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中年/老後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89則)
-
一起看圖文 不分年紀,我們都可以「不標準」的活著──讀約翰.伯寧罕《阿里的車》《阿里的飛機》
作者:諶淑婷 內容提供:遠流出版 /2022-02-24 瀏覽次數(5339)
在我心裡,約翰.伯寧罕是最能了解「生」的人,「生」是生機,是生命力,是生命初始的真實樣態,所以他能一直站在孩子的世界裡,創作繪本讓大人有機會稍稍讀懂孩子,例如我們最熟悉的《莎莉...
-
獨厚心得 在那個時刻到來前,將自己盡量準備好,就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作者:劉冠吟 /2021-12-09 瀏覽次數(5295)
「媽媽,請不要離開我。」這是我六歲的女兒在談到死亡話題的時候,反覆述說的事。就像作者在這本書的自序裡說的:「看重某個人的死亡,就像是愛著他的生命一樣。」與其一直被恐懼,死亡更該...
-
作家專業書評 廖瞇/「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原本也可能發生在我家
作者:廖瞇 /2021-10-14 瀏覽次數(12937)
《80/50》一書想要傳達的是──不要覺得照顧繭居者是自己的責任,要嘗試尋求外界支援,免得陷入兩代相纏的困境。 不過,這也需要社會有能夠支援繭居者的管道。作者川北稔細細的探討了造成日本...
-
作家專業書評 淫蕩、孤獨、哀愁的無期徒刑──讀馬奎斯《苦妓回憶錄》
作者:盧郁佳 /2021-06-29 瀏覽次數(10154)
馬奎斯病重,相信自己快死了。他沒空養病,反而加碼催命寫小說,77歲時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描述獨身的報社記者90大壽,壓抑了一輩子,立志嫖處女慶生。結果雛妓白天在工廠縫鈕扣,回家煮...
-
\ 本月大人物 / 「造成老人死亡的因素不只是病毒,還有孤獨。」──專訪瓦萊莉.貝涵《星期天被遺忘的人》
採訪: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 法文翻譯:許雅雯 /2021-05-31 瀏覽次數(11606)
瓦萊莉.貝涵的《星期天被遺忘的人》(2015)在法國長銷,2018年更被法國書店票選為「年度最愛」。的第一本小說,故事場景是法國中部的勃根地,但它的原型其實是家族長輩居住的小鎮,也是她的...
-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孤獨眾生相】正因為是路過,才有此刻的「我在」──《游牧人生》
作者:馬欣 /2021-03-23 瀏覽次數(16037)
《游牧人生》讓人想起了《阿拉斯加之死》,兩人在不同的世紀,一個是對物質文明的反抗,一個是被物質文明給邊緣化了。表面上是思考現世,更深層的是這滿滿的寂寞,在我們擁擠的空虛中,隔了...
-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孤獨眾生相】中年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醉好的時光》
作者:馬欣 /2021-03-09 瀏覽次數(12325)
這部電影將中年男性的現實拍得赤裸,男人其實是浪漫的動物,是壯志未酬的,也具有交響曲式豪壯感的。因此中年的失落,對男人而言是重力加速度的。而此片以喝酒的輕盈,來帶出生命的地心引力...
-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孤獨眾生相】另一種俗女覺醒──《我啊,走自己的路》
作者:馬欣 /2021-02-09 瀏覽次數(18566)
桃子跟我們一般女生一樣,都是一步步覺醒的,努力做好本分,也想完成自己個體的自由。即使盡力了,卻跟所有人一樣都不盡如人意。她滿足不了家人的物質慾望,而她所經歷的時代,跟所有老人一...
-
作家專業書評 當生命逼近終點,那是靈魂熟成,或僅是肉身腐朽?讀《老到可以死》與《論老年》
作者:林運鴻 /2020-10-07 瀏覽次數(8930)
幾乎每部作品都好看到使讀者靈魂劇痛的加拿大文學巨匠愛特伍,在她那堪稱上世紀最動人的反烏托邦小說《使女的故事》以及時隔35年的續集《證詞》裡,就描述了這樣的一處恐怖新世界。21世紀初...
-
\ 本月大人物 / 我們一離家,就不想回頭,直到父母生病那一刻──專訪夏夏《傍晚五點十五分》
作者:王昀燕 攝影:陳佩芸 /2020-06-01 瀏覽次數(24244)
傍晚五點十五分,是夏夏一天最舒放的時刻,夕日將落,她把一切打理好,熱騰的飯菜已端上桌,等待家人回來。「我很喜歡家人回家前的那一刻,只有我一人在家,家裡還沒有被弄亂,一切都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