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閱讀島遊

【閱讀島遊|池上】BIKE De Koffie 郝朝洋:讀著《沖繩旅行 淡淡的生活》替每一位過客的故事起個美好開頭

  • 字級

免費領用
立即隨選閱讀

搭乘東部幹線列車在池上車站下車是一件極療癒的事,目光所及是無盡稻田的綠意與遠方層層疊疊的山嵐,車站外的榕樹鬱鬱蔥蔥、隨風輕晃,樹旁一間白色小屋透出昏黃的暖色光芒,暖簾旁的「借問站」立牌就像在親切招手,讓人不自覺受到吸引拉開了木門。

櫃台上方吊掛的鐵牛車「老黑」關照著整間店,是店主郝朝洋在台灣市集興起之初四處出攤時使用的行動咖啡單車,也是店名「BIKE De Koffie」的由來。歷經咖啡店、麵包店、中餐館、商展業務等多面向工作後,嚮往自由求變的郝朝洋選擇以一邊打工一邊擺攤的方式打造自己的咖啡品牌,沒想到在市集與市集間流浪的途中,像受到池上這塊土地召喚一般,在此落地生根。

同樣的神祕吸引力似乎持續發生著,即便只在池上短暫停留,也很難不注意到,在池上開店的年輕人之間,有一種聚落般的緊密連結感,原來在郝朝洋返鄉的前後,持續不斷有旅人選擇在池上落腳,對生活與土地的相似想法串連著他們,彼此的互動又會持續將吸引他們來到池上的魅力加乘發酵,這是在造訪池上之前從未想過的奇妙體驗。



【閱讀島遊|池上】 

BIKE De Koffie 米貝果

958台東縣池上鄉鐵花路14號
09:00-18:00(週二定休)
0980 868 945
www.facebook.com/BIKE.DE.KOFFIE






文字、口述=BIKE De Koffie 郝朝洋 攝影=陳佩芸
企畫.製作=博客來OKAPI編輯室

我是在台東出生的原住民,但是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遷居台中,長大後又搬到淡水三芝一代,30歲前的人生就是不斷在轉換跑道,但也把握機會在每一次轉職都學習到不同的技能。當時我發現,在企業裡工作的人往往會為了他人的事業投注過多的精力,能力愈好的人,付出與回報反而更不能平衡,還不如當個可以規律排班的工讀生。

2013年,我以30歲的高齡去當了N.Y. BAGLE的工讀生,同時也在朋友的店面和市集之間,騎著單車販售手沖咖啡,薪水雖然很少,但是我的時間很自由,過得很開心。當時我的姊姊和姊夫在池上開設一家叫做「莊稼熟了」的民宿,我到池上拜訪他們,也打算在民宿前擺攤兩天,沒想到就受池上那和童年回憶相似的氛圍感召,就這樣留在池上直到現在。


我原本不是一個合群的人,年輕時很容易和人起衝突,是回到池上以後,這片土地教會了我如何與人相處,以前身上的刺也慢慢退去。當時姊姊跟我說:「只要心不貪,什麼事都沒有了。」姊夫則帶我去田裡整地,告訴我池上的田一二月種油菜花,接下來連種兩期稻作,十一月之後休耕,只要順著時節做事,田地就會回饋給你應得的報酬

我回到池上沒多久,台灣爆發了食安問題(鼎新油品事件),力推有機稻米種植的姊夫,有感於化學加工食品日益增加,很多小朋友已經漸漸不曉得食物的原型和生長方式為何,於是推出叫做「田邊午茶」的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為了讓參與者在下田農作之後,可以直接享用田裡的米所製作的下午茶點心,我便以年輕時學過的烘焙技術,研發出「米貝果」這個品項,將食物與土地的連結傳達給旅客。

設計出米貝果之後,姊姊和客人都建議我應該和咖啡一起常態性供應,因此就將姊姊民宿樓下的大廳改造成咖啡廳,我也不甘於只做米貝果,又研發了米漿、米酪等產品,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米的多樣性。但當時因為空間有限,無法在店內設置廚房,因此又轉而租下現在這間老房子,並自己親手改造成想要的空間樣貌。

 




BIKEDeKoffie、如初 丼、走走池上、原來宿B&B、借冊所、ISwell、小安比樂等池上在地店家組成的縱谷山腳下與由台糖公司合辦的牧野小市集。(照片提供/走走池上,點圖看更多


從2014年一路走來,池上最熱鬧的中山路上,從只有一間咖啡店,到現在有餐廳、工作室和更多的咖啡廳,又因為「台灣好基金會」邀請蔣勳老師等藝術家駐村,因為有了藝術館和樂賞大坡池音樂館,讓池上不僅只有伯朗大道、米食,也吸引了許多不同性質、更願意深度認識池上與認真做食物的店家的旅客。

另一方面,隨著愈來愈多返鄉、移居的年輕人回來池上創業,大家有機會串連在一起舉辦縱谷山腳下×牧野小市集活動,創造和分享我們那突破想像的鄉下生活,旅客來到這個地方也能明顯感覺到不同,所有店家互相分享資源,也會介紹彼此店家的東西。

常聽到客人說,每每來到這裡就有放鬆回家的感覺,經營4年多來,許多來店裡的旅客逐漸變朋友,甚至會像家人般互相關心,我們分享彼此的故事,轉變為彼此的養分。我也在這裡認識了現在的老婆,真正從遊客變成了家人。

