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賴嘉綾/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從印刷、裝訂、圖書館,看「愛書人」繪本

  • 字級





推動閲讀繪本多年,從繪本裡學到各式人文與自然;若要推究每一本書的緣起,就要從印刷與裝幀談起。印刷與裝幀簡化了書的量產手續,縮短書本複製的時間,讓我們現在得以輕鬆閱讀。在這之前,書只是皇室、權貴或是知識的獨享,降低造價且量產之後,普及到大眾,一般人民才有更多閱讀的機會。

在1450年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400-1468)的活版印刷術開始後,開啟了書頁複製的熱潮,使手抄本進展成一次可以印20張的複製品,並能裝訂成冊,造就紙本閲讀的濫觴。經書、樂譜、劇本這些原本需要手抄分享的,得以同時多本進行,讓經文的傳遞、樂手的練習、劇場的排演更方便。以往書只限少數人擁有,漸漸的,更多人有機會收藏、借閲。

印刷術原為古中國文明的重要發明之一,古騰堡之所以成為指標,在於他運用了既有的方式,改固定版為活版,以利拼字,並使用金屬製版取代木頭,能重覆使用又耐磨,且鉛字磨損後仍可回收再製。1450年後,印刷出版如雨後春筍般在歐洲各地興起,安特衛普、巴黎、威尼斯成為出版重鎮。

克里斯多夫‧普朗坦文藝復興複音合唱樂譜集 / 修加斯合唱團 (CD)(The Music Prints of Christophe Plantin / Huelgas Ensemble)

普朗坦(Christophe Plantin)

1550年,普朗坦(Christophe Plantin,1520-1589)從法國的圖爾(Tours)來到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與妻子Jeanne Riviere在1555年成立印刷工作室the Plantinian Publishing Firm。他們全家人致力於這個印刷廠,送女兒受教育以方便協助校稿,女婿也都是工廠裡聰明有力的助手。大女婿是劍橋學者,精通數種語言,並寫了第一本阿拉伯文字典。第一張世界地圖(the first altas)在這裡印出,還有無數聖經從這裡發行到全世界。因為兒子早逝,所以這個事業由女兒傳承,主要傳接的女婿是莫雷圖斯(Jan I. Moretus,1543-1610)。

\\普朗坦-莫雷圖斯博物館導覽影片//


參觀普朗坦-莫雷圖斯博物館(Plantin-Moretus Museum)從陳列家族肖像的客廳開始,然後隨著路線指示進入不同房間,有工廠、圖書館、花園、住家,依稀是進入時光膠囊般的體驗當年生活。在這個保留了四百多年的房子,曾經紙一張張的印製成文,送到裝訂廠,交給讀者,再流傳到全世界。

主建築一樓有14個房間,推開一個個重重的大門進去參觀,有的甚至分不清楚是固定的還是可推開的。為了保持收藏的畫,許多房間以暗光照明,有字體室收藏鉛字的房間、保存各種機械的展間,最後回到大房間,有保留下來的機台,並以影片模擬製版印刷流程。戶外花園非常別致,一如以往修剪整齊的枝葉,這裡曾經是許多皇室流連忘返的地方,普朗坦先生喜好植栽,熟悉各種樹種,當時許多植物學家都是他的好朋友。 

普朗坦-莫雷圖斯博物館平面圖(圖片來源 / 博物館官網)


後來普朗坦先生在荷蘭萊登(Leiden)開設分公司,也加強服務,他讓買書的人先到印刷廠挑紙張、選內容、決定字體,印好後送到裝訂廠,再直送買家。這些現在覺得不怎麼特別的事,在當時都是走在時代尖端的服務,因此他成為賣書人,並透過法蘭克福的大盤商為他接洽更多買家。

法蘭克福因為靠近古騰堡印刷術的發源地,成為眾多書商聚集之地,他們賣書、交換意見、爭取客戶,有今日全世界最大的書展。從普朗坦先生帶著一本目錄到法蘭克福開始,歷經兩百多年,後代家族成為知識菁英。普朗坦先生的經歷是一場又一場的起伏不定,即使他曾經有過將金箔皮雕貼在牆上的富貴,也曾被西班牙軍人洗劫一空,還付贖金買回自己的家當。他想盡辦法印刷出版、賣書、地圖、畫、地球儀、蕾絲,以期讓這個事業繼續,他認為:只有耐著性子努力工作才是根本。

