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到紐西蘭逛圖書館、跟繪本作家Gavin Bishop聊聊天

  • 字級




口哨先生(中英對照)

口哨先生(中英對照)

口哨先生裡角色的造型一直是繪本中很少見的過目不忘,長手長腳,穿著華麗的衣服,懶散又沒記性的年輕人,帶著現代頹廢青年的特寫與華麗嬉皮的氣質登場,整本書因為圖像散發出特殊的魅力,讓讀者在沒有配樂下,一直被自創的洗腦歌餘音纏繞不去。

畢夏普(Gavin Bishop, 1946- )畫這本書時,與文字作者瑪西(Margaret Mahy, 1936-2012)多次討論,刪減了文字的份量,將一個長篇故事做成繪本,故事精簡明快;沒想到這成為她最後一本書,討論結束後3個月,瑪西過世。我在2015年很榮幸成為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譯者,因此認識了畢夏普先生,4年後,我來到紐西蘭的基督城拜訪了他。在訪問結束後,他帶我到了瑪西的故居並看了基督城的山水,因為不好打擾其他家人,所以留影外面信箱,做為紀念。

繪本作家畢夏普(Gavin Bishop)(圖/賴嘉綾提供)

瑪西(Margaret Mahy)故居的信箱。(圖/賴嘉綾提供)

一路來到基督城,這個2010-2011年受到大地震影響的紐西蘭第四大城,經過8年尚未恢復,還有許多地方剷平成為停車場、半頃倒待修建的、或是泡著水的基地,當然也有許多建築改建成更現代的地標,周圍的山坡地因農、畜、牧業過度開發,養殖大量牛隻以生產奶粉出口,造成水質氮化,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河流已不適合游泳了;山也因為墾伐與森林大火禿了大半,空氣中夾帶著沙土,想像中的世外桃源沾惹了許多灰麈。

幸好,市中心的圖書館Tūranga(意即Foundation)於2018年底開放使用,為城市注入生氣。這個圖書館相對活潑,窗邊、戶外都有看書的地方,椅子也高高低低各取所需,不同大小的多功能室配合各種適用的會議,公共區有電視牆和手足球遊戲檯,當地繪本作家組成的Painted Stories Trust也將繪本故事一頁頁的投影在電視牆上,用無聲無字的故事畫面貫連,讓觀者享受繪本作家們的精華作品。台灣圖書館禁用的食物也出現在他們的圖書館裡,幾個樓層都設有用餐區和咖啡點心區。想想也是,有的人借書回家也是和食物放在一起,這裡反倒比家裡寬敞舒適,讓使用者人更方便。我和孩子們,開始玩著高桌上放著的西洋棋和拼圖,不知道是我太久沒到圖書館,還是外地一切新鮮,這真是個舒服的公共空間。

基督城市中心的圖書館Tūranga於2018年底開放使用。(圖/賴嘉綾提供)

圖書館內明亮寬敞,有課室閱讀與放鬆的空間。(圖/賴嘉綾提供)

Quaky CatQuaky Cat

續發地震時,畢夏普先生家裡幾乎會破的東西都已成了碎片;猶記當時,他妻子被壓在門框下,他們眼看著牆壁倒塌,煙囪整個垮下來,這個百年老屋倒塌的部分,整修起來比重建還要困難。他們把煙囪的磚頭編號,一塊一塊讓整修的師傅們疊回去。這場災難中,女兒的家也被火山灰蓋住了,但一星期之後就是女兒的婚禮。在祝福中度過人生的無常,他為此畫了一本Quaky Cat(由Scholastic New Zealand出版),出版社撥出所得一半,除了作者與繪者的版稅指定專用,都捐與賑災,由紅十字會分配使用,並捐出一萬五千本書給災區低年級學生。

Quaky Cat用一隻貓在地震之後尋回主人的故事,溫柔的訴說恐懼、無依與不確定,雖然人生總是如此,但突來的強震,人與動物都措手不及,即使貓在地震前有所感覺,但仍然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危險。小主人艾瑪與名為「老虎」的小貓,在收容所的擁抱,有如當時每一個見面的居民唯一能做的,擁抱劫後餘生。這本書獻給所有在基督城的孩子,當每一個人只能用自己最擅長的力量在天災發生時投入救援時,作者用故事、繪者以畫面,再加上出版者完滿美行。

Quaky Cat用一隻貓在地震之後尋回主人的故事,溫柔的訴說恐懼、無依與不確定。(圖/Quaky Cat內頁)

身為愛爾蘭、英格蘭、毛利人後裔的畢夏普先生,原來是位美術老師,先是一所男女合校的中學老師,後來成為當地最著名的住宿學校Christ's College的老師十年,若是現在參加基督城當地的「城市文學散步」,經過這學校時,導覽人就會介紹畢夏普這位致力於本島文化的兒童文學作家。從1978年開始創作圖畫書,20年前辭去教職,專職投入創作圖畫書之後,也放棄原來的純美術創作,他說還是專注做一件事就好。

