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欄介紹我曾經讀過卻一直很遺憾台灣沒有出版的書。
這些書未必是文學經典,或者重量級思想巨論。
有的是另闢蹊徑,對大眾文化有特別的解讀。
有的特殊行業,讀者沒有機會領略他們的世界,以及他們在那個世界裡所思索的宇宙觀。
也就是說,我介紹的這系列書,旨在開扇小窗,另類看世界。
電影《屍速列車》、《一屍到底》創下票房佳績,你很訝異?不必。因為從2000年代起,殭屍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文化產品。雖然學術研究領域跟進速度較慢,終究到了2011年也出現了一本這樣的書《國際政治理論與殭屍》(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Zombies)(2011,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此書作者Daniel Drezner是美國塔夫特(Tufts)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飽覽殭屍電影與文學著作,此書先從「殭屍」的定義開始,然後切入如果殭屍一如電影裡面所說,形成全球性的瘟疫,國際政治究竟會怎麼因應。
讀者可能會對這本書的「主題假設」嗤之以鼻,認為「殭屍」只是幻想。作者卻引用了一個針對美國哲學系學者所做的調查顯示「58%的學者認為殭屍型態的存在是可能的」,卻只有「2%的哲學家相信上帝存在」。此處殭屍的定義比較寬鬆,是指「意識不受自己控制的存在型態」。
《國際政治理論與殭屍》作者、國際政治學教授Daniel Drezner(圖片來源 / 作者官網)
殭屍究竟會不會存在,並不是這本書的重點。這本書的重點是借用殭屍這個大眾熟悉的「流行文化產品」,來帶領讀者認識國際政治理論與其運作。把殭屍放進國際政治討論,讀者比較會有共鳴,因為它接近「生物武器恐怖攻擊」。
作者以「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社會建構理論」、「官僚政治」、「現實政治」、「地方政治」與「哲學思考」七大角度帶領大家認識國際政治會如何對付「殭屍蔓延」。
他提到「現實政治論」(就是超越倫理,一切以利益計算與權力分配為主體現實的政治)面對殭屍蔓延時,便舉台灣為例,認為中國大陸一定會舉著保護台灣的大旗,趁此進攻台灣。
相對的,抱持自由主義態度者卻認為「殭屍」與「活人」有可能攜手共存。社會建構論者則認為「殭屍」是可以透過「社會化過程」予以馴化的(已故導演喬治.羅密歐〔George Romero〕的「活死人五部曲」電影被視為殭屍正典,也揭示了此種可能性)。
導演George Romero以「活死人五部曲」被視為活屍電影大師。(圖/wiki)
作者的結論認為如果殭屍蔓延世界,最可能的戰略與長期影響是「不對稱戰爭」、「跨國恐怖主義」。他同時認為現今被我們奉為正典的殭屍論述(George Romero的原典,World War Z,《28天毀滅倒數》,Shaun of the Dead 等)都過度悲觀,趨向「後啟示錄」觀點。但是現有的國際政治理論卻又過於僵化,不足以應變,唯有「分析折衷理論」(Analytic Eclecticism)才是王道。
《出版人週刊》形容「這本薄薄小書充滿想像力,幫助我們了解國際政治,誰能想到國際政治也可以這麼有趣?」
《舊金山紀事報》則說「以淺顯易讀的方式帶領我們認識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官僚政治、現實主義政治、社會建構論,以及這些派別面臨全球性威脅時會採取的反應。非常有趣。」
\\補充閱讀//
如同George Romero拍攝的活死人五部曲被視為「原典」(也就是多數殭屍電影都是依據他所設定的法則),Max Brooks寫作的《殭屍求生守則》(The Zombie Survival Guide, 2003)也被視為正典。他詳細列出殭屍的一切法則(譬如殭屍只能被砍頭而死,其他方式都無法消滅。砍頭,哪種兵器最好?),面對這些法則,哪種求存方法最好?(譬如逃離殭屍進擊,開車是笨方法,會開到半路沒油,會在公路上被其他拋錨或沒油車輛阻擋,最好的逃生工具是環保又綠能的腳踏車)。台灣出版了Max Brooks的《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World War Z),卻跳過這本讓Brooks登上殭屍教主地位的作品,很可惜。
推薦此書,是因為讀了之後,你才擁有廣泛的殭屍知識,方能充分領略殭屍電影的趣味。接近大眾文化,也是要讀書的。哈。
———————————
〔勘誤〕感謝網友指正,《殭屍求生守則》已在台灣出版兩次,第一次書名《打鬼戰士》(木馬,2008年),第二次書名《末日關鍵求生術》(遠流,2013年)。特此更正。
2022年繁體中文版
何穎怡
政大新聞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婦女學研究,現專任翻譯。譯作有《時間裡的癡人》、《貧民窟宅男的世界末日》、《嘻哈美國》、《在路上》、《裸體午餐》與《行過地獄之路》等。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