1641年,莫雷圖斯的三子去世時,光是喪禮就用了3400荷蘭盾(當時一般印刷廠工人每月所得是15荷蘭盾)。至第五代時,更累積了百萬財富,這個家族迎娶的新娘都是當時富豪或貴族之家,而他們也被封貴族,成為社會菁英。而且當時的安特衛普知識普及率極高,教師的男女比例將近1:1,人們使用書籍學習語言、科學,孩子們也由閱讀開始受教育。

這樣的過程建立了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從剛開始少量印刷,作者必須分擔出版費用,到書不再是貴族、學者的專屬,並由查理五世國王下令凡是書的印製需要許可,以避免盜印。開始有更多收藏者,購書者選擇自己想要的裝幀,可以簡單也可以奢華,如燙金家徽、名字,在修道院、大學、皇室開始了更廣泛的圖書館概念。

博物館二樓保留了家族藏書,圖書館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當時的起居也在這裡。而印刷工廠主要印刷經文,極盛時期有16台機座、50位員工。在這座老屋裡,家族事業傳承了九代子孫,直到法國大革命(1789-1799)後,因為拿破崙占領,民生大亂,印刷廠承接不到工作才正式結束營業,他們印的最後一本書為《聖方濟祈禱文》(Breviary of Saint Francis)。1876年,末代傳人愛德華.莫雷圖斯(Edward Moretus)將經過三世紀的印刷廠賣給安特衛普市,改為博物館,1876年命名為Museum Plantin - Moretus。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這裡為世界遺產,典範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與傳播,且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唯一的博物館。

印刷裝幀對書的影響,直接影響書的外觀,當然更影響書在架上給讀者的第一印象。這些都是寫書、做書人除了寫作外要思考的。我們來看看與書、圖書館有關的幾本繪本:

作者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好不容易進入狀況寫個故事,太太小孩通通闖進工作室來說:「出發的時間了!」他們有一個老早就計畫好的假期。可是那故事怎麼辦?只能留在書桌上,但等到度假回來時,那書桌上明顯有訪客,紙已經被吃了好多個洞,是蝸牛來訪。

這故事好不容易完成了,因為是個繪本故事,雖然字面上是「The End」,事實上,還早呢!所以還要繼續畫圖,好朋友Bruce是繪者,所以他們開始一場文與圖的配合;最後送到編輯手上,沒想到想要幫忙的小孩越幫越忙,畫面上多了許多不該有的手印,所以書頁上鱷魚旁邊還要加上恐龍和河馬來遮蓋不該有的畫面。

書需要製版、送到印刷廠、折疊、裝訂,才能出版。這是一本書中書,故事中有故事。不料,還是有種種機會出錯,書被印反、印錯語言版本、分色時的套色不見了⋯⋯。總之,最後作者說這是本很糟的書,但其實他已經說明了如何做一本好書。

透過書中書的方式看一本書如何艱難地誕生。(圖/My Worst Book Ever!內頁)


這是一本「二合一」的版本,原來有一本 What Do Authors Do?  還有一本 What Do Illustrators Do?  介紹繪本的創作過程,作者與繪本各有巧妙需要處理,有時是同一個人,有時是分別兩邊,再由編輯整合。

如何取得創意、使用適當的用語、完整的說故事、設定角色、述說的人稱、選定技法、開始列下分鏡圖,以期圖文合一的種種過程。完成之後,將手製書或初稿交到編輯手上,不知不覺已經經過重重困難。當然,還要加上出版社的整理、配合、生產計畫,直到送到讀者手上,這是整個團隊的作業。

What Do Authors and Illustrators Do?

What Do Authors and Illustrators Do?

書怎麼做出來的?:故事怎麼寫、插圖畫什麼?完整公開一本書的誕生過程!

書怎麼做出來的?:故事怎麼寫、插圖畫什麼?完整公開一本書的誕生過程!

本書介紹了作家與繪者的創作過程。(圖/What Do Authors and Illustrators Do?


