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千年女優》《盜夢偵探》《東京教父》的創作原點……傳奇動畫導演今敏留下的化石、遺書與夢想

  • 字級

《夢的化石》收錄傳奇動畫導演今敏早期漫畫作品。(圖/大塊文化提供)


每當回顧今敏過世的日子時,我總有種怵目驚心的感覺──他在2010年8月去世,至今竟然已快要9年了。

提起今敏過世,總會給人一種陰濕之感,好像已被汗水濡濕的T-shirt緊緊貼在背上的感覺,早幾年我以為那是因為他的英才早逝所致,是一種惋惜與驚訝的混合情緒。他才46歲,這輩子沒做過畫畫以外的社會工作,連在學校時也不去打工,除了畫畫,還是畫畫,休息時就看電影,看完繼續畫。這位全球動畫界的巨匠,從小就被影像宇宙俘虜,從此與吵雜紛擾的人世告別。他是幸運的,而他竟然這麼早就走了,似乎老天在警告我們,別動歪念頭,你們以為能像今敏一樣畢生泡在他最愛的夢想裡,還能靠夢想吃飯嗎?

但又過了幾年,當我聽到他的遺作──製作進度已接近一半的動畫電影《做夢的機器》(夢みる機械)──確定不再製作時,我才了解今敏逝世帶給我的不快之感、其背後真正的意義:在於我們已經真的失去了獨一無二的今敏。

原本監製認為《做夢的機器》缺乏資金,只要資金到位,加上替補其他導演,就能完成這少了一半的電影。但過了6年,宛如今敏動畫事業面父親角色的丸山正雄監製坦承,誰都無法模仿出今敏的味道,也許如果有海外導演有興趣接棒製作的話也無妨。但在有志者出現之前,這個電影計畫就此凍結暫停。

我們失去的不是偉大的動畫導演、不是偉大的說故事大師,我們失去的就是「今敏」。這個世界原本最美好的那一面當中,有一塊叫做「今敏」的零件,它沒有替代品,其他更好的零件都無法填入那個有著奇怪邊緣的凹洞裡。就如同青春、渡渡鳥、或是美好的70年代一般,它們一去不回頭,再新的科技與更優秀的人才都無法挽救彌補,讓這些美好永遠成為了歷史的一部份,而這些美好逝去之後,只剩下了化石,讓你怵目驚心。

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

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

這是為什麼這本今敏漫畫短篇集的書名如此絕妙的原因:《夢的化石》

這本短篇集集結了今敏早年的漫畫作品,如果你自認是一位忠誠鐵粉,那麼似乎早就應該閉嘴打開荷包。但不止如此,《夢的化石》不是讓你祭拜偶像的金紙,這塊化石訴說了更多。

今敏以動畫電影導演身分為人所知,而如果我們沉迷在它的影像世界裡,那麼,一本他的漫畫書,似乎不足以紓解動畫迷的相思之苦。《夢的化石》卻並非如此,只要閱讀僅有30頁左右的第一篇漫畫《CARVE》就能深刻體會,這真的是今敏遺留給我們的化石、遺書、他腦中殘留的一部分夢想。

大友克洋的漫畫《阿基拉》連載期間,與今敏的漫畫生涯是重疊的,今敏作為大友的漫畫助手,加上他年輕時對大友漫畫《童夢》的熱愛,讓他的漫畫之路幾乎是追隨著大友的腳步開始的。《CARVE》像極了《阿基拉》,不管是那種更接近於東南亞系人種的人物外貌設定、殘酷的族群抗爭(這篇漫畫裡仍然是人類與超人類的鬥爭)、乃至於速度線的應用、突如其來的暴力畫面、與空間設計感、甚至是充滿殘酷與哀愁的宿命結尾,都讓人彷彿在看一篇大友克洋匿名發表的漫畫。

《CARVE》無論人物外貌設定、殘酷的族群抗爭、乃至速度線應用、畫面與空間設計感,都讓人彷彿在看一篇大友克洋匿名發表的漫畫。(圖/《夢的化石》今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這塊夢的化石,可以看到今敏明顯的成長痕跡,可以看到今敏是如何吸收大友克洋在畫工與故事上的創意,一步步轉化為自己的武器,再加入今敏特有的思維,最終成為自己的風格──第一篇短篇與最後一篇短篇在畫風與劇情意圖上就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再也不見大友克洋那種充滿宿命的悲涼感,後來甚至有點弘兼憲史浦澤直樹的世故與寬容。

但是話說回來,這本漫畫同時讓人很強烈地感到......今敏的確不是一個好的漫畫家。他腦中的空間感與運動感,很明顯地無法透過平面的漫畫手法完全表達。從《七上八夏》一篇就看得出來,一場小混混開車追打騎車逃亡主角的段落,充滿了複雜的動線。而他的思考是徹底的立體影像,畫格間缺乏清楚的指引讓讀者在腦中架構這場夏日混亂,使讀者需要來來回回比對相對位置,卻同時喪失了這一段本應讓讀者感受到的流暢速度感。

《七上八夏》主角逃亡的段落,充滿了複雜的動線。(圖/《夢的化石》今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也許幸運的是,透過大友助手的身分,讓他更快地能在28歲時,就接觸了動畫製作。在《夢的化石》的這些短篇,與其說是漫畫,倒不如說更像是動畫作品的分鏡表。而短篇漫畫的篇幅限制,反而使這些故事的精華無法得到充分地詮釋。日後,今敏那被讚譽為「過分精細」的分鏡表,正是今敏更適合成為動畫導演而非漫畫家的明證──沒人會嫌分鏡表太大本,但漫畫家得在少量且固定的頁數畫格裡發揮創意,想必今敏當時在創作漫畫時,一定備感苦惱。

