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創作者介紹
陳佩芸
訂閱接案維生。拍照也拍片,做和影像相關的事情。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碩士。
額外的興趣是打電玩 ♪
༼ ∗ ି ﹏ ି ∗ ༽
網站 https://peiyunchen.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peiyunchenn/
IG @peiyunchenn
文章列表ARTICLE LIST
-
青春漾觀點【致創作新鮮人寫作備忘錄】朱宥勳:小說就是「因為他選擇了A,所以導致了BCDEF......」
企劃:青春博客來編輯室 作者:朱宥勳 攝影:陳佩芸 繪圖:川貝母 / 2021-01-21 瀏覽次數(7895)
從我開始寫作以來,我常常會在寫小說時幫自己設條件,以此來練習某些基本技術。比如「這篇小說的對白框外,不可以有任何動作描寫」或者「這篇小說要至少用五次相似物轉場」。久了之後,這些...
-
青春漾觀點【致創作新鮮人寫作備忘錄】李屏瑤定義小說: 洞穴外的明火,也是世界的影子。
企劃:青春博客來編輯室 作者:李屏瑤 攝影:陳佩芸 繪圖:川貝母 / 2021-01-21 瀏覽次數(4730)
靈感是最不可靠的,最多只能當作一個引線,平常還是要儲備更多火藥。我自己的電腦桌面有一個文件檔,檔名叫「許願池」,會把想到可以寫的點子丟進去,有時候是一句話、有時候是一個有感的詞...
-
\ 本月大人物 /「有人會把很簡單的東西寫成你看不懂,我一定是把它寫成白話。」專訪《同學麥娜絲》導演黃信堯
採訪:李屏瑤 攝影:陳佩芸 / 2020-11-12 瀏覽次數(25102)
導演黃信堯新作《同學麥娜絲》入圍今年金馬9項大獎。 宣傳期間的電影導演的一天,是以50分鐘為單位的。 從早到晚被切割成一節一節區段,時間到點,周圍有人提醒,上一家媒體離開,下一家又...
-
\ 本月大人物 /追尋鄭問創作軌跡,直探其情感核心──專訪《千年一問》導演王婉柔
採訪:王昀燕 攝影:陳佩芸 / 2020-10-07 瀏覽次數(12591)
鄭問紀錄片《千年一問》導演王婉柔。 《千年一問》海報 甫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千年一問》,第一顆鏡頭從鄭問心肌梗塞倒下的那張書桌展開,以手持攝影一鏡到底,悠悠柔柔拾階而下...
-
新手上路「我用一本書來證明我的人生不是錯的。」──專訪陳信傑《柴貓、夢的浮艇與德魯伊》
採訪:陳栢青 攝影:陳佩芸 / 2020-10-07 瀏覽次數(9908)
以為走進廁所,結果沿牆推開卻是一道暗門,穿過木板隔起的狹小甬道,濃濃菸味竄上鼻子,耳邊盡是叮噹響,小瑪莉和老虎機畫面正在跑,777水果盤無止盡輪轉,周旁是一排大型機台,搖桿上的手鬆...
-
\ 本月大人物 /蔣、白關係分分合合,牽動民國近代史?──白先勇、廖彥博談《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下)
採訪:陳榮彬 文字整理:楊詠翔 攝影:陳佩芸 / 2020-10-06 瀏覽次數(8759)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作者白先勇、廖彥博。 過去幾十年來,一般談及國民黨於國共內戰失敗的原因,論者每每歸咎於「徐蚌會戰」失利,將矛頭指向白崇禧,認為其按兵不動,才導...
-
\ 本月大人物 /為什麼國民黨會丟掉大陸?──白先勇、廖彥博談《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上)
採訪:陳榮彬 文字整理:楊詠翔 攝影:陳佩芸 / 2020-10-06 瀏覽次數(15851)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作者白先勇、廖彥博。 九月上旬,白先勇的新作《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上市,描述父親白崇禧將軍與蔣介石之間的恩怨情仇。這次OKAPI 特別邀...
-
咖啡日常的問與答不必趁熱,才能喝到的韻味:王于睿(George)二十多年的咖啡之路
作者:郝妮爾 攝影:陳佩芸 / 2020-09-17 瀏覽次數(8580)
當時宜蘭的年輕人多急著往外跑,身為高雄人,George卻選擇在宜蘭創業。彼時宜蘭還沒這麼多咖啡館,自小城出發雖然不易,卻更有機會讓大家的重心聚焦己身。那幾年,他煮的是咖啡,也是人情味...
-
\ 本月大人物 /設計的現場就是身體的現場,拉近「做的手」與「用的手」──專訪社會學者鄭陸霖《尋常的社會設計》
採訪:劉佳旻 攝影:陳佩芸 / 2020-09-16 瀏覽次數(13875)
《尋常的社會設計: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物展》從書名就耐人尋味,追求新奇的設計如何尋常?為什麼需要尋常?而身為一位社會學者,又為什麼要選物?會挑選什麼物件呢? 尋常的社會設計:...
-
\ 本月大人物 /追問「我們是誰?」我們就成為臺灣自身歷史的主體──專訪歷史學者陳翠蓮《自治之夢》
採訪:朱嘉漢 攝影:陳佩芸 / 2020-09-08 瀏覽次數(22834)
《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原是2013年出版的《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套書第一冊,如今獨立成冊,不僅是舊作重出,也有新的意義與期許。 此書的內容,是關於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