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打開繪本聽音樂】黃筱茵:用全黑的繪本感受盲人「視界」,但作者用了這個巧思...

  • 字級



以前我常常跟自己玩這個遊戲:閉上眼睛,播放音樂,讓耳畔流動的音符帶著我開始一趟想像的旅程。音樂叭答叭答流轉,我在聲音裡看見一幅接一幅令人驚奇的畫面……開滿花朵的原野、月色在路人身上篩落銀色光芒、碩大的鯨魚在水底休息……我知道音樂是一把神奇的鑰匙,瞬間就能搭戴我們到心靈嚮往的地方。

The Black Book of Colors

The Black Book of Colors

《The Black Book of Colors》,我們聽見色彩的音樂。如果你的眼睛看不見,要怎麼感受結實纍纍的蘋果樹沉甸甸的紅?要怎麼體會冬日大地一望無垠的雪白?這本書用一個眼睛看不見的小男孩觀點,讓讀者近身想像視人與盲人之間生命與日常經驗的差別。

湯瑪士沒辦法用眼睛看見世界上的一切,不過他用聽覺、嗅覺和觸覺來轉化視人的所有經驗。踩在腳下喀啦喀啦作響的秋天樹葉,便是棕色蜿蜒的足跡,棕色聞起來也像巧克力,或是某些難聞的氣味;綠色嚐起來像檸檬冰淇淋的味道,聞起來就像剛剛割過的青草地;不過黑色才是所有色彩們的國王,它如同絲綢一般柔軟,就像媽媽擁抱他時,頭髮拂過他臉龐的感受。

不過動人歸動人,《The Black Book of Colors》之所以是一部奇書,是由於作品在視覺設計上出人意料,十分寫實地模擬視障者世界的相應處理。整本書從封面、蝴蝶頁、內頁到封底,全部選用黑色。故事內文的左頁,用造型簡潔的字體印著湯瑪士對各種色彩的觀感,右頁用浮雕效果的壓紋印製湯瑪士話語中所形容到的事物。讀者可以一面閱讀左頁的文字,一面用手指撫觸右頁各種物件的圖案,比如在風中翻飛的羽毛、成群結隊的落葉,或者淅瀝淅瀝從天空中落下的雨水。

書中右頁用浮雕效果的壓紋印製湯瑪士話語中所形容到的事物(photo cerdit / Jackie Small)

書中右頁用浮雕效果的壓紋印製湯瑪士話語中所形容到的事物(photo cerdit / Jackie Small)書中右頁用浮雕效果的壓紋印製湯瑪士話語中所形容到的事物(photo credit / Jackie Small)


在一片漆黑的頁面上同時讀字,並且觸摸文字描繪到的事物,幫助讀者們將原本主要運用視覺來處理的閱讀,轉化成一種揉合更多感官經驗的複合體驗,也因此更貼近作品觀照著墨的視障者感受。同時,全書每一頁的左面都附有與底下的文字相對應的盲人點字,全文結束的地方更同時羅列了26個英文字母的盲人點字,是一部首尾呼應、考量相當細膩的設計佳作。也因為以上種種優點,贏得2007年波隆納兒童書展的「新視界」(New Horizons Prize)獎項殊榮,以及當年度《紐約時報》書評的年度最佳童書插畫獎。

(photo cerdit / JDenise Lediaev)全書左頁附有與底下的文字相對應的盲人點字(photo credit / JDenise Lediaev)

(photo cerdit / JDenise Lediaev)書末還附上英文字母A~Z的點字對照(photo credit / JDenise Lediaev)


每個人原本都只能活一次,我們只能用自己的視野與理解,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可是閱讀的經驗幫助我們一次又一次走出自己的殼,望見他人生命的喜怒哀樂,陪他們哼唱不同的歌。《The Black Book of Colors》是破除自我迷思很好的起點。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閃閃發光。看呀,那是最美好的世界。

翻翻內頁│《The Black Book of Colors》


 

蠟筆想回家

蠟筆想回家

黃筱茵 
兒童文學工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文學組博士班肄業。曾任編輯,翻譯過的繪本和青少年小說超過100冊,擔任過《聯合報》年度好書評審和信誼幼兒文學獎初選評審,並為報章雜誌、書籍撰寫繪本導讀和小說書評。從每本繪本裡發現生命不同的祕密,決定一輩子在繪本森林中散步呼吸,認識形形色色可愛的朋友。譯有《蠟筆大罷工》《蠟筆想回家》等繪本。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不/宜讀指南】女性不宜.女人的五十道陰影

    西蒙波娃說:「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生理女性的成長過程,有人適應、有人自覺、有人碰撞、有人犧牲,「成為」女人在二十一世紀仍是一連串的符碼設定?還是該以思考行動橇開長久以來萎縮的硬核?有些事,生為女兒的一瞬,社會並不希望妳明白──女性不宜,他們說。而此刻,宜或不宜妳說了算──「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吳爾芙

    415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宜讀指南】女性不宜.女人的五十道陰影

西蒙波娃說:「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生理女性的成長過程,有人適應、有人自覺、有人碰撞、有人犧牲,「成為」女人在二十一世紀仍是一連串的符碼設定?還是該以思考行動橇開長久以來萎縮的硬核?有些事,生為女兒的一瞬,社會並不希望妳明白──女性不宜,他們說。而此刻,宜或不宜妳說了算──「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吳爾芙

41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