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不只聊漫畫】用身體勞動與料理體會四季更迭──《小森食光》與《山牧之愛》

  • 字級


小森是日本東北地區的某個村莊裡的小小集落,二十歲出頭的市子,在城市挫敗後遁走家鄉,在此躬耕。漫畫在描繪她自食其力的生活時,各單元亦圍繞著料理,或許是自釀甜酒、也可能是窯烤麵包、鹽漬蕨菜,在忙碌農事之中,料理也順著四季輪轉、恬淡日常,成了依存與慰藉。

小森食光2(電影《小森食光》原著作品)

小森食光2(電影《小森食光》原著作品)

小森食光1(電影《小森食光》原著作品)

小森食光1(電影《小森食光》原著作品)

跟一般的美食漫畫不同的是,五十嵐大介《小森食光》,著重的並非高深的料理技巧,而是進食一事的深沉意涵。在此,就地取材隨著季節更迭,而自然變換著:春天的高麗菜甘甜可口、稻米收成,伴隨著炊煮核桃飯的時機、在悶熱潮濕的夏天,夜晚先用粥與米麴釀製甜酒,隔日一早過濾裝瓶放入冰箱,結束割草工作時,就能享用冰涼爽快的氣泡酒了。料理,配合著生活的步調,自然融入作息,起伏、呼應。而忙碌了一整天,那飢餓也讓入腹食物更顯飽足而滋養。不是時間一到,就得定時定食,如同義務,而是順著身體的節奏,從用餐中汲取能量,才有氣力應付永無止盡的耕作瑣事。

五十嵐大介的畫風並非一般的主流路線,率性寫意的線條,卻可見深厚的美術底子。《小森食光》幾乎是以鋼珠筆作畫,有自成一格的精細與韻味。整部漫畫故事密度極低,我們隱約知曉市子中學時被母親拋棄,到都市後感情與經歷不順,回到老家,也逃避長久居留,她做菜時屢屢想到母親,也不時後悔與沉思。但母親為何拋棄女兒?市子對她是怨懟,是理解?如何到城市,又怎麼回鄉?這些細節,卻付之闕如。五十嵐大介以留白手法,勾勒出一徬徨前途的女子,只能將全部心力寄託於鎮日勞碌,等待下定決心的時機與心境到來。也許略嫌含蓄委婉,我們卻從市子逃避的農作日常之中,找到療癒平靜的出口。

五十嵐大介的作畫線條簡單,有自成一格的精細與韻味


小森食光 夏/秋 - 冬/春 雙碟限量版 DVD(リトル / フォレスト 夏/秋 - 冬/春)

小森食光 夏/秋 - 冬/春 雙碟限量版 DVD(リトル / フォレスト 夏/秋 - 冬/春)

《小森食光》在2014年改編成同名電影,找來了氣質空靈的橋本愛主演,搭配日本東北的山林風光,並由YUI領軍的FLOWER FLOWER樂團為四個季節譜寫片尾曲。相對於漫畫,電影更注重各單元的時節,分為「夏秋篇」、「冬春篇」上下兩部。許多畫面甚至跟漫畫的分鏡同步,頗為致敬與尊重原作。電影中的對話寡少,幾乎是把所有原著的瑣碎旁白、農務勞動,依樣照搬到大螢幕去,卻也因此突顯了一些話語的份量,譬如說小森少數青年祐太的這段話:

該怎麼說呢,小森和大城市這兩邊的人使用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我指的並不是「方言」之類說話的方式。像是說用自己的身體親身下去做,在這個過程當中產生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然後用自己的話表達給人家知道,事情不是應該就是這麼單純嗎?我們會尊敬有許多這種經驗的人對吧?也會信任他。

但是城市裡面,明明什麼都不做,卻裝作無所不知的樣子,只是把別人的經驗和成果從右邊搬到左邊,越是這樣的人越自以為是。被迫要聽這些膚淺的人說一些空洞的話,我已經受夠了。──《小森食光1》,岩魚篇

這段話,大概是《小森食光》內,少數篇幅完整,也較明確體現作者價值觀的話語。身體力行,是這部作品,無論漫畫或改編電影的共通特點。唯有將農務的所有細節透過畫格、鏡頭呈現,才更能把那些不能透過言語的,完整道盡。在這嚴酷、不豐饒的土地之上,人們居住於此,並世代傳承的意義,絕非淺淺體悟,便能大大闡述。那是根植於生活之中,也只能透過生活,才能傳遞的感受與經驗。

