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青春漾觀點

2024金馬影展X影迷新世代:在黑盒子裡,找尋自己

  • 字級

早晨九點,青少年們紛紛入座完畢,影廳內安靜得出奇,只有細碎低語聲,能隱約感覺到含蓄的期待在暗處湧動著,與前一日滿場小學生帶來的高能量形成鮮明對比。特別的是,兩群人的眼中閃爍著同一種光,在影廳燈暗那一刻,被電影點亮。

2024金馬影展X影迷新世代《以妳的語言呼喚我》專場放映活動現場(照片提供 / 金馬執委會)

《以妳的語言呼喚我》(Foreign Language)講述德法兩名少女從筆友到戀人,站在青春岔路口,對自我、人際關係與社會現狀的各式探索。當日除了彰化女中的同學們,還有個人報名的五十餘位青少年。看著大銀幕上的芳妮與蕾娜,彷彿也看見了地球另一端的自己。原來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煩惱大同小異:家庭關係、同儕壓力、升學煩惱、自我認同與社會議題。映後座談中,同學們從女主角間的酷兒情愫延伸到人物設定,與法國導演克萊兒・伯格(Claire BURGER)展開精彩對話。如同導演所言:「無論如何,兩個女孩都需要在成長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管是在家庭、學校或是社會中。」當日的討論,聚焦在青少年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的未來。一個月後回到校園,在講師的引導下,少女們翻開密密麻麻的筆記本,重新找回觀影當天的感受。有人分享自己對電影中的同性情感探索頗有感觸,在女校裡,心動的感覺不以性別為界;也有人表示對貫串全片的抗爭場景記憶深刻,認為台灣青年參與社會運動的風氣遠沒有歐洲活躍;更有人回憶自己被主角們嗑藥跑趴與情慾探索的橋段深深衝擊。從劇本設定、核心議題延伸到美學呈現,關於長大這回事,影像在每個人心中烙下深淺不一的印記。

2024金馬影展X影迷新世代《以妳的語言呼喚我》專場放映 參與學生映後提問(照片提供 / 金馬執委會)

影迷新世代存在的意義

「影迷新世代」計畫邁入第五個年頭,帶領無數青少年踏上影展之旅。記得2021年影迷新世代團隊來到北一女中那天,我在走廊上被十分要好的國文老師拐進演講廳,默默聽完了整堂課程。其實我並不屬於報名活動的班級,當時的我更對影展沒有任何概念。如今回憶起,卻依稀記得看預告片時,某一部份的自己被電影點亮的奇妙感受;也記得講師從電影出發,對滿場迷茫少女們分享自己從金融業轉戰影展的曲折就業歷程,重新定義夢想與生活。雖然當年我無緣進入影廳觀影,但這顆種子埋在心底,帶著我從院線電影,走向金馬青少年電影課,最終走回影迷新世代。在三階段的課程裡,青少年逐步學習運用更多樣化的角度觀看電影、釐清自己對電影的感受。影展選片相較於片商選片,少了票房包袱,將更豐富多元的電影藝術帶到觀眾眼前。這是專屬於影迷的嘉年華,而影迷新世代所扮演的角色,便是帶領青少年走進會場的魔法師,每一堂紮實的影像閱讀訓練與文本細讀,都化為少年手中的金粉,將銀幕暈染上自己的色彩。在幻想與寫實齊飛、喜悅與悲苦並存的電影世界裡,永遠可容納生命的萬千姿態,與奇形怪狀的自己。

2024金馬影展X影迷新世代《以妳的語言呼喚我》專場放映 導演克萊兒伯格出席映後與青少年們互動(照片提供 / 金馬執委會)

“Film lovers are sick people.”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從小被追問到大的千古難題,提問者早已不可考。「成熟大人」的形象,隨著年歲增長不斷轉變,擬答也越來越模糊。終於在黑盒子裡,我尋得另一種思路:探索自己的面貌,也許比糾結於長大成人的界線還重要。在電影裡,我一邊豐富著自己對世界的理解,一邊從角色身上指認那些像我與不像我的性格特徵。最終發現「自己」是無法被定義的,長成大人這件事,沒有模板亦無法複製。每個階段的自己,可以擁有各種樣貌。《以妳的語言呼喚我》中,模糊的不只是國界,更是身分認同的邊界、青少年與成人的邊界,以及性別與情感的邊界。跨越界限,抿除定義,再「怪」的我們,都能找到同類,擁抱自己。

每一年回到影迷新世代的活動現場,總能在眾人共同創造的神聖時刻中,找回最初看電影的那份感動。無論是一起為了主角的經歷歡呼、灑淚,抑或映後座談中醍醐灌頂,驚覺「原來如此!」的瞬間。從隨波逐流的迷茫少女長成影展地縛靈的路上,看著當年分別在青少年電影課與影迷新世代結交到的影癡友人們,憑著黑盒子裡最明亮的一盞燈,從大銀幕上緩緩捕捉靈魂碎片,拼湊出越來越完整的自己,只覺得電影簡直是完美到不真實的一場夢。

在追逐光影的路上,我們從不孤獨。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嚴厲的、像摯友的、不可靠的......父親有著各種面貌

認同你才華的父親、把你從深淵拉回的父親、不是好人但是好爸爸的父親、缺席的父親.....你的父親又有何種面貌?

25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