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吳曉樂 / 如何承認障礙者的性慾與我們並無不同?──讀《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有光乍現幽黯國度

初見《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時,最直觀的感受是:終於走到這個階段了,在身心障礙者的倡權上,終於能夠見到本土的、系統性的整理了。

作者陳昭如的上一本著作《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中,即就這個問題有過初步介紹。障礙者時常被視為某種「非人」(non-person)的存在,意即,他們雖因某種緣由,而導致身體的部分機能受到了侷限,但社會上卻常因此而連帶地貶抑了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即使軟硬體設備隨著科技與政策而有了突破,最難變動的反而是人心,很多人仍受到「身心障礙者只要可以活下來就很好了」這種思維的影響。而在書中,透過不同身心障礙者的現身說法,讀者將發現這種思維,多麽可傷。

《幽黯國度》每一個章節,以「身心障礙者的愛與性」為主軸,開展出各式各樣不同的議題:他們要維持一段親密關係,得歷經什麼挑戰?他們要自慰,得如何避掉照顧者的耳目?結婚生子,對他們,以及雙方的原生家庭來說,又會帶來怎樣的衝擊?

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

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

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新版)

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新版)

 

▌身分政治的疑難

然而,一旦牽涉到身分政治,往往是疑難的開始。筆觸行進到哪,這些幽微的拉扯就隨行至哪。第一章,在討論到「污名」時,陳昭如引出障礙倡權者史黛拉・楊(Stella Young)與罕病滑冰選手史考特・漢彌頓(Scott Hamilton)的爭議,雖同為身心障礙者,兩人對於「障礙」的認同卻存有巨大的分歧。漢彌頓認為:「生命中唯一的障礙,就是負面的態度」,楊則反駁:「就算再怎麼積極樂觀,也無法讓樓梯變成斜坡。

Stella Young(1982-2014)的TED演說「我不是激勵你們的人,謝謝」
打破社會將殘疾人士當成「勵志色情片」的錯誤認知。


第二章,則進入了更艱澀的討論:

  • 若我們認知到身心障礙者(在此多指智障)在經歷一定的教育後,能建立起對於性自主權的認知,那麼,在法庭上,又要採取怎樣的觀點?
  • 他人與智障者進行的,究竟是「性行為」或是「性侵害」?
  • 若我們認識到智障者的性慾,對於他們發展親密關係的渴望,究竟是要基於「保護」立場,一律否定他們的「自願」是有效的?還是要直面,智障者縱然認知能力、表達能力有所侷限,但我們仍不應據此否定他們與他人發展性接觸的能動性?
  • 若一方是重度智障,我們權衡的方式是否又會有所更易?

書的尾聲,作者仍交給我們難以迴避的疑難:檯面上,那些「立意良好」的倡議方向,是否可能在無形中反鑄成傷害?她引述溫哥華「被剝削之聲聯盟」(Exploited Voices' Allies)成員潔絲.馬汀(Jess Martin)的見解:以「性交易合法化」做為身心障礙者性權的倡議方向,會漸漸加深人們的偏見,認為「沒有人想要無償跟身心障礙者發生性關係」。潔絲.馬汀提出更適宜的解決之道,是應從通訊及機械的發展、大眾教育著手。

若潔絲.馬汀的說詞還不足以讓你產生思考上的負擔,不妨再來試試腦麻女性主義作家艾琳.泰坦(Erin Tatum)針對「性代理人」制度的批評。泰坦指出,這種做法的弊病在於:「障礙者仍不時會被提醒,我們的情慾必須透過刻意安排、在無法生育的痛苦下才能得到。終究,沒有人真正視障礙者為慾望的對象。這樣的文化污名,從不曾被質疑,而且愈來愈強大⋯⋯」(頁210),對此,前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立委王榮璋亦有近似的體悟,他認為,若是障礙者必須經由專業諮商與評估,才能「被決定」個人的慾望能否得到滿足,他懷疑有人會透過性代理人來達到目的(頁211)。艾琳.泰坦與王榮璋的立場,雖是建構在對「性代理人」的質疑上,然而,放諸目前台灣已經在討論、甚至進行的方案,似乎也有相同的疑難──要如何在承認身心障礙者的性慾與我們並無不同,同時又要避免讓他們的性過於特殊化,反而加深了社會的異樣眼光?

陳昭如一下子將讀者領到光譜的一端,好不容易讀者消化了、吸收了某種說法,下一頁,她又立即將讀者拽到另一個視野,讀者將帶點愕意地察覺,怎麼相反的見解,也頗有道理。慶幸的是,讓身心障礙者及他們的親友交出自己的經驗,這個寫作上的策略發揮了良好的成效。在不同主張的背後,陳昭如還原了一個個生命史,讀者能夠從他們的日復一日中,理解到「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在論斷是非對錯之前,先一步地認識到,這不僅僅是主張,更是一群人與自己的人生對話的結果。主張可能有瑕疵,但我們好意思說,誰的生活哲學比較「正確」?


