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何曼莊專欄|在星期六的動物園裡】給紐約老鼠的歌——美國沒有貓?

  • 字級


何曼莊BN

關於紐約老鼠的都市傳說,有些都已經超過一百年了。

據說在紐約的巷子裡,有人見過24英吋那麼長的老鼠,有人說紐約的人口與老鼠比例是一比一,還有人說地下鐵老鼠在地底世界的噪音中生存,數代基因快速演化的結果,是新生的小鼠天生全聾,但是卻能聽得見某種音樂。

在紐約種種華美、多元、複雜、風騷的組成物中,很遺憾的,不太美觀的老鼠,跟紐約市的崛起有共生的關係,每一屆的紐約市長候選人,都會提出「這一次一定行得通」的滅鼠政策,但滅鼠似乎是比打擊犯罪還要難以達成的目標,即使有著各種滅鼠政策和行動,紐約老鼠似乎還是生生不息。

要是有人在紐約看見老鼠而尖叫,應該會有人涼涼地說:「哦,你才剛來,一定還不習慣吧。」又或者作出一副「哎觀光客真是令人煩啊」的欠揍表情,似乎「看見老鼠卻面不改色」也成了紐約客的時尚條件之一了。

我曾在自己的公寓裡,看到老鼠從室友房間拿著薯片橫越客廳,經過數日的地毯式搜索才在冰箱後面找到了鼠洞,用幾個塑膠袋和封箱膠帶把洞堵起來之後,繼續過日子。也曾在朋友管理良好的14樓住家裡,幫忙追捕一隻會搭電梯的白足鼠,根據內行人表示,世界上只有一樣東西是老鼠絕對無法抗拒的,就是花生醬,混了鼠藥的花生醬,消滅了這隻不受歡迎的訪客。

還有某次,在一間實惠美味的中國城餐館裡,我和友人Elaine以及與併桌而食的六個陌生人聽見吱吱叫聲,轉頭看見一隻棕鼠內斂地沿著牆邊走過,卻沒有一個人停下筷子,事後我們還發表意見說:「那隻老鼠長得挺可愛的>」更常發生的是,當我在累得要死的深夜,等待不知何時會來的地下鐵時,從月台上能夠看見不遠處車軌上散步的老鼠,東聞聞西嗅嗅,牠知道人們看得見卻碰不到牠,所以不著急。等到牠突然匆匆忙忙地離開軌道,那就是列車要進站了。

地鐵站真是最常見到老鼠的地方,紐約有26條地鐵線路,468個地鐵站,這些地下網路盤根錯節,最老的地道從1904年開通以來就沒有更新過。

好萊塢電影搞錯了不少老鼠的習性,比方說廢棄的空屋裡,總要爬幾隻老鼠增加恐怖感,或是某些硬要往死裡去的美女走進隧道深處,無意撞見龐大的老鼠帝國;其實老鼠並不是喜歡黑暗,也不想要地下權力,牠們挑選落腳處的動機只有一個,就是食物。荒廢許久、無人居住的地方應該不會有食物,也就不會有老鼠,老鼠之所以在地鐵軌道上行走,也無非是為了前往下一個有食物的地方。這個美好的地方,就是每個地鐵站都有的垃圾間,這個房間堆放著從各車廂月台收集來的垃圾,這就是老鼠熱愛地鐵站的最大理由,好像有人幫他們把晚餐準備好了一般。紐約垃圾清運的時間在半夜十二點到清晨時分,在那之前,垃圾就在各處的地下室或人行道上的定點推放著等待,順帶一提,越是高檔的社區越有辦法產生巨大的垃圾山,這也是紐約老鼠總是能欣欣向榮的主因之一啊。

Robert M. Corrigan是一位都市嚙齒動物學家(Urban Rodentologist)—— 用白話來說,就是老鼠專家。老鼠占紐約人的生活比重有多大,大到他在紐約時報開了一個答客問的老鼠專欄,定期解答關於老鼠的問題。各種關於老鼠的都市傳說,專家一一擊破:24吋的大老鼠應該是鼠毛蓬鬆的視覺效果加上驚嚇的錯覺;紐約老鼠跟人口不是一比一,老鼠大約在幾十萬隻左右,而且可望下降。

他說,以認知思維的發展來評斷,老鼠是地球上「第二聰明的哺乳類動物」(第一名,當然不用說,是人類,對,真的)。認知思維是一種從經驗累積中改變行為和解決問題模式的過程,城市老鼠緊緊寄生在人類周邊,環境複雜、但目的卻很單純:覓食、避免死亡。牠們都知道:餐廳後門的垃圾桶最好、捕鼠器很好認、黏鼠板有一種味道、馬路上人車很多,下水道和地鐵是鼠輩的解放大街。在一個網錄影片中,一隻老鼠在行進中的紐約地鐵四號線車廂裡逛呀逛的,爬到了一位熟睡的乘客身上,影片下方的留言眾多,大多是驚嘆老鼠越來越無法無天,但也不乏說老鼠可愛的意見。

SOMEWHERE OUT THERE單曲譜
SOMEWHERE OUT THERE單曲譜
從很多方面來看,紐約人對於老鼠的敵意不但不強烈,甚至經常語帶偏袒。這可能都要怪《美國鼠譚》這部卡通太成功,在我與真正的紐約老鼠見面之前,就已經在《美國鼠譚》中拜見過牠們的英姿了,這部片真是最成功的「美國夢」置入行銷:為了躲避壞貓,俄羅斯猶太裔老鼠偉福乘船越過海洋,來到新世界美國。 實際上,最早的紐約「黑鼠」(又稱「船鼠」, ship rats) 就是隨著歐洲移民登船而來的。

在紐約下船的偉福,受到法國鴿子的鼓勵、與生存高手義大利老鼠東尼一起逃離血汗工廠,尋找傳說中能夠戰勝貓咪的明斯基大老鼠。正如同在許多以擬人手法寫作的美國青少年文學中,老鼠經常扮演著平凡英雄的角色,渺小又愛作夢,有天敵,愛吹牛,容易墜入情網、重視家庭和友情、有點傻氣、很誠實,勇於嘗試、勇於信任,即使對方是貓。

而這些故事的結局都很相似,小老鼠總是離奇地交上好運,一切雨過天晴,與家人朋友過著心滿意足的美國生活,畫面縮成愛心形狀,字幕開始捲,「The End」。

「突然離奇地交上好運」,這就是美國夢的精髓吧。


〈Somewhere out there〉老鼠有破音版


不久以前,紐約地鐵準備採取一套新的滅鼠方案——絕育法,用一種據說對人體無害的藥「Contrapest」放在地鐵的誘餌盒裡餵給老鼠。這種藥能讓吃下的母老鼠卵泡減少,此藥性在老鼠體內還能繼續再生,新生老鼠也會失去生育能力,如此可望擴大絕子絕孫的效果。看來在人類的努力之下,貓咪一統地球的日子越來越接近,以後《美國沒有貓》這首歌就真的只是一個傳說了。

美國沒有貓,〈There are no cats in America〉


作者簡介

曾任《換日線》英語頻道Crossing.NYC 特約主筆。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曾居北京,短滯東京、柏林,現居紐約布魯克林。著有小說《即將失去的一切》、《給烏鴉的歌》,以及紀實文學作品《大動物園》和散文集《有時跳舞New York》。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親愛的三毛,生日快樂!】三毛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特輯

「後來⋯我有一度變成了一個不相信愛情的女人,於是我走了,走到沙漠裡頭去,也不是去找愛情,我想,大概是去尋找一種前世的鄉愁吧。⋯⋯」──三毛口白.1986《回聲》專輯

289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