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爾.史塔茲 (Phil Stutz) 的名字,近年來因為 Netflix 紀錄片《史塔茲的療癒之道》(Stutz)而廣為人知。他的治療風格獨特鮮明,語氣直白甚至有些唐突,卻意外地讓人感到療癒。我第一次看那部紀錄片的時候,正處於人生某個比較低迷的時刻,老實說,本來只想隨便找部片看看、打發時間,沒想到那一晚,這位滿頭白髮、字跡歪斜的心理師,竟然用簡單幾句話、幾張手繪塗鴉,就拉了我一把。
這也是我後來為什麼會這麼期待這本書——《從低谷突破》。
作為一名精神科醫師兼心理治療師,Stutz 並不走傳統路線。他不熱衷於長期挖掘你的童年,也不會坐在椅子上點頭傾聽、然後問你「你覺得呢?」這類開放式問題。他的風格更像一位性格鮮明的教練,坐在你對面,語氣直接地說:「你現在需要這個工具。來,試試看。」
Stutz 不會用高深的理論,也不會用艱澀的心理術語來包裝。他寫這些文章的語氣,就像是一位充滿人生歷練的老朋友。每一篇文章都不長,但都有一個角度、一個切點,有時像是一句提醒,有時像是替你心裡的打結找到了鬆開的線頭。
例如,他提出的「Part X」,我非常有感。那是我們內心的負面聲音,是那個總在你耳邊冷冷地說「你不夠好」「你會搞砸」的傢伙。這個聲音我們每個人都有,有時甚至習慣到覺得那就是「真相」。Stutz 不讓你去追溯它來自哪段童年,而是直接教你怎麼辨識、回應它。他甚至說,你永遠無法消除 Part X,它只會變得更狡猾,所以你要懂得怎麼跟它共處、怎麼打亂它的節奏。
而打亂它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他很經典的「感恩之流」(The Grateful Flow)。這是一個我自己非常常使用的小練習。時不時,我自己也常有腦中塞滿雜音的時刻,我會靜下來,閉上眼睛,誠實地感謝幾件小事——一杯熱茶、窗外的風、孩子的笑聲。這個過程不需要改變什麼,只是讓自己「重新連線」,回到當下。
Stutz 也談時間,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章。他說我們活在一個「貪圖時間、卻不尊重時間」的年代。這句話我看到時有點被戳到。身為一個常在講效率、做時間管理課程的人,我當然懂得「善用時間」的重要,但 Stutz 的提醒是——你越想控制時間、壓縮時間,反而越容易失去與生活的連結。他認為我們應該學習順從時間、對自己所許下的承諾保有紀律,這不只是實踐,更是一種與人生對話的方式。
這也是我覺得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它不只是教你「怎麼變好」,而是教你「怎麼與人生相處」,特別是在你什麼都不想做、動不了的時候。你不用有目標、也不用有答案,你只需要一點點空間、一點點意願,讓這些工具進來,陪你待一會。
當然,Stutz 的風格也引來不少爭議。他太有主見、太直接,有人說他不像心理師,更像靈性導師、不夠科學。但我覺得,他就像那種你表面上半信半疑,心裡卻默默照做的人——因為他講的東西太真實,太不矯情,讓你無法不去感受。
讀《從低谷突破》,不會讓你瞬間重拾信心、或找到人生使命。但它會給你一盞小燈,在你還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先照亮你腳下那一步路。
對我來說,這本書是一種誠實的陪伴,也是一個提醒——低谷不是停止的地方,它只是下一段旅程的起點。
※文章摘自【劉軒的How to人生學】Podcast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