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好評.外文書

如何告訴孩子,人生成就無關性別?──讀童書《給叛逆女孩的睡前故事》

  • 字級



《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是美國群眾募款金額最高的原創書籍(圖/官網


經過幾個月的沉寂,原本眾所矚目可能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的希拉蕊,二月初終於在敗選後的第一支影片中亮相,並說出敗選後的第一個宣言,她依舊堅定地相信「The future is female」(未來是屬於女性的)。相信許多以為她在去年總統大選能打破性別玻璃天花板的女性支持者,看到影片都會為她的堅韌而紅了眼眶,並因為她的堅持,而更昂首前進。

要實現這樣的未來,需要更多投身世界與各專業領域的女性,需要讓性別發展更自由、讓平權成為事實。最根本的,是讓男孩及女孩從小知道,夢想無關性別,能力也無關性別,這樣的認知來自學習楷模的存在與否,特別是女性楷模的能見度(可以是樂於工作的母親、可以是各領域的傑出女性),當然也來包括孩子們讀到、看到的文化產物對性別的刻劃,例如他們最常接觸的繪本。

童書中的性別僵化現象

根據2011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項學術調查,20世紀在美國出版的5618本童書繪本中,100%有男性角色,卻有25%沒有任何女性角色;兒童觀看閱讀的媒體中,有「職場女性」角色的故事只佔20%。另外,以男性角色為中心的佔57%,女性角色為中心的則只有31%。當童書缺乏女性角色,或這些女性角色往往被動、沒有專業野心、生命的目標只是婚姻、只是等待王子 ∕ 男性的營救、等待嫁入豪門,試想這樣鋪天蓋地的性別刻板印象,會如何影響讀這些書長大的女孩男孩?

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

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

因為看見童書幾個世代以來少有改變的性別僵化(在流行文化中,小女孩商品的行銷策略愈見「公主化」),由義大利前往美國創立Timbuktu Labs兒童多媒體公司的二人組法蘭斯卡.卡瓦洛(Francesca Cavallo)與愛蓮納.法維利(Elena Favilli),開始有了出版一本集結各界女性楷模的童書想法,希望鼓勵女孩們勇於挑戰性別疆界,所以書名取為《給叛逆女孩的睡前故事》(暫譯,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

她們從歷史、各行各業、世界各地選出100位非凡女性(書介所用的字是「extraordinary women」),每一個故事有兩頁,一頁是內文,介紹入選者職業、生平、生日及國籍;另一頁則邀請6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女性插畫家,為該人物繪製風格迥異、大師等級的肖像畫,並附上一句這位女性楷模的名言,以及插畫家姓名。

2016年中,法蘭斯卡跟愛蓮納把書的構想和試讀頁,先後放上美國知名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IndieGogo,目標是籌募到4萬美金,製作1000本《叛逆女孩》。結果她們的推廣影片在網路瘋傳,對於童書性別刻板印象、及「反公主」的關切宣言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也得到廣大支持,最後募集到的總金額超過100萬美金,遠遠超過預期,成為有史以來群眾募款金額最高的原創書籍。

創辦人Timbuktu Labs創辦人法蘭斯卡.卡瓦洛(Francesca Cavallo,左)與愛蓮納.法維利(Elena Favilli,右)


《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內頁插圖邀請世界各地的女性插畫家操刀,風格各異,精美細緻


選擇代表人物的政治與邏輯

仔細來看,這樣一本立意良善、讓人想全心擁抱的女性典範傳記書其實有幾個值得思索之處。

首先是「選擇」問題。作者宣稱,本書集結100位「世界各個角落」裡「各行各業」改變歷史的叛逆女孩。不難想像,要含括這兩個要素一定牽涉「代表性」。讀完書可以發現,作者的確嘗試挑選了不同專業領域的女性,從作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到體育健將(甚至有女王、間諜及海盜),但是來自「世界各個角落」就明顯難以達成了。舉例來說,這100位女性只有4位來自東亞,包含日本神功皇后(Jingü)、清代女性天文學家王貞儀、當代指揮家張弦,還有藝術家小野洋子。這樣高度選擇性的名單,是否因作者的西方身分與認知,透露出以西方為中心的偏好及限度呢?也就是說,《叛逆女孩》嘗試跨越性別疆界,仍跨不過地域疆界的侷限。

