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鹹水傳書機

臉書世代的警訊!她如何從IG上的「完美女孩」變成冰冷的遺體?──《麥蒂為何而跑:一位典型美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 字級




「我以為被隔絕在外很糟糕,但或許被封鎖在內其實更為不幸。媽……這條項鍊給妳,奶奶與爺爺……薑汁餅乾(這總讓我想起你們),英格麗……這本《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給妳。爸……Godiva松露巧克力。我愛你們每一個人……我很抱歉。我愛你們。」

2014年1月17日,美國常春藤盟校賓州大學的大一生麥迪森.哈勒瑞(Madison Holleran)獨自走上一棟停車場頂樓,她提著一袋剛從附近書店買來要留給家人的禮物,裡頭夾了一封遺書與一張她兒時的照片。19歲的她從頂樓一躍而下,留在頂樓的這袋物品是她留給這世界的最後訊息。

麥迪森的死震驚了整個賓州大學,同時引起美國媒體關注。大家難以理解麥迪森為何尋短?眾人眼中,麥迪森是個堪稱「人生勝利組」的完美女孩。她年輕貌美,高中時因田徑表現出色而獲得賓州大學田徑隊徵召,順利進入常春藤名校就讀。瀏覽麥迪森至今仍開放的Instagram頁面,裡頭的她無論在校園裡、在田徑場上、在聚會中,總是被眾人圍繞,露出陽光燦爛的笑容。所有人都想知道,看似平靜順遂的校園生活裡,究竟潛藏多少不為人知的壓力,才會讓芳華正盛的麥迪森決心尋短。

作者凱特.法根(Kate Fagan)(圖/www.dailycamera.com)作者凱特.費根(Kate Fagan)。(圖片來源/dailycamera

出身籃球校隊的ESPN體育記者凱特.費根(Kate Fagan)對這起事件特別感同身受。凱特完全理解對於青少年而言,同時兼顧體育表現與學習成績有多麼沉重。她在麥迪森身上看見了當年的自己,也看見全美校園裡無數青少年的掙扎,因此決定深入報導此故事。而麥迪森的父母在悲痛之餘,也希望透過女兒的死,喚醒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視,於是欣然接受凱特的提議。他們不但號召親友一起接受採訪,甚至授權凱特檢視麥迪森的電腦檔案,讓凱特忠實還原麥迪森走向悲劇的過程。在雙方合作下,凱特於2015年先推出了名為〈分裂人格〉(Split Image)的專題報導,而後以此為根基繼續擴寫,在今年八月推出這本細節赤裸到幾乎令人不安的《麥迪為何而跑:一位典型美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之所以說令人不安,是因為本書不但鉅細靡遺描繪了麥迪森人生最後一天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過程,甚至如實刊載了麥迪森生前與友人的通信與簡訊。毫無意外,麥迪森的私人文字就如同她Instagram裡的照片一般,全都套上了一層粉飾太平的濾鏡,即使偶爾透露心事,也會加上許多表情符號加以軟化。她的朋友全都以為她很享受大學生活,深信這將會是她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唯有麥迪森的家人察覺到她的細微改變。

What Made Maddy Run: The Secret Struggles and Tragic Death of an All-American Teen

麥迪為何而跑:一位典型美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從小笑口常開的麥迪森,自從上了大學後,每回返家總顯得抑鬱沉默。她曾向家人抱怨,田徑訓練占去她太多時間,賓州大學的盛名也讓她喘不過氣。麥迪森的父母護女心切,比起名校光環,他們更在意女兒是否快樂,曾多次建議麥迪森轉校,但屢遭拒絕。從小在課業與體育場上表現優異的麥迪森,早已養成追求完美的堅韌性格,拒絕向壓力投降。麥迪森的父母熟知女兒性格,因此也未強制介入。

但就在入學幾個月後,麥迪森終於還是利用假期返家時看了心理醫師。醫師表示麥迪森有些焦慮,但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麥迪森在寒假最後一天,與父親又去看了一次心理醫生。這一次,她在面談中坦承有自殺的念頭。心理醫師對她說:「如果妳有這樣的念頭,不要行動,妳可以打電話給我或是家人。」

故事結局已不用重述。雖然麥迪森死前仍不忘替家人準備禮物,然而家人的愛並無法動搖她尋死的念頭。事實上,她的父親曾在她跳樓當天致電給她,要她在學校附近另尋心理醫師繼續接受治療。麥迪森口頭應允,但其實當下已在書店選購要留給家人的告別禮物。

