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這3個開場設定,讓人立刻被故事黏住!──讀驚悚小說《殘酷迷藏》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想像一下,你正帶著你四歲的兒子在木柵動物園玩(動物園可自由替換成你熟悉的遊樂園),在動物園快關門之前,你牽小兒子緩緩朝出口走去,小兒子邊說著童言童語,你一邊隨口亂回一邊想著無關緊要的日常,等一下要吃些什麼、朋友的生日要送她什麼、沒看完的連續劇還剩幾集……

走近門口時,遠遠你看到草皮上躺著幾個服飾店的假人模特兒,但這裡為什麼會有假人模特兒?好怪!你忍不住握緊兒子的小手,覺得有些不對勁,他還天真問著鋼鐵人跟蝙蝠俠誰比較厲害。你放緩了腳步,瞪大眼想看得遠些,在園區的出入口站著一個人影,你看不清他的長相衣著,但他雙手拿著某種黑色長型的東西,他的站姿給你一種熟悉的不安感,像在警匪片或戰爭片裡才會出現的……

你像觸電一樣立刻抱起兒子轉身就跑,腦袋一片空白,你希望他沒看到你,接著你的身後響起像是鞭炮的爆裂聲,還有某位女生來不及發完的慘叫。你沒時間關心她是誰?她怎麼了?你正抱著你的兒子,用此生最快的速度奔跑,你的腦袋只有一個念頭:這裡哪裡是安全的?

以上就是《殘酷迷藏》的開場,震驚、懸疑、令人擔憂。

如果要我票選2019年最佳故事開場,我會毫不遲疑投給《殘酷迷藏》。它做對了三件事。

第一、背負炸彈

殘酷迷藏

殘酷迷藏

讓故事充滿吸引力的技巧之一,就是讓主角背著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炸彈,讓讀者時時為主角擔憂。故事裡的炸彈就是四歲的小兒子,他還太小了,所以搞不清楚情況,一下肚子餓、一下要尿尿,當持槍的瘋子距離他們只有三四公尺近的時候,摒氣躲藏的媽媽必須不發出聲音地逗快哭的兒子開心,但又不能開心到讓他呵呵笑,隨便一個聲響都可能讓兩人挨上一排子彈,這種無時無刻命懸一線的危機,讓讀者不由自主被故事黏住。

第二、平凡人物

這是我最欣賞的一點,作者沒有設計任何主角威能,主角真的只是一個平凡媽媽,她不是正在休假的軍警特務、也不是什麼厲害知識的專家、她連運動健身的習慣都沒有,就真的是一個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而她必須帶著四歲兒子在動物園裡跟人數未知的槍手玩起捉迷藏。

她沒有過人的洞察力與推理邏輯,她會下錯判斷、她會誤解善意、她會遷怒他人、她常幾近崩潰。但她也會為了兒子變得無比堅強,甚至為了兒子變得自私無情,她是平凡而偉大的媽媽,願意犧牲一切來讓兒子活下去。

就是這種平凡感創造了真實感,讓讀者會忍不住一起思考,如果是我遇到了如此突然、沒有預兆的厄運,我能怎麼做?我能躲去哪?我該聯絡誰?我該上網查什麼資料?我怎麼讓我的兒子活下去?

當故事讓人覺得它是真的,它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悲劇曲線

故事前十幾頁的內容像是一段很擠很難通行的窄道,敘述媽媽的生活瑣事與小兒子的童言童語,閱讀前我完全不知道任何劇情摘要,所以開場我還有些摸不著頭緒,但從槍手登場之後,故事的張力就像火箭升空一樣,直衝雲霄,一去不回頭。此時我才明白作者鋪陳的意圖,鬆散枯燥的日常,是為了把震撼炸到最大!

但接著故事不走常見的N型或W型結構,而是把故事拿掉了「爬升段」,變成與《屍速列車》《龍紋身的女孩》類似的悲劇曲線,這是一個大膽而正確的決定。所以你在跟故事裡不會看到媽媽突然幸運地打暈了槍手,或是出現某一個帥哥保護他們母子。等待她的只有數之不盡的麻煩,被發現、被追殺、面對失去、禍不單行。

如果它被拍成電影,這種結構不會拍出一部爽片,但卻會是一個讓人一路提心吊膽、最後感動落淚的好故事。

畢卡索曾說:「藝術是個謊言,但卻使我們能夠領略真實。

我沒有一個四歲的兒子,但就連我都能透過文字感受到,媽媽那種為了保護兒子不惜一切的焦慮與逞強,讓我想拉著他們一起逃亡,陪他們一起想辦法逃出生天。

這故事是虛構的,但它傳遞的情感是炙熱的、真實的。能感受到這股暖流,我想是每一個愛聽故事的人最大的幸福。


李洛克(故事革命創辦人)
化工系畢業,在工廠待到了28歲,決心追夢展開全職寫作冒險。之後的寫作經歷橫跨小說、電影編劇、出版編輯、寫作教學等,深信每一次的努力都是未來人生的伏筆。著有《寫作革命:散文、小說、文案、社群貼文輕鬆進階的40道練習題》《故事行銷:寫文案,先學故事,照樣造句就能寫出商業等級的爆文指南》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房間是「他的」房間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紀伯倫,《先知》 爸媽在跟孩子溝通時,是否也無意識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這幾篇文章推薦給控制狂爸媽。

    5626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房間是「他的」房間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紀伯倫,《先知》 爸媽在跟孩子溝通時,是否也無意識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這幾篇文章推薦給控制狂爸媽。

5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