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編輯、邊急、鞭擊

【編輯.邊急.鞭擊】香港三聯副總編李安:好的東西,你就要相信它有讀者

  • 字級


編輯.邊急.鞭擊BN

(攝影/陳昭旨)

稍有接觸香港出版品的人,大抵上對香港三聯書店都有印象。其與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同屬香港最大綜合性出版集團「聯合出版集團」,幾近包攏香港出版市場與連鎖通路,常稱「三中商」。

香港三聯書店始於上世紀,原本活躍在中國出版界的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因戰亂迫至香港,遂於1948年合併,至今業已60多年。在這超過半世紀的歷史中,香港三聯書店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起落,從戰後到回歸,從殖民到在地;透過出版方向的轉變,香港三聯書店始終試著與香港這塊土地一同釐清自己的命運,並尋找自己的定位。而其中,副總編輯李安,便在這裡的編輯台上,走過香港三聯書店近三分之一的出版里程。

「我是在1991年4月15日到職的。」聊起與香港三聯書店的起始,李安不假思索地回了這樣一句,隨即忍不住笑了出來。「是不是記得太清楚了?」

瘦削白皙的李安,一頭俐落短髮,說話快,思考快,走路也快。在進入香港三聯書店擔任編輯之前,中文系出身的她,曾在中學教書,也到文化促進中心工作過,後又轉至《新晚報》擔任副刊記者兼編輯,更一度遠赴美國,先後在《僑報》與《中報》跑新聞。「我進三聯之前做過六份工,每次都不超過一年。所以我非常鼓勵換工。」她笑著數起自己的履歷,「香港三聯是我唯一待過的出版社。」這一待,應該也就一輩子了。

2012年,北京、香港、上海三地的三聯書店,合資成立「三聯國際」,李安就此開始每月往來京港的日子。現下的忙碌繁雜比起過往,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說起從前事,又歷歷在目,仿若昨日。

「當年我是自己敲門寫信去三聯的。」還在《新晚報》任職時,李安認識一位在三聯當編輯的作者,自美返港後,她便大著膽子寫信給這位作者,投石問路,毛遂自薦。「後來我才知道以前三聯不公開招人,挺神祕。」意外獲得錄用,李安說自己很幸運。「雖然我當過報館的記者與編輯,但對出版社編輯要做什麼並不清楚。想進出版,只是因為自己喜歡看書;想選三聯,則是因為我就是三聯的讀者。」就和許多誤打誤撞入行的編輯一樣,一切就這麼簡單。

然,也和每位編輯的遭逢一樣:所有的不簡單,都在這樣的簡單後才開始。帶著報館衝鋒型的作業脾性,進入相對安靜的出版圈,不只李安自己不甚適應,身邊同事也覺得她不太懂規矩。「以前三聯的資深編輯除了固定上下班,稿子還要求要『齊、清、定』──到齊了才看、理乾淨了就是定稿。」出清就是出清,不會一直改稿改到天荒地老。「但我以前編報紙,報紙是很多版塊的拼湊,文章來了隨時編,永遠有個腹稿在心底。」且彼時出書不炒話題、不抓時效,編輯們稿子慢慢看,排上日程慢慢出,「而我老是有理由說服老總讓我改稿、讓我排在什麼時間出版。」現在回想,雖是打破了一些出版業僵固的狀況,的確也缺乏了職場走跳所需的圓融。

這樣的衝撞,也讓李安又累又傷。「我衝太快,把太多事攬在身上。累都是自己招的。」原本萌生去意的李安,幾經思考後決定留下。「那時我30出頭,說想改行,也沒有其他經驗;如果要去別的出版社,就得和三聯競爭,我不願意。」說起來,還是念著一分情誼。

同一份工作做了20多年,不膩嗎?「編輯對我來說,最大的魅力就是它不重複。」之所以逃離穩定的教職,就是因為李安受不了課堂上無限重複的教材。「編輯是非常有創意的工作,而且是一種知識型的、有創意的行業。是非常有氣魄的。

(攝影/陳昭旨)

