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誕生之際,都擁有一對純潔無瑕的耳朵。
蒙昧的黑暗中,漂浮在羊水中那低沉的蠕動聲、母親的心跳,隔著子宮隱約傳來的外界聲響,這,就是世界的一切了。
然後,隨著出世,刺眼的光亮、自己的哭聲,開始為這對耳朵填上了色彩。照顧者的拍哄、低聲吟唱的搖籃曲(不管是否走音),都是這對耳朵最初開始聽到的一切。接下來,電視、兒歌CD、平板電腦上YouTube的種種聲音,有節奏,有旋律,更提供牙牙學語的歌詞;即使是幾個月大的嬰孩,也懂得隨著規律的節拍興奮地抖動身軀和揮舞雙手。耳朵,從此開始了它那滾進大染缸,再也不得清閒的命運。
很多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次又一次在這世界的聲音染缸中尋覓、滌淨、抗衡的經驗;眾多流行歌曲區隔著人們所屬的時代,標示著青春的保存期限,在這過程中所聽的音樂,不可諱言地,也漸漸成為形塑一個人個性與氣質的某種必然條件。或許,你早已意識到這一點,因此精挑細選地為自己的耳朵養出一套馴服技巧,想區分、釐清各種音樂帶給你的喜悅與悲傷、意義與啟迪,根本不成問題。然而,當了爸媽之後,面對著眼前那身高逐日增長、汲汲學習著認識這個世界的你的兒女,你一定也忍不住擔心著:在她/他們的耳朵裡,究竟會聽見些什麼?
打開電視,兒童台的歌曲喧囂熱鬧,但與其是為了音樂,不如說是那些哥哥姐姐們唱唱跳跳的動作更吸引著孩子;同樣地,幼稚園、舞蹈班總是能找到一些旋律極度簡單近乎洗腦、易於複誦的當紅歌曲,搭配小小孩也能輕易地簡略模仿的編舞動作,然後在幼兒界傳頌一時……。這樣的經驗,喜愛音樂的你,一定遇到過;相對於自己可能引以為傲的音樂品味,這些被灌進你孩子耳朵裡的聲音,想來,有許許多多,都是會讓你眉頭深皺的。
是的,你可以在孩子一歲便開始購置全套敲打拍擊的啟蒙樂器、在三歲送她/他去拜名師學鋼琴、大小提琴、長笛、喇叭凡此種種,但是,你卻發現,很難教孩子學會你其實最鍾愛的一件事,也就是:聽音樂。不管是古典、流行、爵士,聽到一段樂曲、一首歌,如何體會其中的情感與思緒(當然前提是它是有情感、有思緒的),並且進一步去思索,這種思緒與情感究竟深刻不深刻?更甚,這些音樂,和人類的生命、整個社會、文化,又有什麼樣的關聯和意義?
每個人都聽過這句陳腔濫調: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其實在這價值難以判斷二分的社會,好壞或許早已不是問題,會聽音樂的孩子不會變笨,可能才是音樂這回事最大的意義。這就是為什麼就算我們的小孩在幼稚園裡只會跟大家一起搖頭晃腦地唱著〈小苹果〉,你還是應該給她/他聽一些,你心目中的,好音樂。
就從張懸的〈寶貝〉開始吧。張懸的經歷無需我贅言,在2007年《My Life Will》獲金曲獎多項提名、〈寶貝(in the night)〉成為許多媽媽唱給孩子聽的搖籃曲之前,她在眾多live house走唱多年、長時間執著於音樂的辛勞、努力甚至辛酸,這些,或許對孩子來說,還有點過於遙遠,但是,〈寶貝(in the night)〉這首大人和小孩都會跟著唱和的美麗歌曲,卻很切實地標示出音樂感動人心的原點──沒有偶像光環、炫目且潮的歌詞舞步、如微電影般的MV,就是一首唱著愛,唱著美好,旋律親和而順暢的簡單歌曲。(而旋律親和順暢,在如今的流行音樂界中,又是多麼不簡單的一件事情了呢。)因為簡單,所以直指人心,這不正是流行文化最令人珍惜的精髓嗎。
就從現在開始吧。找一些簡單而美麗的歌曲,告訴孩子們背後那些不簡單的故事,聽音樂的意義,就從這裡開始。
延伸聆聽
1. 張懸 / My Life Will
和孩子一起再唱一次〈寶貝(in the night)〉吧。然後,談談張懸,談談當歌手是怎麼一回事,以及為什麼她和電視上那些濃妝華服的流行歌手有什麼不一樣。
2. 香菇小姐 / 今天下雨了
VeraQueen / Raindrops on me
所有孩子都會想跟著〈小眼睛氣球〉歌唱的。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氣球為什麼想要自由,為什麼歌裡的「我」又會在黑暗中。
3. 天真純情樂團 / 美好的一天
Innocence Mission / Now the day is over
天真純情樂團 /
美好的一天
伴人入甜蜜夢鄉的首選,適用年齡為0-99歲。長日將盡,夜晚的魔力讓每個孩子都在爸媽的呵護下,步入最祥和而美麗的夢境裡。
楊久穎Join
曾以啄食音樂、電影而產出文字維生,後來改行當兩個女孩的媽,最煩惱的除了下一頓該煮什麼,就是該如何讓孩子能多聽些好音樂、看些好書好電視好電影、有些好念頭、做些好事。譯有《搖滾怒女》《飛越杜鵑窩》《太陽能》《撼動柏林圍牆:布魯斯.史普林斯汀改變世界的演唱會》等書。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