再者,即便不考慮地域性,就人物選擇與故事內容來看,也令人玩味。例如,講到近代開天闢地的非凡女性,卻未提及在位十多年、在歐洲及世界都舉足輕重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沒有美籍第一位女性太空人莎莉.萊德(Sally Ride),尤其她終其一生都倡導女性楷模對下一代女孩的重要性,還推動各種科學營吸引女孩進入科學界。就故事內容來說,在埃及皇后哈姬蘇(Hatshepsut)的故事中,敘述她為了掌政取信於民,必須假扮男裝、隱藏女性身分,像這樣的內容到底是翻轉、還是強化了性別權力?


另外,又該如何解讀把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列入這名單的邏輯?蜜雪兒在書中的頭銜是「律師及第一夫人」,論「律師」,美國第一位西班牙裔的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索妮雅(Sonia Sotomayor)難道不比蜜雪兒的律師成就更具跨時代意義?論「第一夫人」,我們則必須思考,把第一夫人當成一種「成就」、一個「楷模」代表的意義了。

蜜雪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她把男性社會賦予她的角色,扮演得不落俗套、有聲有色。在卸職演說中,連歐巴馬都說:「第一夫人這個工作並不是她選擇的」(she took on a role that she didn't ask for)。她為了幫歐巴馬競選,辭掉年薪近30萬美元的管理職位;歐巴馬當選之初,她也曾抗拒搬入白宮,提議考量一雙女兒的教育,繼續定居芝加哥,但歐巴馬團隊的政治顧問馬上提醒她,此舉絕對不被有傳統家庭觀念的美國民眾接受,更會連帶影響歐巴馬總統的聲譽,於是蜜雪兒為了顧全大局舉家搬遷。這位具有高度職業野心的專業女性,為「顧全大局」的不得已決定,似乎與《叛逆女孩》推廣的女性獨立、不受男性社會牽制、打破常規、不視婚姻為目標等初衷不甚相符。而且,與其鼓勵女孩們成為稱職、為男性加分的「第一夫人」,或許更應該鼓勵她們自己成為總統。

童書內容只應該單純美好嗎?

A Kids’ Guide to America’s First Ladies

《美國的第一夫人》

What’s the Big Deal About First Ladies?

《第一夫人為什麼重要?》

2017年初,剛好同時出版兩本以美國第一夫人為主題的繪本,一本是前白宮職員露比.莎蜜(Ruby Shamir,服務於希拉蕊擔任第一夫人期間)撰寫的《第一夫人為什麼重要?》(What's the Big Deal About First Ladies),另一本是寫過多本人物選集童書的凱薩琳.克魯爾(Kathleen Krull)《美國的第一夫人》(America's First Ladies)

在露比.莎蜜筆下,她所挑選的第一夫人無不完美稱職、衷心熱愛這個職位,這樣不切實際的美好形象,有如描寫豪門少婦的愜意生活,把第一夫人塑造成夢幻逸品。這問題在,把「成為第一夫人」視為等同科學家、作家的「人生目標」,等於是降低了女性成就的高標可能,也重蹈以夫為貴、附屬於男性的性別刻板印象。

凱薩琳.克魯爾的《美國的第一夫人》則不一味吹捧第一夫人的重要與完美,她筆下的第一夫人再真實不過,有的根本什麼事都不做、有的深受憂鬱症、藥癮所苦、有的蓄奴、還有好幾位必須吞忍總統先生對婚姻的不忠,這是要小讀者將之當成「一個人的傳記」來讀,而不是當作「楷模」來讀,比前者神話化、理想化第一夫人的手法來得恰當。不過,也因著重事實、「平民化」第一夫人,讓許多家長質疑部分內容兒童不宜,比方嗑藥(如貝蒂.福特)、配偶外遇(如希拉蕊)、曾任裸體模特兒(如梅蘭妮亞.川普)等,這再度引起關於童書內容的辯論:童書只能萬事美好、繽紛快樂、正面正向嗎?還是我們能夠找到方法跟孩子談談人生中、世界上的不完美?