這是一本比較早期繪本製法的說明書,創作者就是一位資深繪本家,這本書頗適合用來當做基本教材。她在書裡介紹了出版界的幕後推手,包括藝術總編、設計、印務、校對者、銷售人員,如何送到圖書館員和讀者手上。

其中落版與分色的過程,對入門讀者來說有一點難懂,但畫面中將早期必須分色製版的流程書寫圖示在繪本中,是從來沒有任何一本繪本做過的。所以這本書即使已經有點年紀了,但不可忽略其詳盡解說的功能。讓我們明白每一本書製作的難處,這些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細節,藏著什麼樣的魔鬼。

一本書如何完成?本書從創作開始帶讀者走完書籍的誕生旅程。(圖/How a Book Is Made內頁)

當書完成後,必須裝訂,這個名叫Anna的小女孩,父親是一位裝幀師傅,經常看著父親修書、裝書的工作,她也漸漸有興趣。那天晚上爸爸陪著待產的媽媽,請Anna幫忙將壓著書的機器轉開。她發現爸爸的工作尚未完成,於是著手幫忙。也發現爸爸送給她的手工書。

等到弟弟出生後,爸爸回到工作室,才發現Anna竟然獨自學著父親的手藝,替爸爸完成了工作。充滿愛、關心的手製書職人生活,即將傳承到下一代。作者本人就是一位書的裝幀師。

接著看這一位書的手藝人,故事的背景設在巴黎,作家伊勢英子是日本著名繪本家,她曾經居住在巴黎,主角是一位需要將一本翻閱得破損不堪的書修好的小女孩,書店介紹她去拜訪一位書的醫生。

整本書像是一本遊記,後半段詳盡介紹書的手工裝幀方式,看書醫生如何在側面輔以細棉布強化翻頁時承受的拉力與張力,如何將書固定,再裝整上書皮,賦予新生命。身為職人,對工作的執著一如對生命的承諾。

書中詳細程線書籍修復的過程。(圖/《書的手藝人》內頁)

出生於蘇格蘭的卡內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母親以賣糖果和蔬菜幫忙家計,父親是位精紡紗工人,但當時人們已經不再買這種精緻的手工製品,傾向買便宜的機械成品。Andrew八歲進入學校,跟隨著很嚴格的老師。終於父親覺得要出走才有希望,於是帶著妻小移民到美國。

身為哥哥的Andrew跟著爸爸到紡紗廠找工作,一天工作12小時;後來又以跑腿送件,成為匹茲堡知名有效率的送信人。極度向學與認真工作的他,25歲就在賓州鐵道公司成為電報中心的主管了。他投資石油、鋼鐵、鐵道公司的相關事業致富,到35歲時,他覺得生活必須已經足夠,為了感謝之前曾經受惠於圖書館,於是他也開始助學、建立圖書館。全世界有2500個卡內基圖書館,從蘇格蘭到紐西蘭,大城小鎮都有。

他堅信富有是為了分享,目前我們可以看到與卡內基相關的建築,有用了很多卡內基鋼鐵的布魯克林大橋、紐約著名卡內基音樂廳。當時,只要小城當地決定付費買書、有工作人員、並對外開放,卡內基就捐贈一座圖書館建築。

\\作者Andrew Larsen談本書的靈感來源//

2011年埃及的暴動中,人們如何保護了圖書館,當時的年輕人認為他們的言論自由只是個不實的標榜,他們要走出真正的言論自由,要求已經在任30年的穆巴拉克總統下台。這群熱血青年,醞釀到亞歷山大城的時候幾近失控。憂心圖書館安危的人士開始想辦法。

這個圖書館建在古蹟上,由挪威建築師的設計,在2002年落成新的圖書館。藏書好幾百萬冊,是個重要的地方。甚至有一個為殘礙兒童規劃的圖書館。當館長站在圖書館外時,人潮已經快要衝突對立了。這時有個年輕人跳出來,拉著館長的手,接著,另一個出現拉住另一邊,一個一個,迅速的湧出諸多民眾,大家牽手將圖書館保護起來。埃及的人民用真正的自由和熱情保護他們的圖書館,全世界都看到了。

\\Hands Around the Library朗讀影片//


 延伸書單 
The Midnight Library

The Midnight Library

The Fox in the Library

The Fox in the Library

圖書館去旅行

圖書館去旅行


Schomburg: The Man Who Built a Library

Schomburg: The Man Who Built a Library

Biblioburro: A True Story from Colombia

Biblioburro: A True Story from Colombia

The Librarian Of Basra: A True Story From Iraq

The Librarian Of Basra: A True Story From Iraq




作者簡介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著有《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編輯策展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工作室: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難民之前,他先是個人──從電影、繪本、社會書籍看難民議題

難民問題對台灣來說像是個遙遠的名詞,但真的有那麼遙遠嗎?讓我們分別從電影、繪本、文學關注這個議題。

39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