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穿搭是件好事,因為那代表一種自我認知的發展。(圖/《從小就會穿衣服》內頁)
這次收到的教養書籍裡,有本兒童穿搭的,我很認真地讀了,但就像世上的穿搭書一樣,我不認為單教穿搭的書是一個值得買的東西(可以在推廣閱讀的專欄講這種話嗎!),因為穿搭,或穿衣服,其實是一個很精緻的文化過程,雖說穿衣在大家心中往往是膚淺之事,其實穿衣這件事,整體包含的有自我認知和社會期待,你必須先理解自己的外在和內在,你的先天外在條件適合哪些服裝,而你身而為自我又慾望哪些服裝,這兩個範圍的集合放在身上,才會起碼是一個舒適又好的穿搭。
如果還要符合社會的期待,就又更複雜了一點,對場合的理解,對身分的認知,很多衣服好看也適合你,但就不適合這個場合,或不適合你參加這個場合的身分,好比參加婚禮,賓客一般來說不好穿白色,以免搶了新娘風采,但我看過台灣的貴婦,比如某位很愛唱歌的夫人,就穿過白色去參加別人的婚禮,我認為不合適,但她可能等一下還要搶麥克風上台唱歌,穿白色搶走新娘風采不算個什麼。
要怎麼打扮自己的小孩,這點其實很有趣,因為兒童穿搭的書裡教你的是怎樣穿可愛,拍照好看(這樣說來這本書也算進步,因為現在的兒童,將來最嚮往的職業其中之一絕對有網美吧,這樣說來從小學習怎樣的衣服最上鏡,也很合理),但被穿衣的人,也就是那個小孩,他的看法在這裡面是缺乏的,自然,小孩子還小,他的一切都待建立培養,但是否父母就有權決定小孩「應該」怎樣打扮?從實用性的那種常見笑話「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我在肚子上包一條包巾睡覺一直包到上小學,因為我媽認為睡覺時露出肚臍會著涼),到美學上的,把小孩打扮得賞心悅目固然是件好事,但我總覺得對所謂美學或生活品質的注重,更重要的是身教。
所謂的會穿衣服其實是一種自我理解,是在一種「我想要這樣」跟「我適合這樣」中間的折衝,我們有時會想要不適合自己的東西,那也沒錯,但就得有面對其他人目光的勇氣,又或者更多人走在路上對於自己看起來如何,是徹底缺乏自覺的,那種徹底的缺乏自覺也許不見得不好,因為他們在外貌上就是融入群眾的普通,他們的自我也許未曾發展,也許發展在其他的地方。
兒童穿搭畢竟是件好事,因為那代表一種自我認知的發展,知道外貌的力量可以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件事我覺得越早知道越好,這是一個人生必須的工具,6歲的時候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表,總比到25歲時才發現自己需要大改造要好,對於時尚,最新的潮流當然不可不顧,所我覺得看雜誌也許比穿搭書更有效,因為看雜誌你會理解時尚是一個變動的過程,到真的去逛街,最重要的,真心的照鏡子,或不要照鏡子,用手機拍試穿衣服的自己,你會學到很多東西,鏡頭不像自己的雙眼會騙人,穿搭其實就是了解自己,所以當我們稱讚一個人很會穿衣服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稱讚他「你真的很了解自己。」而這世界上有什麼比真的很了解自己更重要呢?
【看更多個人意見育兒書書評】
個人意見:奏不完〈春神來了〉的鄰居與育兒寶典
個人意見:從《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找尋和反同婚人士溝通的方法
個人意見:在浩如煙海的育兒書裡,我突然明白了什麼
我不認為《男孩情緒教養》這本書只能被當成一本教養書來讀,這根本是一本兩性書!
個人意見:家長的愛怎麼變成怪獸吃人?──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不得不外向的時候,想想甘地與碧昂絲──個人意見讀《安靜的力量,從小就看得見》
個人意見:看完《戒吼媽:挑戰二十一天不生氣》,忍不住要問「老公人呢?」
父母應該像沒有千手的觀音,或是植物跟貓──個人意見讀《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提供的不是操縱技巧,而是與自己和別人溝通的起點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