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創作藝術是怎麼一回事呢?──繪本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

  • 字級



(圖 /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


人人都是藝術家。

──德國藝術家約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1973

半世紀前,當波伊斯,這位多重身分、充滿爭議卻也啟發當代藝術思潮的藝術家,大聲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他說的絕對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畫家、建築師或者作曲家;而是,每種人類的活動都有資格稱作藝術。波伊斯從這個觀點出發,徹底改變了藝術的本質、物質性、界線以及任務,至今影響未見衰減 。(P. Schönhöfer,2021)

既然人人都可能是藝術家,那藝術家是什麼樣的人呢?創作藝術又是怎麼一回事?繼揭祕展覽製作幕後故事的《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後,作家朵蘿・葛洛芭斯和插畫家蘿斯・布雷克再次攜手合作,以《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帶著小讀者們一探藝術家在做些什麼事?

還記得《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中的雕塑藝術家維拉嗎?這次他帶著基特(我心中設定為維拉的小姪子)前往藝術家聚落,走道旁色彩繽紛的工作室大門,各顯風格的小擺飾,讓人不禁好奇,門後是什麼樣的藝術家?

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

打造一場精彩的展覽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


維拉帶著小男孩基特觀藝術家們的工作室,看看大家在做些什麼?(圖 /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


藝術家以「創作」來表現內心想法與美感,他們選擇的媒材往往會和擅長的技法或是表達形式有關。肖像畫家十之八九對「人」,他所選擇的繪畫題材,是充滿好奇的。而藝術家的自畫像,各具獨特風格,除了展示個人辨識度外,彷彿也可從畫中看透他們的內心世界。插畫家眼前的世界總是天馬行空,即使是桌上靜物,不同角度的觀察,透過畫筆帶出不同的故事。

相機是攝影藝術家的眼睛,捕捉特別的瞬間讓他成了仰賴光線和時機創作的藝術家。喜歡色彩或是賦予木材新生命的雕塑藝術家、透過影像將想像世界打造出來的錄像藝術家、關心社會並勇於倡議的行動藝術家、還有一針一線將傳統與記憶織縫在一起的拼布藝術家。玻璃和陶土也是藝術家喜愛的創作媒材,因為媒材的特殊性,有時藝術家會挑戰變化出更有機的造型,讓人大吃一驚!自然環境不只是藝術家創作的靈感,透過撿拾自然物件、在環境中搭建的裝置藝術,也是一種藝術類型,同樣地,城市街道也可以是藝術家的畫布,塗鴉藝術家就是這樣為我們千篇一律的生活帶來驚喜。


(圖 /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


(圖 / 《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


繪本洋洋灑灑地從我們熟悉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再帶到當代藝術中多元的藝術可能性,以細緻的圖文介紹藝術家選擇媒材的原因、媒材的特質與創作關注,而藝術家工作室場景中(令人有點羨慕地空間寬敞又光線充足,而且井然有序呢!)也列出不可或缺的創作工具及其名稱,像是一本可愛的藝術家懶人包。

去年(2023年)在為綠島人權藝術家面試駐地夥伴時,當時還在念藝術學院的大三生被問到想來應徵的原因時,他回答:「很常被問到唸藝術可以幹嘛?對這個社會有什麼幫助?藝術如何轉譯人權這個我很關切的社會議題,我想要進入第一線了解。」

《我是藝術家》透過走訪藝術家工作室的故事,淺顯易懂地介紹藝術家類型,卻也為孩子開啟了藝術創作的多種可能性。回應到本文一開始所引述波依斯的「人人都是藝術家」宣言,身兼教育者的他,試圖提倡每個人都具備發現和培養創造力的特質。他認為概念先行,藝術是一種社會責任,藝術家不應只是去掌握有形的材料,因此提出「社會雕塑」概念。在我心裡,藝術家是一群熱愛生活,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就像這本繪本的小讀者一樣。書的最後雖然只簡短提到的日常靈感,但就像我們長期在「大展身手做展覽-兒童策展計畫」中想強調的,對生活有感,具有觀察力,才能開啟創造力,藝術創作更是如此。唯有如此,不管是透過展覽或是藝術創作,才能與周邊的人、我們所身處的社會,發生關係,產生影響力。

書中描繪的藝術家工作室參訪,也是長年在展覽製作業工作的我,最喜歡這份工作的「特權」之一。不僅能窺看創作的幕後花絮,親眼看見藝術家生活和工作的空間,也更認識他們的創作內涵。記得在2020年第一場的兒童策展工作坊中,帶孩子們前往藝術家王仲堃的工作室,就像書中的場景,孩子們驚訝於「原來藝術家和那麼多人一起工作」、「原來藝術作品要用那麼多不同機具、材料去打造出來」,過程中讓孩子們透過收集名片,去了解藝術家工作室裡的分工組成。王仲堃當時也大方地邀請小朋友到臺灣戲曲中心的公共藝術施工現場,每個人戴上安全帽,在工地中一窺大型藝術創作的安裝過程。「嗯,原來藝術家在做的事,跟我想的不太一樣呢!」結束後,孩子們分享感受。

藝術家聚落遍布臺灣各地,部分由機構經營的藝術村則會定期舉辦「開放工作室日」的活動,像是由新北市文化局營運的板橋435藝術家工作室,每年年末都會透過系列活動,搭配藝術家工作室開放參觀。駐村的藝術家不僅有視覺藝術類型,也包含表演藝術與文字、音樂創作等。期待《我是藝術家: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能開啟小讀者對於藝術家工作的想像,來趟藝術家聚落的小旅行,一探藝術家的創作樣貌。

 


作者簡介

均勻製作總監/「大展身手做展覽」兒童策展計畫發起人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2017 年 7 月成立均勻製作,以展覽製作轉譯藝術與文史,貼近日常生活,致力於每個專案中實踐恰到好處的創意。透過對展覽製作的實踐與藝術教育研究,持續探索及推廣「展覽識讀」概念,並於2020 年發起「大展身手做展覽」兒童策展計畫。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沉默之中,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

    對於受害者的求救老師們視而不見,甚至家長也想息事寧人。這場眾人噤聲的事件在2014年由陳昭如以《沉默》一書進行報導追查,而後更有《沉默的島嶼》等著作探討校園中的性侵事件。該如何正視任罪惡發生的結構、又該如何教導孩子保護自己?透過文字一起打破沉默

    251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沉默之中,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

對於受害者的求救老師們視而不見,甚至家長也想息事寧人。這場眾人噤聲的事件在2014年由陳昭如以《沉默》一書進行報導追查,而後更有《沉默的島嶼》等著作探討校園中的性侵事件。該如何正視任罪惡發生的結構、又該如何教導孩子保護自己?透過文字一起打破沉默

25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