達的手段,使我得以將自身的絕望、無力、憤怒、憎恨、憂煩、苦悶等主觀情緒,加以消化昇華。」─摘自李琴峰獲獎演說文

30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