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昭旨)
「不上班」、「沒餓死」、「祕密」——三個吸睛力超強的關鍵字,讓米果這本談自由工作者甘苦的新作甫上架一個月旋即邁入二刷。這個事實反映了兩件事,其一,自部落客時期至前一本《只想一個人,不行嗎?》,米果寫生活、談現象,對讀者堪稱「風味絕佳」,魅力自不待言;其二,無論是《只想一個人,不行嗎?》分享的單身生活觀,或是《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中,娓娓道來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兩本書的暢銷,恰恰見證了人們對「單身」和「自由」的心有戚戚,或心有所往。
不過,「請千萬不要把這本書當作企管書籍,以為讀了可以增加功力或成功和老闆說再見!」米果忙不迭地反覆強調。
沒想當管理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將靈活彈性的自由工作者標舉為取代大象般笨重組織的跳蚤,更不是《秘密》或《吸引力法則》,靠冥想許願,把不上班的自由生活輕輕鬆鬆吸到身邊。米果的自由工作觀,毋寧更回歸自我的內在需求,「因為想過這種生活,所以很努力地建立一種工作模式。」
哪種生活?在《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開頭,米果以宛如小說的筆法,回憶「失業」的第一個早晨,並不是以俐落的「我自由了!」切分掉在公司上班的日子,甚至不認為離職有什麼好紀念的。也許不久以後還會回到職場吧,抱著這樣的念頭,卻不知不覺從一個新手自由工作者,變成了這一行的資深老鳥,至於何以脫離公司、爭取自由,箇中種種掙扎思索,恐怕也是日後才逐漸清晰的。
厭倦開會時的爾虞我詐,胃痛和倦怠感如同四季更迭般反覆發作,更不用提經常噴發的書寫慾望——什麼時候、怎樣才能做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也能過活」?
當時已是公司主管,年薪頗豐的米果,在仔細衡量了財務狀況與過往工作累積的能力和條件後,做出「火掉老闆」的決定,與其說浪漫或瀟灑,深思熟慮才是她能維持13年自由工作的關鍵。
也因此,出這本書雖是偶然,卻同樣經過一番長考。最早,米果只是在部落格發表兩篇如何不上班卻不會餓死的文章,引起廣泛迴響之餘,有幾間出版社登門洽談續寫成書,米果說,「但是能不能成為自由工作者,每個人的主客觀條件不同。如果讓人覺得辭掉工作很自由,我擔心會誤導人家,造成不好的風氣。」直到大田出版總編莊培園一句「妳只是不上班,並沒有不工作」,米果才不再膠著於會不會「教壞囝仔大小」,一鼓作氣寫成31篇自由工作者的苦樂生活。
如何當一個自由寫作者?米果的取經對象並非管理、勵志、心理類書籍的教戰守則,更像她在OKAPI專欄「日本小說教我的事」,她信手拈來一堆日本前輩的經驗:村上春樹、宮部美幸、伊坂幸太郎等人都是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養成運動習慣的寫作者,並非一般人以為「晝伏夜出、生活放蕩」的藝術家形象。看到這些人將寫作視為長久的工作,「就像村上春樹說的,跟跑步一樣,寫作也是日常的勞動。」對工作嚴謹自律的米果來說,是很大的精神支持。
(攝影/陳昭旨)
正是自由底下的自律,加上敏銳的生活觀察和日常勞動般的辛勤書寫,讓米果得以在自由寫作者這一行長跑13年。逐漸地,她一如當初期待,以寫自己想寫的東西過活,然而箇中歷程也非一蹴可幾,「剛成為文字工作者前半年,都在做討好業主的行為,寫他們喜歡的東西,畢竟需要收入維生;同時,我用另一半時間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漸漸地讓『我喜歡寫的』超過『被指定寫的』,甚至全部攻占下來,那我就有籌碼了。」
這裡的籌碼,是讀者群與隨之而來的影響力。「我能做的,就是一直寫到很多人喜歡看,接著就會變成人家跟你邀稿,不是指定你寫,而是因為喜歡你寫的。」
如今,米果掙到的自由,不只是專欄邀稿,還在於出版社不改動她以長度聞名的標題,編輯深知這是米果的特色,改不得,這對米果是很大的鼓舞,好像自己登上另一層次,下個挑戰,是朝「一字不改」邁進。
連著兩本生活雜文集創下銷售佳績,以小說為職志的米果笑著調侃自己,「這就像村上春樹說的,啤酒會社偶爾幫不喝酒精的人出烏龍茶,烏龍茶卻賣得比啤酒好。」然而,無論寫單身、寫SOHO,米果都沒想以專家自居,她的筆觸和心意,更接近宮部美幸的「阿姨感性」,透過溫暖而具人情味的口吻,給「正在抉擇是否離職」的人們建議,「讀完後認為條件都吻合的話,就辭掉工作;萬一發現辭掉工作也沒有比較自由,還是乖乖在企業裡工作,也很好。」
延伸閱讀
1.【人物】中藥行女兒的生活藥方──江鵝《俗女養成記》
2.【人物】從「貓生」領悟人生,變成更好的人──Emily《陳明珠愛我》
3.【人物】把世界變成辦公室──上田莉棋《辭職旅行的意義》
米果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