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這樣觀看
【關於那張缺席的照片】汪德範:時光流逝,我發現它們並沒有離開我
作者:汪德範 / 2014-08-22 瀏覽次數(10461)
在這個影像源源不絕、不斷衍生,處處叨絮的時代裡,
一張「沒拍到」或「沒能拍下」的照片,
或許不只是一種缺席,
一框空白底片格,
或許更接近一種珍貴的沉默──
而在那沉默之中,或許反而更讓人貼近「攝影」的本質。
我們將邀請五位原本以影像為語言的攝影師,
在這裡以文字留下他們沒拍到/沒能拍下的照片,與那珍貴的沉默瞬間。
〔攝影師|O4〕 / www.flickr.com/photos/wonderfulace/sets/
影像工作者,從事攝影工作與教學,喜好觀察與思考事物的本質,與嘗試不同專業領域結合攝影的可能性。作品包含《心是另一架相機》《都市酵母:陽台計畫》《都市酵母:愛台灣》。
時光流逝,我發現它們並沒有離開我
近年前往國外自助旅遊時,常會問自己,到底要不要帶相機出門?因為人的習性都是很類似的,特地到國外一趟,好像應該要認真的用相機記錄所見到的一切,存留記憶和分享所見。然而,隨著出國經驗越愈來愈多,我慢慢開始思考,如果不帶相機出門,看到的事物會不會更不一樣呢?雖然曾有幾次,因為沒有帶相機而扼腕錯過一些精采的照片,但隨著時光流逝,我發現它們並沒有離開我,而是更深刻的存在於記憶中。
在葡萄牙的古教堂前,駕著古典金龜車的帥氣新郎,優雅的打開車門,攔截走下教堂階梯、滿臉喜悅的新娘,一把抱到車內,揚長而去;
在紐西蘭的深夜,庫克山隱士飯店那面山的戶外陽台,與父親一同在夜裡漫步,靜靜的望著月亮與浮雲遊走山巔,父親緩緩掏出了菸,抽了幾口,父子無語卻交心;
在加拿大蒙特婁,因為工作緊湊,只能睡三小時,趕緊趁離開這城市前的清晨,獨自漫步在無人的港口舊城區,看著日光緩緩從海面升起,旭日的紅光透過樹影映射在百年歷史建物上,如畫般的絕美,深抽了一口冷冽的空氣,將其收藏在記憶的抽屜,供某個不經意時想起。
從年輕接觸相機拍攝至今也近二十年了,回首從機械手動相機年代開始拍攝的正負片,到現在如手機內建隨手即拍即看的數位影像,感覺不論科技再如何日新月異,攝影最大的課題,還是人們對環境事物的細膩觀察和直覺感受。時代的變遷,讓我們拍攝的量較以往倍增數倍,但所拍攝出來的照片本質,卻愈來愈朝向表象的絢麗和同質。
缺席的照片,意味著影像並非以數位或底片的形式透過相機產出,而是那些當下,有許多攝影師自身都難以言喻的力量,最後選擇顯影在攝影者的記憶中。這其實是多數攝影者都曾經歷的特殊過程,造成的原因有許多,有些人是因為剛好相機未在身上,但多數時刻,是一種場域情境所形塑的特殊力量,讓拿著相機的攝影師們違逆按下快門的衝動,選擇做出相同的行為,即,用記憶留住這無法言喻的瞬間。
在今日,攝影儼然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且無所不在。當每日影像的拍攝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也許我們該暫停下來省思,在按下快門的同時,照片背後所反映的,和我們按下快門的動機到底是什麼?甚至,更可以去認真思考,生活裡的每件事情,真的都需要透過攝影去記錄下來嗎?我們到底是有意識的想表達生活的態度,抑或是無意識的讓攝影成為一種反射性動作?
一張「缺席的照片」,是沒有影像、僅能以文字再現的一張張長存在其記憶中,感人、奇幻、或充滿道德掙扎的照片。這些僅能以腦中記憶顯影的照片,讓我不禁思考,人類長久以來,一直試圖追尋永恆的概念;然而記憶卻會隨著我們的年紀增長而減退,甚至隨著死亡而消失。是否,會消逝的事物相對來說才是更美的呢?而不論是否用相機拍攝,善用我們的感官能力、真正去感受當下的各種真摯情感,或許才是攝影真正要提醒我們的。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