▌回溯根本,重新思考


書的一開始,陳昭如帶出史黛拉.楊與史考特.漢彌頓的不同見解,與後續個個議題的正反交鋒,不無殊途同歸的況味。我們推敲、思考、反覆琢磨的,可說是同一件事:要如何去認知「身心障礙者」這身分?

要怎麼在辨識出他們「有時確實需要幫助」的同時,不損及其主體的完整性?要怎麼在建立公權力介入的正當性的過程中,又能謹慎避免,無意之中反倒強化了世人對於「差異」的認識?而在分歧的主張中,誰才可以「代表」多數身心障礙者的心聲?

美國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在其經典著作《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一書中,曾尖銳地指出一件事,「那些負責專業呈現出受污名類別之觀點的人,可能會因為完全涉入他們所要書寫的問題,從而造成一些系統性偏誤⋯⋯」若我們認可這個見解,將帶點尷尬地意識到,《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中的故事,無論是由哪一方提出,都不可能充分代表身心障礙者的想法。

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

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

▌再次叩問主題:性是什麼?

陳昭如在書中詳述了一個案子,我認為,可以再次證立本書在此際問世的重大意義。2003年,一所位於日本東京都的養護學校(智障學校),因「使用不當教具」而引發爭議。然而這裡所指的「不當教具」究竟是什麼呢?原來是該校的教職員發現有學生間發生了性關係之後,決定將現有的教材做進一步的延伸,於是以洋娃娃、兒歌、親手製作的子宮袋等教具,協助學生理解身體與性的功能,這樣的用心卻遭到部分人士的誤解,轉瞬間風雲變色,教材遭沒收,多數老師與校長均遭到處分。校方採取法律途徑以捍衛名譽和學術自主,並且接續得到東京地方法院以及高等法院的支持。對此,校方的律師團發表聲明:

我們從孩子的生活經驗中學習到,要重視被他人接受的安心感與舒適感,因此這不是狹義的性教育,而是為了讓學生可以豐富地展開人生,珍惜與人相關的事物,以「性即生存」為主題來實施的教育。(頁30)

究竟要選擇「性交易合法化」、「性義工」、「性補貼金」、「性代理人」?陳昭如為讀者一一羅列了各個制度上的優缺點,至於孰優孰劣?她保留了讓讀者沉吟的餘地,但,闔上這本書的讀者們,我深信仍有一致的默契,去承認:我們的社會,不應再以狹隘的眼光,去看待「性」在個體的生活中所能觸及的範圍與迴響。書中每個受訪者的真情流露,一一證實了,在「性即生存」四個大字所撐出的廣袤空間,不僅可以容納〈精蟲衝腦,會死人的〉的「幹勁」(〈精蟲衝腦,會死人的〉為《幽黯國度》書中引用的文章,作者為台灣身心障礙倡權者Vincent)也可以容納渴望與誰相擁,肌膚大面積疊上所帶來的親密感與內心的全然放鬆。

承前所述,每一個故事都難免有其偏誤,可以視為缺陷,也可以視為激勵,每個故事都是一塊拼圖,這本書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塊拼圖,為我們在這個領域上的無知填補上內容,但我們仍得深鑿這個問題,此書扮演一個「拋磚引玉」的角色,提醒我們,唯有持續地、長遠地投入對於這個議題的關注,才能建立起人事的全貌。

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 (電子書)

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居於台中。
喜歡鸚鵡,喜歡觀察那些別人習以為常的事。
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已改編成電視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小說《上流兒童》《我們沒有祕密》《致命登入》

✎作家金句:「山窮水盡時,故事會帶領你活下去。



 延伸閱讀 
1.【書評】吳曉樂:愛,需要反覆且大量的練習──讀《背離親緣》
2.【專訪】讓文字打破沉默──陳昭如《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
3.【人物】尖銳利爽,步步刺突「正常人」的道德良心──專訪《抱殘守缺》編者宋玉雯、蔡孟哲
4.【書評】廖梅璇:一本理性、精準的傷慟定位勘察手冊──讀《生命的測量》

背離親緣(兩冊套書):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背離親緣(兩冊套書):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抱殘守缺:21世紀殘障研究讀本

抱殘守缺:21世紀殘障研究讀本

性福療程 DVD(THE SESSIONS)

性福療程 DVD(THE SESSIONS)

處男上天堂 DVD(COME AS YOU ARE)

處男上天堂 DVD(COME AS YOU ARE)

愛的萬物論 DVD(Theory of Everything)

愛的萬物論 DVD(Theory of Everything)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二二八專題│因為不想忘記,我們用不同的方式訴說

距今76年前的二二八事件,與隨之而來的恐怖時期,許多當年被掩蓋的故事一一被出版傳播,成為人人可見的著作。有從歷史角度探討、用攝影方式記錄,或用漫畫娓娓道來,不同的媒介帶我們重回深入那個年代。

14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