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新手上路

召喚一個感動還有可能的世界——專訪楊凱麟《祖父的六抽小櫃》

  • 字級


楊凱麟-3
(攝影/但以理)

問他是否真如書中所述,睡在古早的紅眠床裡,楊凱麟淡定的說:「沒錯,一頂我自己睡;客人若來,就睡另一頂;還有,我又買了一頂,放在研究室。」

祖父的六抽小櫃:與台灣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

祖父的六抽小櫃:與台灣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

聽此話,心底已有點發毛,再翻讀《祖父的六抽小櫃》,更是頭皮發麻,拉頁展開,老櫥櫃桌椅、神像憨番花柴、普普風沙發牛奶燈……四十七件圖示洋洋灑灑;另一面,是幅妹尾河童式的公寓窺看圖,清清楚楚標示收藏品位置,那是楊凱麟的家,吃喝拉撒做夢都在其中,書所寫,即是與這些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

但楊凱麟不是老頭、也非披頭散髮的怪人,他的穿著優雅合時,散發淡淡的法蘭西憂鬱,這位五年級北藝大教授,怎會對台灣民間藝術品,如此執著、近乎瘋狂?

要從「葩里葩里」的祖父談起。

世居嘉義市東門的楊凱麟,祖父出生於日治時期,先是挑擔賣茶葉走南北,後開雜貨店維生,經濟不算寬裕,卻愛穿西式服裝搖擺走街,出入火車站剪票員以為是日本貴族,不敢查票。楊凱麟說,祖父是個玩家,養狼狗、九官鳥、烏龜,還送獼猴給他玩,擁有記者證,蒐集了百多個旅行用的鐘,其中之一,遺忘在檜木製的六抽小櫃,歷經房子遷移改建,六抽小櫃始終跟隨祖父,後傳承給楊凱麟,在紙條藥包亂塞的抽屜中,發現那只停擺的旅行鬧鐘,到跳蚤市場請師傅修理,重新旋緊發條,鐘殼內傳來滴答聲,時間復活了,幾個小時後,媽媽來電,祖父過世,享壽九十七。

《祖父的六抽小櫃》中,連篇這樣的動人故事,楊凱麟流著祖父愛玩嗜收藏的血液,泥古、近乎偏執。他認為新傢俱稜角銳利、油漆反光,會割傷眼睛,且是機械大量製造,同個櫥櫃內抽屜可互換,老傢俱就不行,套句現代語,件件客製化,抽屜皆獨一無二、不可互換,推進去還有風緩緩吹出。現下的消費社會,商品與人的存在是疏離的,不如一尊石獅子,歷三、四百年風吹雨打,千錘百鍊來到你面前,石頭的質地散發生命的韌性。

楊凱麟-2
(攝影/但以理)
而他也曾是憂傷的文青,南一中考上文化大學,耽讀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的小說,沉浸在十九世紀的舊俄氛圍,又住陰溼的陽明山,精神極度抑鬱,暴飲暴食,最高紀錄曾連睡七十小時,後轉學兩次至台大心理系,大專讀了七年,就是要掙脫內心的困境。師承蔡源煌後現代哲學的他,本要到美國深造,在申請學校的一年空檔,與好友胡淑雯相偕去考記者,沒想到後來的小說家胡淑雯落榜,楊凱麟倒為《中國時報》開卷版跑起新聞來,目睹了台灣出版史的黃金時代。

因緣際會,楊凱麟到法國讀語言學校,被深密廣袤的哲學思潮吸引,就讀的巴黎第八大學,是六八學運後、為了改革高等教育而設立的,哲學系乃傅柯創立,拉岡李歐塔德勒茲曾執教,重要性不言可喻。

法國十年,研究文學、藝術與當代法國思想,遇到邱妙津自殺,腦袋被學院訓練得洗鍊銳利,2002年回台,在南華大學、中山大學以至現今的台北藝術大學執教,這一段時期,從木雕開始蒐藏,楊凱麟展開台灣民藝品的奇幻旅程,記錄於《祖父的六抽小櫃》,表面寫物,銘刻的是人,尤其是,與「販仔」的互動。

楊凱麟說,蒐購與販賣民藝品的販仔,多來自台灣社會的最底層,見識如藏品般有倉庫裝不下的廣博。民藝是google不到、電話沒有的世界,入門得拿時間與販仔消磨,聊天泡茶,一杯接著一杯,人來來又去去,在擺龍門陣的過程,找出行道、學習訣竅、掌握變幻莫測的鑑賞之道。楊凱麟筆下的那些販仔,個性「孤吝」(閩南語唸作「ko͘-ta̍k」)、際遇浮沉,像《聊齋誌異》、更有如浦島太郎,販仔拉著楊凱麟穿行中南部曠野荒村、四處尋寶誓不悔的歷程,簡直台灣的鄉野奇觀。在與販仔的互動中,楊凱麟聽到物的傳奇、人的傳奇,藉民藝品逆溯歷史之流,了解己身之所從來,膚觸獨屬台灣的美感與質地。

過去,販仔因生意興旺,日夜無休,幾乎不睡覺。這些年經濟差、貨源少,十家倒閉九家,年輕人幾乎無門可入。已不再追逐的楊凱麟,遂將部落格文章整飾繁衍成書,記錄台灣民藝最後的絢麗黃昏。

學術訓練很西方現代,卻將感情寄寓於飯桌菜櫥,楊凱麟反覆摩挲,捕捉隱約其間的常民興味,《祖父的六抽小櫃》,以精雕細琢的文字,企圖召喚一個感動還有可能的世界,讓這些被時間遺忘的太古雜什,神氣漂亮了起來。


楊凱麟作品
祖父的六抽小櫃:與台灣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

祖父的六抽小櫃:與台灣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

發光的房間:從黃銅冰杓、探照燈到鯨魚尾工作椅,收納百年的生活記憶,重獲民藝的時光

發光的房間:從黃銅冰杓、探照燈到鯨魚尾工作椅,收納百年的生活記憶,重獲民藝的時光

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

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

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

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世間有這麼多的離合聚散,如何在失去中重新學習活著?

生活就是不斷學習面對失去與放下的過程,失去的悲痛難以消化,但也讓我們看清逝者對自己的意義。目送了愈多的人,能帶著遠行的寶藏就愈多,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死亡,以及死亡帶來的各種課題,該如何面對?

7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