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羅浥薇薇:如果那麼精彩、獨特的演奏無法得到認同,那麼才華究竟是什麼?──讀《蜜蜂與遠雷》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一口氣讀完《蜜蜂與遠雷》,我隨即回頭找了2007年的動畫電影《琴之森》來看。這部改編自日本漫畫家一色真人自1998年連載至2015年(2000年一度中斷連載)作品的同名映畫,截取了琴藝無師自通的天才一之瀨海與鋼琴世家出身、備受期待的琴童雨宮修平初相遇的悸動場景。與首次看這部電影一樣,我仍連水也沒法喝地想一股腦看完。在少女魂被那近乎夢幻的漫畫設定激起之後,某種「不願這樣輕易被情感洪流牽動」的不快感,使我再讀第二次《蜜蜂與遠雷》時,和書中的鋼琴賽評審三枝子同樣,陷入被傳奇鋼琴大師霍夫曼看穿的窘境。

在倍受矚目的第六屆芳江國際鋼琴大賽開賽之前,從不輕易收徒弟的大師霍夫曼,便如此信心滿滿地為一名毫無音樂背景的男孩風間塵(ZIN KAZAMA)寫了一封給評審的推薦函:

我將ZIN KAZAMA送給大家。
如同字面上的意思,他是「禮物」。
恐怕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
但是千萬別誤會。

要被測試的人不是他,而是我,還有大家。
只要「體驗」過他便能明白,他絕對不是甜美的恩寵。
他是烈藥。
一定有人會厭惡、憎恨、拒絕接受他吧。但這也是屬於他的一種真實,這真實存在於「體驗」過他的人心裡。
要將他視為「禮物」,還是「災厄」呢?端視眾人,不,我們而定。
——尤金.馮.霍夫曼

蜜蜂與遠雷

蜜蜂與遠雷

故事由一名沒有屬於自己鋼琴的天才少年風間塵展開,出身自養蜂人家的他,身體與心靈的感受力既細膩又廣闊,微小自蜜蜂振翅的空氣動盪、大氣至人與整個世界相互嵌和的生命感,都在他自由開放的胸襟底下融合無礙;如果說風間塵是尋常人「無法理解的天才」,那被塑造如王子般貴氣的馬薩爾,便是相對「可以理解的天才」。作者恩田陸這樣描述這名鋼琴王子:「從開始學琴的那一刻起,馬薩爾便曉得音樂能表現他想表達的東西。(中略)當他開始正式拜師習琴時,技巧方面立刻急起直追,彷彿憶起原本便曉得的知識。」他的老師納桑尼爾如此神來一筆地形容他:「你不算早熟,也不是神童。只能說你從一開始就『知道』吧!」正是這樣對自身才華的自覺,造就了他不同於常人的魅力;作者還精心策劃馬薩爾與另一位克服心魔的鋼琴神童、同時也是其青梅竹馬的榮傳亞夜在失散多年後驚喜重逢,亞夜一方面有了與故人相依的實在感,另一方面又經歷了眼見風間塵逢音樂之神眷顧的心靈衝擊,她甚至在心裡向風間塵默默祈求:「請你將我拉回來,給我一個理由,好回到這個非常痛苦,卻也非常美好的世界。」與風間塵的相遇過程使她逐漸向自己坦承:「其實答案早已了然於心──我只是始終不願承認自己逃避音樂。內心深處總高傲地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了解音樂,所以瞧不起周遭的人們,也畏懼別人說自己沒有才華、過了二十歲就只是個凡人。

恩田陸以小說《蜜蜂與遠雷》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直木賞與本屋賞的作家

恩田陸在風格獨具、背景各異的精彩展演之間,巧妙地安排了一位命運最普羅、最易為讀者同理的28歲(已屆參賽年齡上限)參賽者高島明石明石的人物設定與心境轉折相對於前述主角,代表著大多數走在平凡之路的「我們」──仿若有夢、亦有突圍可能,但遭外在現實與軟弱自我追趕,青春年華便瞬時掠過。奮力一搏的明石,儘管在過程中比誰都理解時光無情,實力也的確無能與決賽中強者匹敵,但在故事不多做闡釋的精簡結局(僅發表名次、不再描寫與評論)裡,適度地賦予他特出獎項以及亞夜的由衷告白,都表現出作者在描繪「天才」與「命運」時,不忘強調人生歷練所累積的深度,同樣是音樂感動人心的重要因素。

這四人在相遇後,無論是自我的深入探索、或純粹的音樂質地,都產生相互帶動、遇強則強的微妙化學變化,在競爭激烈的三次預賽與最後決賽的過程當中,緊緊牽動了評審、聽眾,以及最外圍的受眾(身為讀者的我們)的心弦,並共同思索起與亞夜同樣的問題:這場被「世間」所簇擁的比賽......如果那麼精彩、獨特的演奏無法得到認同,那麼才華究竟是什麼呢?