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

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

Aotearoa, The New Zealand StoryAotearoa, The New Zealand Story

他的作品不只有繪本和為其他作家插畫的少年小說,著名的Piano Rock就是他的兒時回憶。身繫對紐西蘭原民文化的熱情,他自寫自畫的創作多半以英語與毛利語兩種版本出版。最受歡迎的如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Mr. FoxBidibidi,2016年Penguin Random House邀請他寫作一本關於紐西蘭的大型繪本Aotearoa, The New Zealand Story,開本與頁數都已設定,但內容仼其發揮。

機會來了,他開始搜集資料,捲天蓋地的資料滿滿,該如何著手呢?他從開天闢地時地球開始有生命為起點,這讓我馬上聯想到少年台灣史,在浩瀚海洋中,我們都只是短短的一個時間。紐西蘭出現在地理上與歷史上的過程,在天父與地母之間,一如排灣族的傳說,怪不得許多紐西蘭人來台灣尋根,這南島語系證明了台灣與紐西蘭必定有所關連。畢夏普除了運用一般的歷史知識,還將自己的家族填譜進入書裡:他的祖父曾經代表紐西蘭參與二戰,當時的總理追隨英國,只要有英軍的地方就有紐西蘭的軍人同役。

\\ Aotearoa, The New Zealand Story翻書影片//

畢夏普先生解釋整本書的來龍去脈,並展示不同的封面設計(圖/賴嘉綾提供)

順著這段歷史,他介紹了從19世紀末開始遷徙到紐西蘭南北島的各地移民。有因為淘金而來的清國人,從大英國協如愛爾蘭、英格蘭與蘇格蘭看到廣告來的;二戰時來的猶太人、戰俘,後來自南斯拉夫的難民,到了1970年代也因應經濟因素來了2萬荷蘭人、因為政治理由來了太平洋諸島的5萬居民,形成了新的紐西蘭。他畫了南島上原來就是牛羊群與鷸鴕(奇異鳥)、企鵝,牠們觀望著這些新居民進入。這些人同時帶入各種不同的生活飲食方式,如食物、穿著、運動。

伴隨著人文的改變,地形地物也隨著人口增加變化,當然天災如海嘯、地震、水災與火山爆發,人禍如火災、火車出軌、濫墾,也多有所聞,但這裡持續成就了許多名人軼事,不斷有動人的故事發生,有作家、藝術家、音樂家、表演者將故事帶到全世界。當地的毛利人也曾經有過許多訴求,譬如獨立、抗議被排擠,諸多正名與圍地的事件中尋求彼此對Aotearoa(New Zealand的古名,依照字意為「長長的白雲」)的愛護。

正如書名Aotearoa, The New Zealand Story,編輯也將這「長長的白雲」從封底延續到封面,畢夏普先生為我解釋了整本書的來龍去脈,他從各個角度鋪陳對這塊土地的描述,展示6張不同的封面設計,最後由編輯決定,他非常滿意又敬佩編輯的設計。他做畫的方式也從基本的草圖做成分鏡圖,將頁數與比例都調整好,然後將分鏡圖放大,加上定稿紙上的文字位置,全部先完成在描圖紙上,再到水彩紙上色。水彩紙是事先固定在木板上噴濕拉平過的;完成的作品最後從木板上切割下來,再掃描給位於奧克蘭的出版部。64頁的書分為四個過程,一邊校色、一邊排版、一邊繼續工作,最後的美編與調整還是要倚賴電腦後製。

正如書名Aotearoa, The New Zealand Story,編輯也將這「長長的白雲」從封底延續到封面。

這樣嚴謹又複雜完成一本繪本的工程,為的是讓當地讀者更瞭解腳下的土地,也適合當作禮物送給朋友,介紹自己的家園。沒想到出版不到4個月就售出1萬本,目前又再版了2萬5千本。紐西蘭是個全國人口450萬的國家,有這樣的銷售數字令人肅然起敬,連畢夏普帶我到書店找他的書時,書店都對他敬佩得不得了,說這本Aotearoa是書店開店以來單本售出最多的暢銷書。畢夏普目前正在進行續集Wild Aotearoa,從生態面來介紹紐西蘭。

 蓋文‧畢夏普中譯作品 

口哨先生(中英對照)

口哨先生(中英對照)

霧中的腳步

霧中的腳步

為什麼雞不會笑?(中英對照)

為什麼雞不會笑?(中英對照)

蛇和蜥蜴:不吵不相識

蛇和蜥蜴:不吵不相識



作者簡介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著有《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編輯策展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工作室: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言論自由日 長大後,你也開始隱藏、審查自己的聲音嗎?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自焚明志,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噤聲,恐怕難以想像那種恐怖。限制言論自由的影響甚大,包含歷史的斷裂、名士的殞落、藝術文化的斷層等等。透過五篇文章,一起體會自由的可貴。

335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