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集散地

【集散地】《作家日常》王聰威:散文像是給朋友的東西,很有誠意

  • 字級


集散地bn
王聰威-1
(攝影/吳慈仁)

對於小說家,與其說是「如何寫」很重要,其實是「如何不寫」才真正重要。這是村上春樹說的。小說家不寫小說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呢?訪問當天剛好是王聰威的生日,他的慶生行程很簡單,晚上要跟太太去餐廳吃飯,還要記得拿蛋糕。前陣子開始自己做菜的他,談到晚餐就掛念起家裡冰箱內的食材,「還有柳葉魚跟透抽,本來想回去煮菜的……」形象有點嚴肅的總編輯王聰威,說這句話時有一股淡淡的溫柔與哀愁。

作家日常
作家日常
《作家日常》收錄王聰威近幾年為聯合副刊、博客來OKAPI、趨勢教育所有格、樂多線上誌等媒體撰寫的文章,內容涵蓋他的讀書日常,以及不讀書的日常。談閱讀、談生活瑣事、談學生時代的生活,更有「作家名利場」談寫作觀察與稿費計算。因為跟一群前輩作家的一趟西藏旅行,而有了「那些作家教我的事」專欄,他記述下其他作家的日常,從陳芳明所長笑點很低,寫至硬漢廖鴻基敷面膜。「同行的人都大我兩代,雖然是長輩,但都很好相處,那些風度啊、氣勢啊,回來就想說要記下來。」問到那些作家大哥大姐對此有沒有意見,他笑說,「所以我都叫他們推薦啊!」

他在書中提起一則關於許悔之的小故事。有次午餐時間下大雨,許悔之和袁哲生在外頭被困住了。袁哲生提議不如淋雨衝回辦公室,許悔之回答:「我穿的是阿曼尼。」王聰威那時候才知道阿曼尼是什麼。文章去年發表之後,他有次遇到許悔之,「悔之老師說我寫錯了,我記得是袁哲生講的,他說其實是方梓講的。悔之老師說沒關係,記憶就是這樣。這些文章裡一定有我記錯的部分、比較誇飾的部分。」記憶就是這樣,要把那些人、那些事固定成永恆的文字,製作過程中難免有耗損,但幸好還是有些什麼被記住了。

去年出版了具有實驗性的小說《師身》後,王聰威今年幾乎都寫雜文,包含專欄、各種邀稿和編輯室報告。作為小說家的時候,他習慣早起寫小說;而寫雜文,他說在捷運上最適合,「例如說聯副專欄大約四百到六百字,我會在手機上寫,半小時內可以寫四百多字,有空的時候再整理成稿子。演講稿也會在捷運上寫。」通勤的移動長出另一種寫作模式,不寫的時候他就看書或觀察其他乘客,搖搖晃晃的密閉空間裡不經意飄來的話語、他人的下意識舉動,都可能被他捕捉進那些未來的文章。

王聰威-2
(攝影/吳慈仁)
「很多大畫家,像畢卡索,他們在做大作品的時候,會先作一小塊一小塊的東西,最後再組合起來,寫小說就像是這樣,要想怎麼去組合,完整度非常高。但是在做小塊作品的過程,就很有趣了。」如果說小說為王聰威帶來成就感,散文則帶來純粹的快樂,「小說會有創造世界的感覺,是要花心思去做的工作;散文很日常,像是泡一壺茶,翻翻土澆澆水,非常接近生活。做個下酒菜,把魚烤一烤,吃掉,很高興,這樣就好了。」他談到在〈後記〉裡說的話,這些文章像是從小說裡緩出手來,用手工作出的紀念品,也許比較粗糙,看得出製作的痕跡,但他做得很快樂。「散文像是給朋友的東西,像是手工卡片,很有誠意。我的散文就是這樣的東西。」

王聰威之前打算寫關於「高雄」的小說,現在則是考慮怎麼寫、寫出來是不是很必要。「寫了會是另一本新鄉土文學作品,就這樣,但我並沒有要變成新鄉土文學小說家啊。」他說,「想寫的體裁、風格還有很多。我還是想寫掌握現代精神性的東西,現在想寫得更生活、更日常,我們正在面臨的是什麼狀況?是怎樣思考的?」

他喜歡「生活」這件事,作息也規律。早上七點起床,寫小說或工作,九點上班,回家先煮飯,然後洗澡、上網、看電視,十一點就會進入睡眠狀態。週末也是如此,照常七點起床工作,也許會找一天去菜市場把下週的食材買齊。在做菜的步驟中,他最喜歡「烤」的過程,因為最原始,跟火很接近。無論做菜或寫作,被王聰威談起來都有種仔細的手工感,如同訪問的最開始他提到,「村上春樹說,怎麼樣才能煮好菜呢?用正確的方式切細,用很好的調味料。」寫作的時候,或是不寫作的時候,作家的日常,大抵就是如此。


〔散文.快問快答〕
Q1. 您自己在散文寫作時,對真實與虛構的態度是?
王聰威:我個人的看法是這個問題可以不用再問了,它不會有解答。就算大家都同意散文是真實的,那以後文學奬要規定這點,要有徵信系統,還要測謊,確定是真實才能投稿嗎?這不可能嘛,這議題討論不出真實的樣子。那為什麼要繼續討論?因為我們都相信文學有本心,黃錦樹的說法是「本心」,朱天心說是「初衷」。你的作品印證你的初衷或本心,因為散文傳統很重,這是古典式的觀念和要求。

我寫了一個東西,塞不進小說,也塞不進散文的時候該怎麼辦,不能參加比賽,也不能讓這個文章消失。現在是文體比較互相滲透的時候,比方說袁哲生寫的〈送行〉,被評審說應該要放在散文,而不是小說。現在則是一些作品被認為要放在小說,而非散文。實務上已經搞得很複雜了,擺那邊應該不是重點。

Q2. 看過印象最深刻、至今記憶猶新的一篇散文是?
遠方的鼓聲
遠方的鼓聲
王聰威:特別喜歡的是村上春樹的《遠方的鼓聲》。村上的散文風格其實很多種,隨筆也不太一樣。我沒有特別愛哪一篇,但喜歡看他寫「如何寫小說」。我喜歡看作家談自己如何寫作,很想知道別人的「作家日常」是什麼樣子。

Q3. 您最喜歡的散文作家是?
王聰威:李茶,她很久以前出過一本散文集《寂靜之外:ECM的聲音》,寫ECM唱片的音樂家故事。書中放很多信件、對話、獨白,她把樂評寫得像故事,很私人,雖不是嚴格的散文,20多年前看到時非常驚訝。


〔王聰威作品〕
作家日常
作家日常
師身
師身
中山北路行七擺
中山北路行七擺
戀人曾經飛過
戀人曾經飛過
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
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
 
複島
複島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明星出書,願意自我揭露到多少?個人意見的明星書閱讀

    明星因為出書而顯得有了深度,出版社出版了明星的書有了人氣,這樣雙贏的生意世間並不多見,也因此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當代的名人文化已經自我揭露到幾乎無底線的時候,還能怎樣揭露,揭露到哪裡,這中間有一種高深的藝術在裡面,這次新的主題,我想看看明星寫的書。

    1305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明星出書,願意自我揭露到多少?個人意見的明星書閱讀

明星因為出書而顯得有了深度,出版社出版了明星的書有了人氣,這樣雙贏的生意世間並不多見,也因此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當代的名人文化已經自我揭露到幾乎無底線的時候,還能怎樣揭露,揭露到哪裡,這中間有一種高深的藝術在裡面,這次新的主題,我想看看明星寫的書。

13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