電影版《小森食光》(夏秋篇)

山牧之愛:現代牧人的四季日常,還有他的羊

山牧之愛:現代牧人的四季日常,還有他的羊

同樣細細描繪農業生活之美的,還有James Rebanks的《山牧之愛:現代牧人的四季日常,還有他的羊》。在此,容我先引述其中一段內文,這段極富詩意的文字,恰好也可作為《小森食光》的詮釋,四季嬗遞循環往復,農耕畜牧悠久綿長,所有勞務之節奏變化,皆已悄然融入時光冉冉,跟大自然的呼吸同步、共鳴。

這裡沒有起始,沒有終結。日升日落,四季交替。日復一日在晴光、陰雨、冰雹、風雪、霜降之間輪替。每年秋天,落葉飄零;來年春天,新芽再發。地球在浩瀚的宇宙間運轉,綠地隨著陽光的暖度而茂盛或稀疏。牧場與羊群長存於此,比任何人的壽命還要綿長。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在此呱呱落地,一輩子從事勞務,然後與世長辭,就像一片橡樹的樹葉在北風的吹拂下橫越這片土地,然後不見蹤影。在這個經久不衰,感覺分外扎實、真實、確實的環境裡,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極其微小的一部分。我們的農牧生活淵遠流長,在這片土地上扎根已逾五千年。──《山牧之愛》,P22

《山牧之愛》最先吸引我的,其實是作者James Rebanks的怨懟之情。他在中學時,曾被迫聆聽一場演講,內容有關他所居住的湖區,然講者無論是運用的語彙、提及的人名,都大大偏離他的生活。那些是原野景觀、山巒、湖泊,提供休閒與探險,是登山者與詩人無盡藏的靈感來源,化為浪漫主義與如畫風景,令外來者從中尋求癡迷與遠離塵囂。可他,他的家族,在地人與牧羊生活,完全被屏棄在外。

而他發現,要阻撓這些外來的侵蝕,阻撓成為被遺忘的陪襯,唯有寫下自己的故事。這本散文集,分為留戀、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五個章節,裡頭對牧羊工作,有著不厭精細的描述,諸如:剪毛、繁殖、育種、製作乾草,將羊隻從高地趕到低谷、訓練牧羊犬、參與公羊市集,都擁有不容輕忽的要訣,有些甚至要十年以上的經驗,以及極大的耐心與謙卑才能養成。這些工作周而復始,從數百年前,亦或者數千年前就已成定律,與現代,僅僅是規模與細節的差異。

《山牧之愛》最特別的是,是所有農活都順著一歷史的軌跡,所有居民都不過是多位放牧者之一,他們都曾站在高地上,承接著歷經世世代代、綿延不絕的長鏈。而令他們居留於此的,是在地的、古老的自由,一種從辛苦生活中掙來的,不容替代的快感。James Rebanks曾是放牛班的學生,他十五歲離開中學時,唯一學到的事是:「現代生活對很多人來說毫無價值。」讓他重返學校的,是外公留下的藏書,對學歷的糾結與需求,以及試圖挖掘更寬廣的命運。他爾後靠自學重新得到高考證書,申請入牛津大學讀碩士,可他最終仍放棄都會的白領生活,回到家鄉經營牧場。(還是找了些自由工作者的工作,畢竟單靠務農維生,在這資本主義時代越發不可能了)如果你曾好奇過,《小森食光》的市子為何兜了一大圈,最終仍帶著在城市結識的丈夫,回到老家落地生根,自力更生。那麼,《山牧之愛》在精神內涵上,可以做這空缺的延伸,給予一可供參照的解答。




作者簡介

雜食閱讀者,喜歡奇幻、推理,出社會以來閱讀越發輕量化,耐性越來越薄,迷戀車上補眠與熬夜,很怕對世界失去興趣。
OKAPI專欄:【輕文學連線⚡⚡】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一部28年前的漫畫為何到今日仍然前衛?重讀士郎正宗《攻殼機動隊》

被書迷、影迷譽為經典不是沒有道理,即便誕生至今已過20多年,現在重看仍能感受到原作中前衛的世界觀......隨著漫畫重新出版以及真人版電影上映的,一起重新體會士郎正宗《攻殼機動隊》的魅力!

844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