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時代》雜誌譽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的強納森‧法蘭岑,在其散文集《如何獨處》中提到:「對我來說,任何單一事件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全書文章共同關注的潛在議題:在喧鬧嘈雜、五光十色的大眾文化中,如何維持獨特性和多樣性──如何獨處的問題。」
不論你是喜歡獨處,抑或是「被獨處」,重點無非在於該「如何獨處」。這次,我們不妨就以閱讀╱寫作╱思考╱電影╱歌曲為出口,一同沉浸於獨處,並懂得獨處。
文╱林貓王
以前常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甚至一個人唱過KTV。我明白獨處的誘惑,那種把所有感受收納進來的感覺。
而這時候絕對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將獨處變成了優雅的事,打破了死寂的沉默,滔滔不絕的跟你說話,連篇的故事讓你捨不得睡,有時候還會賺你幾滴眼淚。讓我們來聽聽獨處的歌,有人覺得孤獨很完美,有人覺得寂寞好痛苦,有人將它視為暫時的選擇,也有人與它共存,跳一支舞。
感受他們,感受孤獨。
1. Rufus Wainwright / One Man Guy

2. Alex Turner / Hiding Tonight
北極潑猴主唱Alex Turner為電影《初戀潛水艇》寫的原聲帶,幾乎全都泡在沉靜的思緒裡。〈Hiding Tonight〉不斷說著「明天,我的人生會更好」:更敏捷、更堅定、更多彩多姿。但就今晚而言,不如讓我躲起來,一個人,什麼都不做吧。
3. Damon Albarn / Lonely Press Play
一個人看電視發慌時,除了可以聽Blur傷心的〈Sweet Song〉之外,該團主唱Damon Albarn寫的〈Lonely Press Play〉也是好夥伴:如果你寂寞,就按下播放鍵。音樂綿延不絕,兩個人的問題,只好靠一個人獨處時解決。
4. Belle & Sebastian / Seymour Stein
寫給華納唱片的總裁Seymour Stein:「我寂寞一陣子了。剛瞥見某人的臉,卻發現是自己的,而我的臉在哭泣。」即將來台的Indie Pop指標樂團Belle & Sebastian,唱著女孩去圓唱片夢,卻將他狠心拋棄的故事。《失戀排行榜》播了這首歌,因為整部片就是一直在失戀。
5. Casiotone for the Painfully Alone / Destroy the Evidence

6. Rilo Kiley / 13

7. 巴奈 / 我和我自己

8. Wilco / The Lonely 1
《年少時代》放了兩首Jeff Tweedy(Wilco)的歌,成長歷程少了他們會多寂寞。〈The Lonely 1〉以樂迷觀看樂團偶像的角度出發,偶像唱完寂寞的歌,站在後台寂寞的燈光下;然後樂迷回到家,面對無人留言的答錄機,只好放了偶像唱的歌:「你,你是寂寞的那個。」家裡總算有點聲音了,而你,你是寂寞的那個。
9. Aimee Mann / One
「1 是最寂寞的數字;2 可以跟 1 一樣糟,它是在 1 以後最寂寞的數字。」電影《心靈角落》匯聚了巨大的空虛與孤獨,而Aimee Mann為原聲帶寫的歌曲也不例外。翻唱自Harry Nilsson的〈One〉精準註解了: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罷,我們永遠感覺寂寞。
10. Lou Reed / Coney Island Baby
不要輕易在夜晚聽這首歌。Lou Reed獻給跨性別者愛人Rachel的康尼島寶貝,非常適合正在對性別或性傾向感到困惑的朋友:「當你孤孑一身,在午夜時分,發現你的靈魂,正在出售中。」也許愛,可以穿透這像下水道的城市。
林貓王
部落格「音樂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插畫設計工作室「貓王不討喜」主人,曾任金音創作獎評審/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並為KKBOX音樂誌/香港號外雜誌/小日子/HINOTER映樂誌等撰文。現任amba駐場DJ,以主題性的音樂分享散播歡樂散播愛,如「告白之夜」、「流浪之夜」、「瑞典之夜」,或以曲風為主的「瞪鞋之夜」、「迷幻之夜」,更有為《王牌冤家》《戀夏500日》等電影重新進行配樂的「原聲帶企劃」,過著只要有音樂就很滿足的貧窮人生。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