「以前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的創辦人,都是很有思想的知識份子。他們引進很多新思潮,焦慮於如何以知識救國。他們的視野、對自我的要求與位置都提得很高,相信自己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國家。我們等於承接了他們在思想上的制高點。」李安踏入香港三聯時,正逢中國主題的套書大畫冊,轉為小而精緻的專題單書時期;讀者對出版品的需求,也因九七回歸的到來,趨向對香港本土歷史的好奇。記錄了香港自1841年殖民以來的「香港經典系列」,街道航空電車巴士明信片郵票貨幣……種種過去出版不曾涉足的本土民生議題,只要是李安自己有興趣的,都在她手上一一企劃成書。「我以前根本就是一個還沒發育完全的編輯,只管做書不管賣書,不想讀者也不想銷量,一方熱情就投入。而且我是戰後嬰兒潮世代,人口最多,我想我的興趣,就與別人的興趣一樣吧。」說著說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香港建築百年
香港建築百年
港島街道百年
港島街道百年
香港電車(1904-1998)
香港電車(1904-1998)

「很多人都說香港人連讀書都講功利。我並不認為只有香港如此,只是可能香港比較集中呈現。」李安始終記著過去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趙斌曾經告訴她:出版打平就好,最重要是出好書。「他總說:我們不是做暢銷書,我們是做『次暢銷書』。」在這個「次暢銷書」的宗旨下,李安大著心臟做了與「功利」完全無關的文學、歷史、社會主題,甚至還有「土製漫畫」,不僅令市場大為驚豔,也看見香港本土創作旺盛的生命力。

 
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上) [土製漫畫]
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上) [土製漫畫]
 
土製香港
土製香港
 
標童話集 4 我恨我痴心
標童話集 4 我恨我痴心

編輯是可以帶動市場的。好的東西,你就要相信它有讀者。」只要有好的表現,原來不感興趣的人,也會想探究一二。早期的三聯是要把世界的新思潮帶到香港,那現在呢?耕耘編輯台20多年,面對當今中國市場的開放競爭,李安認為編輯在這個時代,不只要擁有長遠的眼光,更要看見自己的優勢。「香港是中西交會的地方,這一輩的創作者比起以前更勇敢,也更自由,下筆自然有一種國際觀,就算是講香港的題材,眼界一樣開闊。」編輯應該與作者一同激盪出更精彩的議題,隨後放手讓作者去發揮。因為所有的開創都需要基礎與執行力,一旦欠缺就是空想。「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要知道過去做過什麼,才明白『新』在哪裡。」李安強調,「愈老的出版人會愈有價值。這是我所相信的。」

what. issue 1:自主身體
what. issue 1:
自主身體
what. issue 2:現代山海經
what. issue 2:
現代山海經
what. issue 0:黑夜之後
what. issue 0:
黑夜之後

「編輯要不斷栽培自己,遇到一個問題,就從另一個問題出發來解決問題。」帶著過往的記者底蘊,李安總在提問、求解、看書中往返循環。「要讓自己對一件事有看法,不能只有一兩句話;不能只跟著人家說,更不能不知道前因後果就盲下結論。」她認為,這些都是當編輯肯定不能犯的缺失。「編輯的素養是很重要的──你看的書,你的品味,你判斷好東西的能力。一個題目做或不做,一則選題如何處理,是編輯台上永遠的考驗。

李安認為,現在的市場,包容力比以前更大更廣,只要編輯與作者敢出手,讀者都很樂於反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市場變大了,這樣的海量,可以讓我們在國際間更有影響力。」什麼是核心議題?怎麼賣出更多不同國家的版權?「編輯要有氣魄,不能太膽小。有時我也覺得自己不自量力,但就算無法做到全面,一有機會,就要往大處思考。

「我們都是從理想主義的餘波活下來的。文化的概念,也已經不只是書了。」未來的出版勢必更多元、更豐富,「但源頭永遠是:你要講什麼話才會打動人?」由小而大,才是編輯最紮實的根基,也才能讓出版在更廣闊的地方開枝散葉。


〔香港三聯出版品〕
彩色香港 1940s-1960s
彩色香港 1940s-1960s
香港彈起
香港彈起
死在香港:見棺材
死在香港:見棺材
我係何式凝,今年五十五歲
我係何式凝,今年五十五歲
what. issue 3:功藝手帖
what. issue 3:
功藝手帖
剩食
剩食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百萬港人上街為自己發聲,我們如何理解香港的處境?

從香港的前世今生談起,再進一步理解從雨傘革命到反送中,香港人如何面對與中國之間的拉扯?為何他們選擇走上街頭?

4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