整起事件對麥迪森家人而言,最難接受的就是:「為什麼我們救不了女兒?」他們發現了女兒的不對勁,也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但還是阻止不了悲劇發生。

03. 麥迪森.哈勒瑞(左)與父親(右)感情極好,她總暱稱他為Jimbo(圖/Instagram)麥迪森.哈勒瑞(左)與父親(右)感情極好,她總暱稱他為Jimbo。(圖/Instagram)

麥迪森.哈勒瑞(Madison Holleran)(中)在田徑場上的英姿。(圖/www.northjersey.com)麥迪森.哈勒瑞(中)在田徑場上的英姿。(圖/northjersey)


一直到麥迪森過世後,凱特透過訪談才得知其實麥迪森的父系家族有憂鬱症病史,只是當時無人有此聯想。因為麥迪森雖然對校園生活偶有抱怨,但日常生活中仍維持完美表象,連專業的心理醫師都難以察覺她的病況。凱特於是從麥迪森與同儕的往來中著手,想了解是什麼原因,讓麥迪森對「完美」有近乎強迫的堅持。

凱特認為,社群軟體的盛行,或許就是導致這起悲劇的元凶之一。根據凱特的查訪,求好心切的麥迪森,生前也曾對友人表達自己難以適應大學生活。看見同儕們在社群軟體上用照片展示著繽紛熱鬧的校園生活,讓她備感壓力,甚至覺得自己是唯一的失敗者。縱使她的好友們也曾對她吐露同樣的掙扎,但麥迪森還是選擇相信社群軟體而非好友親口述說的真實告白。

諷刺的是,麥迪森自己在Instagram上也努力營造表面的和平。某次假期返家,她的母親曾對她說,「麥迪森,妳這張派對照片看起來真快樂啊。」麥迪森對母親說,「媽,那不過是張照片罷了。」麥迪森非常清楚自己在社群軟體上塑造了什麼形象,然而她卻無力以同樣客觀透澈的角度看待他人。她只能不露破綻地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中扮演完美的自己,讓壓力在兩個世界循環,無處宣洩。

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繁體中文版於2018年四月推出

麥迪森死後一週,她的家人為她設立了一個名為「懷念麥迪森.哈勒瑞」(In Memory of Madison Holleran)的粉絲專頁,希望藉由分享麥迪森的故事,洗刷精神疾病的汙名並且預防自殺事件發生。也因為麥迪森的自殺事件,紐澤西州在去年通過了「麥迪森.哈勒瑞自殺防治法案」,要求州內大學必須提供學生全天候的心理諮商服務,以防止悲劇重演。

麥迪森高三那一年,曾經在Instagram上傳一張照片,照片是她翻攝一本雜誌上的文字,上頭寫著:「即使在你眼中完美的人,其實都正在經歷一些掙扎。」這或許是麥迪森帶給這世界最震撼的警示,也是她短暫一生最真實的註解。


麥迪森.哈勒瑞在Instagram上傳的照片。(圖/Instagram)

 


〔資料來源〕
ESPN
Instagram
Facebook


  延伸閱讀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被科技綁架的世界: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穿戴式裝置將帶你去哪裡?

被科技綁架的世界: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穿戴式裝置將帶你去哪裡?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面對混亂失序,如何生活、戀愛,好好照顧自己

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面對混亂失序,如何生活、戀愛,好好照顧自己

漢娜的遺言(新版)

漢娜的遺言(新版)







死亡自決權:除了放棄活下去之外,沒有別的選項了嗎?

死亡自決權:除了放棄活下去之外,沒有別的選項了嗎?

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的哀傷旅程

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的哀傷旅程

我的悲傷不是病:憂鬱症的起源、確立與誤解

我的悲傷不是病:憂鬱症的起源、確立與誤解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恰到好處的安慰:這樣說,幫助親友面對挫折、傷痛與低潮

恰到好處的安慰:這樣說,幫助親友面對挫折、傷痛與低潮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用文字療癒曾經受的傷──5本散文書寫

可能面臨生離死別、身處困境,又或是想要為人生某個段落作結,透過文字的力量,他們療癒自己的傷,也撫慰有相同境遇讀者的心靈

117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