相當程度來說,這也是女性偉人選集《叛逆女孩》面臨的問題,書中100則故事讀來充滿太多單純的美化,這個書寫方向,難免鼓勵了直接相信、卻不鼓勵思考與討論。不論是太簡化(或美化)女性的功成名就,或是不談論「成功女性的可能性」,都過度單一化了這個議題。

「成功」的定義

《叛逆女孩》的作者們說藉由這本書,要讓女孩們看見在任何專業領域成功的可能,第一位女太空人莎莉.萊德也曾強調讓女孩們「看見榜樣」的必要,因為「看見可能,才能成為可能」(You can't be what you can't see)所以《叛逆女孩》的可貴,在於它打破性別疆界,呈現給女孩(及男孩)各種在專業領域裡成功的選項;但就像所有的名人傳記,難免制定並灌輸成功的「定義」,本書似乎也制定了何謂「成功」的頭銜,諸如專家學者、領導者都在名單之列,卻不見女演員(因為女演員常與物化女性連結?不夠「反公主」?)、或女性企業家(因為與資本主義掛勾?)。對於所謂「成功的職業」,此書似乎少了更多元、更多非菁英、非中產階級(以上)的想像。


當然,名單要囊括所有可能且政治正確,絕對是強人所難;而這也是重點所在,名單的任何刪增,都透露了意識形態(在人物選集中,此即架起整個宇宙的公式),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吸收了作者或編者的邏輯,如同閱讀公主與王子繪本時,讀者吸收了某種性別分化的邏輯。《叛逆女孩》鼓勵女孩逐夢的意識形態是它最大的賣點,但除此之外,它的地域意識及階級意識也不該被忽略,也應該被提出及探討。

毫無疑問,《叛逆女孩》成功高分貝呼籲夢想無關性別,絕對是一本男孩女孩都應該讀的書,尤其它精美的插畫,絕對值得收藏。然而,我們也需要持續與孩子討論這些故事所透露的其他訊息,也需要更多的童書告訴孩子們,夢想無關任何身分標籤(不管是性別、種族、階級、國籍或職業貴賤)。更重要的,這本勵志書若要更有深度,或許應該少一些「人生從此一帆風順」的平板故事,多一些關於成功「定義」與「代價」的探討;少一些中產階級女性的原生優勢與順勢而為(例如生命中男性角色對她們的鼎力協助),多一些真正挑戰社會結構的人生故事。

畢竟,在這個以「聳動」為主流的年代,我們需要少一分歌頌,多一分事實。



胡培菱
美國Rutgers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台大外文所碩士,政大英語系學士。主修當代美國文學、種族研究、人權與文學、後殖民新殖民理論 。得過一個文學獎、一個碩士論文獎、全球華人部落格大獎推薦優格。現任大學教師及專業書評家。同時為一個台德混血小美女的媽媽,偶作童書評論,相信孩子眼中的世界與書本,同樣需要大人們去思索與質問。專欄文章見於《The Big Issue》大誌、Openbook。 譯有童書、青少年圖文書些許。個人信箱peilinghu@gmail.com。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好懷舊!那些貫穿我們成長記憶的圖文創作者,現在在做什麼?

朱德庸、凱西‧陳、幾米、彎彎、馬克......從雜誌、繪本、無名小站到MSN,不同時期崛起的圖文作家各自有一片天,而這些讓你有「懷舊」感的圖文作家們,也許換了不同形式,但創作仍未停歇。看【滑滑20年圖文史】特別企劃帶你重溫當年回憶!

289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