我們的婚禮在過去幫忙姊夫移樹開墾的那片稻田裡舉辦,其實無論是「田邊午茶」活動、我自己的婚禮,甚至到這間店的空間構想,我都盡量把當地的元素串連起來,也希望能夠與每一個參與的人互動,因為我想創造的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回憶,透過參與、了解我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唯有如此,來過池上的人才能真正的認識池上。


婚禮當時的捧花和胸花,都放入了稻穗的元素,乾燥後擺放在店內的各個角落,一直到現。我認為生活中的細節就是這樣累積起來的。

現在我嘗試自己煉土做陶器,希望店裡使用的器具可以是我們親自製作,這樣一來也讓這間店多一些值得回憶的事情。我同時也在學習竹編,希望能將這種很環保又美麗的技藝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物件上。

我希望BIKE De Koffie能像一個驚奇箱,每次來都會有新發現,過去的人生已經過去,重要的是,需要持續創造新的回憶。

讀著讀著就環島
免費領用中



WHAT TO READ
島遊閱讀

一本書、一間店,一種認識地方的新目光。




「目前尚未有書區的空間,但因為我們有別於先前在較熱鬧的街區上,現在的空間較為安靜舒適,客人會帶著書來到店裡喝杯咖啡,看自己喜歡的書。其實比起來到我們的店內閱讀,我更希望客人能夠成為BIKE De Koffie的其中一頁。」

沖繩旅行,淡淡的生活:手感、雜貨、咖啡館、民宿、麵包店,走入45家沖繩個性小店的移住風景(附手繪周邊旅遊地圖)

沖繩旅行,淡淡的生活

沖繩旅行 淡淡的生活》這本書內容講的是住在日本本島的人、或是外出工作的沖繩人,覺得生活和工作一樣重要,為了實現理想的生活,遂而移居或返鄉回到沖繩,開啟自己生活的故事。

就像選擇回到池上的我們,就是因為不想在都市汲汲營營,生活只有工作,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做自己想做的事,創業開店雖然辛苦,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打拚,讓鄉下生活一點也不鄉下。

 



郝朝洋拿出自己反覆翻閱的書籍一一介紹,「我的閱讀脈絡基本上就是關於如何從設計經營進入夢想,夢想如何執行,到夢想達成之後的下一步。」對各種技能學習一直抱持高度興趣的他,早年曾經在職訓局修習視覺創意、品牌與數位行銷等課程,當時的閱讀集中在經營管理類型,但等到自己開始經營品牌和店鋪,才認知到那些都是外在的框架,品牌的價值必須來自自己真正想要傳達的意念。

信心是相信我們所不見的,信心的酬報,就是得見我們所相信的。── 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一直走就對了!》是創設池上獨立書店「借冊所」的陳志輝Jason的第一本書,描述了他過去在二十幾個國家流浪的經歷,書中引述荒漠甘泉裡收錄的一句話,令郝朝洋心有戚戚,也是他認為自己對夢想的態度最適切的描述。而沖繩是他和太太最喜歡去的地方,沖繩旅行 淡淡的生活中地方小店自成聚落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嚮往可以在池上實現的下一步計劃。


MORE TO READ
郝朝洋最近正在讀

此路不通 是沒有路還是放棄很簡單(獨立出版,請洽走走池上

《此路不通 是沒有路還是放棄很簡單》

「夢想其實不是一段距離,而是一種決定。」——陳志輝Jason

關於夢想的書籍,可能隨意google就有數百本,但阿輝這本卻讓我感同身受,「從不看自己沒有的,只看自己擁有的,願意給予,自己夠用就好。」很簡單的道理,卻在他的身上實踐得很徹底,因為與作者熟識,跟他相處過,更明白他想傳達的,有些話透過文字傳達得更為清楚。這本書更讓我相信夢想雖不是一蹴可及,但只要做了就會慢慢成真。就像自己在開了米貝果店之後,逐漸開始學習陶藝、竹編等以前想做、但基於現實考量暫時擱置的事情。

日常美,買好物》 《設計餐廳創業學》《Mason Jar可口美味罐裝料理食譜集》  《一直走就對了!》(已絕版)  《此路不通/是沒有路,還是放棄很簡單》 《山中祖靈線–uway籐


WHERE TO GO
島遊池上

店主眼中的魅力池上在哪裡?



大觀亭

從以前剛回到池上時,就喜歡帶著書和早餐到那裡坐著,吹著徐徐的微風,看著自己喜歡的書,享受著大自然所給予的環境,是一天中美好的時間。

地址:958台東縣池上鄉錦新二號道路

197縣道過伯朗大道繼續往前

這裡很安靜,沒有太多的觀光客打擾,有漂亮的綠林大道,還會經過幾個可愛的小部落,是個會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繼續閱讀島遊|讀著讀著就環島!】

10間獨立小店×10個島遊地點×10組閱讀清單





【測驗你的人生關鍵字|讀著讀著,就懂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複製到台灣嗎?

    2019年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剛剛落幕,但認識自己的家,把地方的美麗傳達出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從透過地方刊物聯結城鄉的文化與食物,成功促進消費與發展的日本經驗,到實際設計深度旅行引導旅人體驗地方的台灣經驗,五篇文章帶我們理解日本、台灣關於「地方創生」的各種方法,以及在地風土的無限魅力。

    365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複製到台灣嗎?

2019年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剛剛落幕,但認識自己的家,把地方的美麗傳達出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從透過地方刊物聯結城鄉的文化與食物,成功促進消費與發展的日本經驗,到實際設計深度旅行引導旅人體驗地方的台灣經驗,五篇文章帶我們理解日本、台灣關於「地方創生」的各種方法,以及在地風土的無限魅力。

365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