透過四條主線穿插交錯,作者挑戰我們對所謂「天才」的嚮往/厭惡,以及不得不面對現實世界的壓抑與認知崩毀/重建,在在都迫使我們內裡的熱望甦醒,進而起身打破自己原有的框架。這樣的書寫與情節設定,走在一條近乎危險的鋼索上,只一疏忽,便極有可能墜入媚俗討好的勵志深淵,恩田陸以緊湊且細膩的刻畫,編織出一種見微知著的臨場感,除卻主角的互動,她亦秘密透過周圍配角的小動作,牽繫起人物與情節的情感轉變,比如:為最初仍默默無名、對音色要求也令人摸不著頭緒的風間塵服務的調音師淺野;以沉穩態度做為亞夜後盾的學姊濱崎奏;為了完成明石心願、毅然將儲蓄定存解約的妻子滿智子是這些枝微末節,將整幅屬於人與音樂與世界的圖像立體化,並讓身為讀者的我們得以將情感投射其中而不解離。

「蜜蜂」和「遠雷」兩種意象,既描述了主角風間塵出身養蜂人家的背景,也蘊含了宇宙無處非樂音的浩瀚奧祕;更有甚者,這兩者所營造出的、對耳膜鼓動的聲響,既隱喻也明喻主人公之間、音樂家與聆聽者之間如漣漪擴散不絕的感人效應。為了使各個層面的讀者更能心領神會音樂的共通性,作者讓橫空出世的鋼琴少年風間塵不但擁有過人的敏銳聽力,更於短暫寄宿於花藝師之處時拜其為師,以此領會宇宙萬物相生相息的真諦;此外,榮傳亞夜在背離鋼琴的成長期間投身融合爵士樂,進行不同聲響與節奏的嘗試;馬薩爾除了鋼琴主修,同時吹奏長號,並熱愛運動;高島明石為擔負家計,不得不委身大型樂器店成為平凡上班族。這些生動的設定使人物的內心刻畫更為鮮明,多元視角的描述則讓緊湊的賽事不淪為浮泛的「天才大比拚」,真正能夠接近艱困音樂生涯裡那一方如清晨甘露的晶瑩縮影。

蕭邦:波蘭舞曲全集 RCA究極名盤特選 / 魯賓斯坦(Chopin: 7 Polonaises (RCA Red Seal THE BEST) / Arthur Rubinstein)

蕭邦:波蘭舞曲全集 RCA究極名盤特選 / 魯賓斯坦

我曾聽過美籍波蘭裔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早年的錄音,他在彈奏蕭邦前,意氣風發地說:「今晚我將演奏最貼近我心的一曲,偉大的〈降A大調英雄波蘭舞曲〉。」接著便如入無人之境地以超高難度的技巧和視死如歸的精神逼出我一身雞皮疙瘩;我也見過年近90歲的他在洛杉磯一所大學的現場彈奏版本,風度依舊翩翩,腰桿挺直如常,但雙手一下鍵盤,錯音令人不忍卒聽。我沒有按下暫停,而是目不轉睛看完了雙眼幾乎全盲的魯賓斯坦,在直面鋼琴時毫不畏懼的側身,那力量之深重、鎚擊至心臟最底,使人永生難忘。他不可能沒有察覺自己的諸多錯失,但他並未因此放慢腳步或減緩情緒張力,相反地,儘管蹣跚負傷盔甲破損,他仍執意奔赴戰場,熱血吶喊自由。

\\ 魯賓斯坦 英雄波蘭舞曲(早年錄音)//
\\ 魯賓斯坦 英雄波蘭舞曲(89歲錄音)//


魯賓斯坦曾說自己的生活是:「80%的女人,加上20%的美酒與音樂。」我相信是這些對生命的感知與熱愛,促成他演奏時既詩意又激情的想像力。如同《蜜蜂與遠雷》最末,風間塵終於體悟老師對他所說的:「將音樂帶出去、解放音樂吧!將音樂帶出,同時也帶回這個世界、滿溢這個世界,那是技藝與深情缺一不可的奧義,那是敞開心胸之後,真正蒙神祝福,亦被自我接納的珍貴禮物。


 

作者簡介

1980年生於台灣苗栗。受教育於台灣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曾獲文化部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並獲選法國瑪內藝術中心 (Centre D´Art-Marnay Art Centre;CAMAC)及維也納KulturKontakt Austria駐村作家 ,著有小說《騎士》、散文集《情非得體: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人生難料斷層許多,唯仍持續不自由創作。

 延伸閱讀 
1.【人物】才華競技場上,孤單又燦爛的青春諸神們──專訪恩田陸《蜜蜂與遠雷》
2.【書評】羅浥薇薇:為了存活,我們都嘗試伸手拉住浮木──讀《關鍵音》

3.【書評】廖梅璇:一本理性、精準的傷慟定位勘察手冊──讀《生命的測量》
4.【書評】馬尼尼為:我喜歡你的黑夜不必要通往黎明──讀周雲蓬《午夜起來聽寂靜》

心動之處:先鋒派音樂宗師約翰‧凱吉與禪的偶遇

心動之處:先鋒派音樂宗師約翰‧凱吉與禪的偶遇

關鍵音:沒有巴哈,我不可能越過那樣的人生

關鍵音:沒有巴哈,我不可能越過那樣的人生

琴之森 1

琴之森 1

羊與鋼之森

羊與鋼之森

好品味,壞品味?:一場拆解音樂品味的聆賞實驗

好品味,壞品味?:一場拆解音樂品味的聆賞實驗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19布克獎選出雙得主!得主之一的瑪格麗特.愛特伍作品魅力何在?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是我閱讀時最艱難的體驗,當然,傑出的作家才能讓你為書中的虛構人物感到擔憂和痛苦,但這本書裡的情節如此逼人而來,讀之令人坐立不安。

20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