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來挑設計,自然眼光與常人不同了,身為設計師,自己也做設計,跟一般人純粹是買它摸它看它角度不同,理解的層次也不一樣,他們可能會更知道其中的功夫用在哪裡,我從「2012年度書籍好設計」這系列文章裡大約窺見了設計師的品味,覺得相當有意思,就來談談我對他們喜歡的設計有什麼看法吧。
好幾人都選了《幽談》這本書,我很訝異之前竟然完全沒注意到它,細品的確設計精妙,字體本身給人的聯想又與內容暗合,是不可多得的巧思,我沒留意到,大概是我這人喜歡花團錦簇熱熱鬧鬧,《幽談》對我來說太靜了,眾聲喧嘩,可能有點難留意到它。
同樣受到注目的還有《精神病院》,這本我就徹底的理解,因為它非常搶眼,絕對無法忽略,而且那瘋狂感是這樣的逼近在你眼前,同樣三本排放在一起,不管旁邊是《荒木經惟 寫真=愛》或《獻給炒高麗菜》,你總是第一眼會看到《精神病院》這本書,不管是喜歡或討厭,很難對它沒有印象。
我特別喜歡《鬥陣俱樂部》,因為它的時尚感,和脫離了書封思考的思考,書封的圖案不像一般的書封,反而比較類似布料的重複印花,完全可以想像這圖案做成一件洋裝或T恤之類,然後橘色的書腰是畫龍點睛,大多時候書腰是不必要的附屬品,只有少數的設計師能把書腰當做書封畫龍點睛的配件,只當成宣傳用是可惜了,書腰明亮的橘色和書封天藍色的撞色效果深得流行精髓。
我發現在這些名單裡面,重複率是很高的,可見設計師有相近的眼光,類似的思考邏輯,但跟我寫了這麼多週的專欄,提過的無數書籍,重複率卻低,裡面還有好些是我從來沒有留意到過的。
那麼,書究竟是設計重要,還是內容重要?最後一切的一切還是要看內容,封面本身,可能對很多設計師來說,是單獨存在的作品,但對讀者來說,封面是讓人想要細究本書內容的一個開端。(寫到這裡我本來想說做個高雅的結尾,談談好設計嘛,但還是忍不住說大實話的衝動。)舉例來說,我覺得《暗室微光》既悶又老派,而且好像看過這種卡其灰搭照片的封面一千次;白底《毛語錄》封面一點紅不像《毛語錄》,倒像個日本配酸梅的飯盒,不能與內容相連結(還有點背道而馳其實);《巴黎的憂鬱》書名五字的大大小小拉長壓扁的安排深具過時的九零年代風格,用力過度,說真的我沒法理解對某些封面的讚不絕口。
陳祺勳
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畢業,以藝術投資為興趣,時尚評論部落格「個人意見」格主。著有《個人意見之品味教學》《個人意見之待人處世指南》。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