這種捉襟見肘的感覺,在篇幅長達60頁的中篇《畏羅》才能得到紓解。

《百鬼夜行繪卷》中記載的妖怪畏羅(圖/wiki

畏羅是什麼?畏羅是古代《百鬼夜行繪卷》中記載的妖怪:身大如牛、前足有尖爪。但所有日本古代的妖怪圖鑑裡,畏羅下半身卻付之闕如,所以無法得知它的全貌。今敏以這個神秘的怪物為題,畫了遭親信背叛的主君,在逃亡過程中遭遇畏羅攻擊的驚悚故事。

從這個中篇裡,可以看出有了更大發揮空間的今敏,腦中構造精密的世界觀「總算有個地方放」的愜意感。他工筆描繪了每位角色身上的甲冑、刀具、甚至連小兵背上不同花色的旗指物都盡量刻畫清楚。主公辰宣身上原本帶著兩把太刀與一把小太刀,在經歷追擊、背叛與面對巨獸等不同危機之後,可以看到最終他連一把防身武器都沒有了,此等微小細節,真實地傳達了主角潰不成軍的險境。

對真實性的要求,是今敏的魅力之一。如同千古以來說不清畫不明的畏羅形象,今敏也在這個小作品裡賦予了牠活靈活現的形象。說實話,其實根據少數史籍裡對於畏羅較清楚的描寫看來,牠應該是修練千年的蟾蜍精(出自《化物づくし》)。但是今敏為了讓他的君臣逃亡故事更加詭譎多變,特地以神出鬼沒的畏羅作為嚇人主題。而又為了讓這個場景發生在深山中的故事看起來合理,而大膽地改變了畏羅的真實身分──否則蟾蜍精都是居住在雲霧繚繞的深潭中的。這不過是一部60頁的中篇,今敏背後設定的仔細謹慎與多方考量,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漫畫家的認知。

在篇幅長達60頁的中篇《畏羅》,今敏透過畫格詮釋起故事更加流暢。(圖/《夢的化石》今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東京教父 (藍光BD)

東京教父 (藍光BD)

老人Z 劇場版(普通版) DVD

老人Z 劇場版(普通版) DVD

得要《畏羅》這麼長的篇幅,才能說好一個故事。今敏這些身為漫畫家的遺憾,日後都成為了動畫導演的創作基礎。《夢的化石》就像今敏動畫的創作起點,我們可以在《太陽的彼方》裡看到他參加動畫電影《老人Z》製作的心得;《JOYFUL BELL》與《KIDNAPPERS》裡看到《東京教父》的影子;《客人》的「百鬼日行」讓人依稀見到《盜夢偵探》虛構與現實交錯的荒謬遊行。有人說,創作者一輩子都在重複創作相同的故事,那麼,我們能認識動畫導演身分而非漫畫家身分的今敏,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我們得以見到他創意最完美的呈現姿態。相對地,這些過往的創意草稿則更加令人懷念,讓我們知道,原來《盜夢偵探》等等這些立下動畫里程碑的名作,最初的發想起源為何。

《JOYFUL BELL》裡看到《東京教父》的影子。(圖/《夢的化石》今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客人》的「百鬼日行」讓人依稀見到《盜夢偵探》虛構與現實交錯的荒謬遊行。(圖/《夢的化石》今敏/大塊文化 © KON'STONE, Inc. / Kodansha Ltd.)


這本400多頁的短篇集太過單薄,因為我們仍然有時會向無情的生死界線升起怨懟之心。他走得真的太早,而留下的實在太少。他的動畫創作生涯僅20年不到,僅有4部電影與2部電視影集。這位號稱「一人軍隊」──原畫、構圖、分鏡等等工作全都一手包──的動畫大師,拼命地燃燒能量,用力地在天空中綻放最大朵的煙花。當你闔上《夢的化石》最後一頁,那種煙花黯淡時總會來襲的落寞感,早已悄悄爬上心頭。


作者簡介

龍貓大王報導你從未在意(但很有趣)的小新聞、 報導已經過時(但很有趣)的昔日事物、 報導失敗的、被嘲笑的、瘋狂的、奇怪的人們。 報導日本偶像、好萊塢動作、飛車與劫盜電影、70~90年代物。時常遺忘經營十數年的部落格【新‧龍貓森林】,目前專心在粉絲頁【龍貓大王通信】努力求生中。



 今敏作品 

今敏千年女優動畫腳本資料畫集

今敏千年女優動畫腳本資料畫集

今敏「盜夢偵探」電影動畫腳本資料畫集

今敏「盜夢偵探」電影動畫腳本資料畫集

東京教父 (藍光BD)

東京教父 (藍光BD)

妄想代理人Vol.1~6 DVD+限量明信片6款(Paranoia Agent)

妄想代理人Vol.1~6 DVD+限量明信片6款(Paranoia Agent)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你有聽過「GARO系」嗎?

    《GARO》是一本活躍於1960-1970年代的日本漫畫雜誌,因刊登作品風格多另類而前衛,有別於大眾主流漫畫風格,尤其發掘的眾多漫畫家與其作品因而被冠上「GARO系」的稱呼。這些作品中有打破邏輯的異想情節、特殊的視覺表現手法,呈現奇異迷人的特質。在此推薦你多篇GARO系作品與作家訪談。

    4479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有聽過「GARO系」嗎?

《GARO》是一本活躍於1960-1970年代的日本漫畫雜誌,因刊登作品風格多另類而前衛,有別於大眾主流漫畫風格,尤其發掘的眾多漫畫家與其作品因而被冠上「GARO系」的稱呼。這些作品中有打破邏輯的異想情節、特殊的視覺表現手法,呈現奇異迷人的特質。在此推薦你多篇GARO系作品與作家訪談。

447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