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妳,我就欺侮妳,我就蹂躪妳,妳叫吧!」我一邊看這段,一邊心想「讀瓊瑤就是要看這種大場面!」,《窗外》是瓊瑤的第一本小說,也是林青霞演的第一部電影,眾人知道它的盛名,但未必讀過這本書,看過這部電影。
故事描述十幾歲的女高中生江雁容與四十幾歲的高中老師康南的戀愛,跟周遭的阻撓,在1963年寫成的這本書是很前衛(以現在的眼光看,很多情節則根本不合法),最好的是本書的結局,現在要爆雷了(一個六十年前的雷這樣),江雁容另嫁他人,婚後不見得和睦,於是她獨自去尋找康南,卻發現康南幾經風霜,已經變成一個糟老頭,她在幻滅與打擊下,於車站不知所終。
這個結尾把戀愛的不確定性提升到一種淒清的程度,我們在掩卷後也會深思,她與丈夫的不和睦究竟是她始終愛著康南,還是只是婚後夫妻生活的不適應?她與康南的愛情究竟由什麼構成?沒人知道。但她和康南的愛情起源書中細緻描寫,那幾段春心動寫得很美,但瓊瑤是沒有控制鈕的作家。
比如女主角跟父親冷戰,父親飯桌上一個飯碗砸過來,誤中妹妹頭破血流,女主角馬上在日記裡懺悔「妹妹,妳打我吧!砍我吧!撕我吧!弄碎我!爸爸,你為什麼不瞄準?為什麼不殺了我?」像這種過度強烈的反應書中很多,我一邊看一邊都想叫她冷靜點,又想,這種過度反應的確很高中生。
《窗外》不是只有瓊瑤式的過度,在安排幾個橋段時非常精細,比如前面細寫幾個女同學的性格,當然可以視作輕鬆的段落,但我們在理解女同學的性格以後,當她們發覺江雁容和老師戀愛時,也依各人的性格去做出各自不同的反應,這點鋪排非常好,不是第一本小說的生澀,而是沉穩的大將之風。
我最喜歡的是結局,前面愛的有多不理智,後面就幻滅的有多徹底。書中戀愛時不斷提起因為社會不容,所以要去山野裡住小茅屋,我不禁想瓊瑤到底對住在小茅屋有什麼執著,因為好像很常在她書中看見這種對白,就是不符社會眼光的戀人在對話裡提到要遠走高飛,終點往往是小茅屋。
只是他們終究不能住在小茅屋(現代沒人可以),所以本書世俗性的結尾反而非常詩意,瓊瑤的控制力在這裡展現出來,她沒有盲目地讓江雁容和康南不計後果的在一起,整個周遭人物社會的反應,是書中最真實的一塊,讀起來很扎實,彷彿手能摸上去那種感覺,她的世界觀創造很完整。
有時候會覺得周邊人物描寫比主角要傑出,我們可以對江雁容的媽媽爸爸女同學感到同理共情,他們都是細緻複雜的人,尤其是江太太的塑造,展現出一個母親的軟弱與堅強,自私與無私,也是這段愛情之所以戲劇性的主因。
戀愛實際過程的描寫就像道水流,需要周圍的阻礙去激起浪花,形成瀑布,因為直筆寫愛不容易,所以讓愛情與現實去碰撞,「幻想中的愛情總比現實美得多。」是書中的話,沒有考驗的愛情無法成就有趣的作品,是我的話。
※本篇文章由作者個人創作授權刊登※
個人意見全新主題專欄每週更新!
01.《紅樓夢》書中説寶玉的髮型是許多小辮子歸結成一根大辮子,電視改編拍出來都彷彿他等一下要來段RAP。
02.個人意見:《穿著Prada的惡魔》電影改編版的編劇,知道人生不是只有一句「去你的」。
按下方作者追蹤按鈕(須登入),更新通知不漏讀!
作者簡介
「年輕時失戀,可以徹夜飲酒或奔入雨中,中年失戀不能做這些,因為會頭風發作。」
───
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畢業,以藝術投資為興趣,時尚評論部落格「個人意見」格主。著有《個人意見之品味教學》《個人意見之待人處世指南》《個人意見之愛情寶鑑》以及《個人意見之完美的任性》。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