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精神疾病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38則)
-
一起看圖文 令人不舒服,卻又無法移開目光──讀Pam Pam的《瘋人院之旅》
作者:林蔚昀 /2020-07-21 瀏覽次數(10867)
Pam Pam的漫畫《瘋人院之旅》也是往前跨越的嘗試。叫《瘋人院之旅》而不是叫比較政治正確的《精神病院之旅》,似乎暗示了這本漫畫在面對這個議題時,直白、不美化、不掩飾的作風。雖然畫風樸...
-
鹹水傳書機 為何一家12個孩子,就有6人罹患思覺失調?這是一場悲劇,也是一部精神醫學發展史
作者:曾志傑 /2020-06-30 瀏覽次數(51689)
美國記者羅伯特.科爾克繼紀實報導Lost Girls後,推出新作《隱谷路:深入蓋爾文家族的心智之旅》。 近年來,伴隨著諸多不幸社會案件,台灣社會對於思覺失調症掀起許多討論。然而當疾病與刑事...
-
鹹水傳書機 面對日漸失控的親人,愛與包容該設下底線?黛安基頓回憶錄《姊弟》揭手足疏離之痛
作者:曾志傑 /2020-04-09 瀏覽次數(23262)
影后黛安基頓走出洞穴,出版回憶錄《姊弟》談弟弟。 常有人用「無條件的愛」來形容家人間的情感,彷彿家人間無論存在多少齟齬,最終都能用愛化解。被人包容,自然備感幸福;但長期處於包容、...
-
\ 本月大人物 / 為走不進診療室裡的人搭一座橋──專訪精神科醫師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
作者:柯若竹 攝影:陳怡絜 /2020-02-03 瀏覽次數(10227)
《空橋上的少年》一定要被寫出來,因為這是個重要的約定。這是醫師對病患——不,是端坐醫師診療椅的少年,對於面前慘綠少年實踐的承諾,也是兩個生命尋路者,向內心迂迴溯源的紀...
-
不讀不知道! 我們都是精神病患──讀張子午《成為一個新人》
作者:王增勇 /2020-01-10 瀏覽次數(5369)
文/王增勇 子午的這本《成為一個新人》收錄了他從2016年小燈泡事件後,針對精神疾病所做的系列報導,記者的視角讓這些記錄當代臺灣精神疾病的重大事件被完整記錄,理解的視角也透過對精障照...
-
作家讀書筆記 一場想像力的擴建工程──讀張子午《成為一個新人》
作者:吳曉樂 /2019-12-02 瀏覽次數(7634)
進入此書之前,請容我先提問。你有想過,《我們與惡的距離》之中的配角應思聰,若是居住在其他國家,他的幻聽會生做啥款嗎?史丹佛大學的醫療人類學家譚亞・魯爾曼,曾以民族誌的方式,詮釋...
-
\ 本月大人物 / 「病友碰到事情有能力自己解決,這就是回到社會啊!」──專訪《大霧中人》與智立勞動合作社
作者:柯若竹 攝影:陳佩芸 /2019-09-17 瀏覽次數(13098)
左起:《大霧中人》作者余欣蓓、「智立勞動合作社」發起人翁美川、合作社資深成員黃素瑤。 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 你有讓瓢蟲在指間爬過嗎?這些小生物並不曉得人類手掌形狀,但會專...
-
\ 本月大人物 / 專訪《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呂蒔媛:我期待做一齣讓觀眾沒空滑手機的戲!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怡絜 /2019-03-21 瀏覽次數(60451)
──你找到真相,找到動機,就不會有下一個受害者。──真相永遠只會怪我們的社會體制出了問題,如果殺人犯和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那我們家天彥算什麼? ──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和我家...
-
\ 本月大人物 / 精神科醫師與腫瘤科醫師一樣,都面對嚴重且致命的疾病──專訪《在懸崖邊緣,接住你》作者
作者:吳佳璇 /2019-02-27 瀏覽次數(6840)
《在懸崖邊緣,接住你》由享譽國際的精神科醫師大衛‧戈德布魯所撰述,以一週工作日誌做為整體精神醫療樣貌的縮影,具體而微介紹精神科醫師的實際工作內容。這是台灣書市引進第一本以精神科醫...
-
作家讀書筆記 會不會有一天,IG上的「完美形象」也成了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吳曉樂讀《麥蒂為何而跑》
作者:吳曉樂 /2018-05-21 瀏覽次數(155406)
這幾年來,有愈來愈多人戮力研究,社群媒體究竟是如何形塑了當代人的精神與物質生活。根據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所做的研究「#StatusOfMind」,過去25年內,青年群體中,躁鬱跟抑鬱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