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創作者介紹
郝妮爾
訂閱東華華文所創作組藝術碩士。勵馨基金會《拾蒂》三部曲(台灣版《陰道獨白》)編劇(2014-2018);國藝會表演藝術專案評論人(2017-);散文作品《我家,或隔壁》獲國藝會常態補助;長篇小說《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 獲文化部青年小創作補助 。持續耕耘於創作及評論,跟貓狗為伍的時候最自在。
文章列表ARTICLE LIST
-
生活提案【一期一會|遇見器物 004】陶藝師羅士亷:「所有的藝術應是相通的,只要你有一顆很誠實的心在裡面」
作者:郝妮爾 / 2020-12-10 瀏覽次數(3193)
「陶是我的藝術經驗之中,跟我的性格最匹配的,在裡面我會找到快樂與自由。」──羅士亷
-
生活提案【一期一會|遇見器物 003】陶藝工作室山棲:「做陶的過程像是在與自然對話,感謝生命、感謝火,學習感謝萬物。」
作者:郝妮爾 / 2020-12-03 瀏覽次數(8129)
「有些事在做的當下也許不能馬上明⽩,但我想要持續做下去。」——山棲
-
生活提案【一期一會|遇見器物 002】臺灣陶作家 陳奕璇:「土與光的搭配,就像是早晨起床接受太陽的沐浴」
作者:郝妮爾 / 2020-11-24 瀏覽次數(3147)
「陶作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非扮演某個角色,它已然成為了我。」——陳奕璇
-
生活提案【一期一會|遇見器物 001】台灣陶藝師林信志:「陶藝成為生活上的伴侶,滲透呼吸,經歷生活起落。」
作者:郝妮爾 / 2020-11-17 瀏覽次數(5018)
「陶藝是我的事業夥伴。工作只是領一份薪水,但事業會有後續的影響,我的創作完成後,被人買下、收藏,那麼這個創作影響性就會不斷地發生下去。」──陶藝師林信志
-
咖啡日常的問與答不必趁熱,才能喝到的韻味:王于睿(George)二十多年的咖啡之路
作者:郝妮爾 攝影:陳佩芸 / 2020-09-17 瀏覽次數(5406)
當時宜蘭的年輕人多急著往外跑,身為高雄人,George卻選擇在宜蘭創業。彼時宜蘭還沒這麼多咖啡館,自小城出發雖然不易,卻更有機會讓大家的重心聚焦己身。那幾年,他煮的是咖啡,也是人情味...
-
\ 本月大人物 /從原著嶄新視角、爆棚改編戲劇到桌遊扭轉劇情,林立青×迷走工作坊談《做工的人》「一書多讀」的完整體驗
作者:郝妮爾 攝影:陳佩芸 / 2020-07-07 瀏覽次數(6020)
《做工的人》預告 暢銷書籍《做工的人》改編之同名戲劇作品,6月初釋出大結局後,在網路、現實中都引爆劇烈討論。於此同時,以戲劇為藍本進行改編之桌遊,也創下22分鐘內募資計畫達標之成就...
-
閱讀特輯「愛著並且付諸行動,就是你撐起世界的支點」──獨家專訪時事評論YouTuber志祺七七
作者:郝妮爾 攝影:陳佩芸 / 2020-06-05 瀏覽次數(10616)
【獨家親簽】歡迎來到志祺七七!不搞笑、談時事,資訊設計原來很可以 年紀輕輕就創業,張志祺的父母親當時只提醒他一件事:「你所做的事情,都必須與社會保持連結。」這句話他一直記在心...
-
#423世界閱讀日BL是心靈春藥或解藥?讓我們接著看下去──「BL初心者」個人意見與「資深腐導員」楊國治對談
作者:郝妮爾 / 2020-04-20 瀏覽次數(28029)
其實在BL圈裡有個大雷點:「愈趨向同志的現實議題,在BL市場愈不吃香」。就像剛剛個人意見說的,他們創作的是「幻想」,所以你可以在作品中看見各式各樣不合理或者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性愛體位...
-
#423世界閱讀日不是、這本不是任何類型的教育書!──沒有教育只有療癒,專訪《總裁獅子頭》葉揚
作者:郝妮爾 攝影:李盈霞 / 2020-04-20 瀏覽次數(22818)
「這真的不是一本育兒教養書。」葉揚再一次澄清,所以每個事件後面不會有一個心得反饋,不會有「因為⋯⋯所以⋯⋯」的造句,如果長大的代價是無法活得像羅比那麼坦率,那麼葉揚情願在書寫的時候...
-
閱讀特輯歌手幹嘛來演戲?演員怎麼來唱歌?你會給她什麼Hashtag?——專訪《魂囚西門》鄭宜農
作者:郝妮爾 / 2019-01-28 瀏覽次數(12159)
《魂囚西門》以一位替鬼魂做心理治療的醫師魏松言為起點,試著替遺願未了的靈魂解開心結,第一位上門的客戶便是附在美女珠寶商余秀淇的霸氣黑道鬼,而在醫師與怪力亂神打交道時所碰到的麻煩...
- 上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文章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