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青春漾觀點

【高雄青年文學獎│得獎者訪談】蜻宇 x 郭宇恩——在日常之中找到文學

  • 字級

【編輯室報告】


高雄青年文學獎是專屬於年輕創作者的文學獎,參賽類組有新詩、散文、短篇小說與圖像文學類,每年皆網羅了許多優秀的作品。這一系列的企劃將邀請歷屆得獎人,以前輩之姿訪談去年得獎者,帶大家深入認識創作者,同時也延續高雄青年的創作情懷。聽他們聊聊自己的生活與創作,談談在這個變動的時代中,書寫對於每一個人的獨特意義。「文字生成:2024年高雄青年文學獎」即日起徵件至9月27日截止:  https://ksylaward.blogspot.com/


 青春大作家 ╳ 高雄青年文學獎╳ 散文類16-18歲組首獎


 

散文首獎得獎人蜻宇(右)、和新詩首獎得郭宇恩(左)一起談創作經驗


文/曾家茗(2020-2022年高雄青年文學獎新詩類得獎者)


和蜻宇、宇恩約在了高雄文學館二樓的討論室,封閉的討論室很安靜,大片的玻璃透出午時的陽光,只有中央公園的鴿子,時不時在窗外拍翅、吱喳的聲響。把兩個相互不熟識的得獎者湊在一起採訪,似乎使他們略顯緊張。起初,兩人之間沒什麼對話,不過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他們的故事,慢慢地被編織在一塊名為文學的布上。

蜻宇摸索創作:「到高中時期開始看校刊、文學獎歷屆與其他更多文學作品後,才能夠更了解文學是什麼,也更懂散文與作文的區別。蜻宇摸索創作:「到高中時期開始看校刊、文學獎歷屆與其他更多文學作品後,才能夠更了解文學是什麼,也更懂散文與作文的區別。



青年創作者的寫作路徑

在這次的高雄青年文學獎中,蜻宇以書寫後疫情時代的散文〈關於呼吸〉得到了首獎,同時〈落腳〉也獲得新詩佳作,宇恩則是以書寫暑假百無聊賴的〈暑假記事本第陸拾貳回〉得到了新詩首獎。談起自己的閱讀與寫作經驗,兩人都把記憶回溯到國小,蜻宇常看小說,宇恩則是讀詩,不過對文學有一個概念,還是要等到高中時期。

在訪談的過程中,兩人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作文。作文對於一個國小國中的學生來說,可能是最接近創作的管道,但是在高中看了更多作品之後,文學的樣貌變得廣闊,兩人甚至會將作文與文學切割開來。蜻宇說:「到高中時期開始看校刊、文學獎歷屆與其他更多文學作品後,才能夠更了解文學是什麼,也更懂散文與作文的區別。」宇恩也說到:「我覺得作文可能是看文筆的華麗,但新詩並不是堆疊高級的成語或詞語,反而是可以用簡單直白、日常的詞彙去表達。」

而文學獎在兩人的寫作路上,都佔了一定的位置。宇恩很直白地坦承:「是因為文學獎才開始寫作,因為有了一個可以努力的目標。」而蜻宇也提到:「如果要投稿的話會比較願意好好修改作品,也會跟別人討論,就算投稿未中也可以聽聽看評審對於作品的想法。」

直白簡單的還有宇恩自己的詩風,宇恩提到:「我的風格就是直接把話寫出來,不會用不同譬喻或轉化去講一個正常的句子,寫出來的就是很平常的句子,我自己很喜歡白描的感覺。」宇恩談到自己的詩風:「我的風格就是直接把話寫出來,不會用不同譬喻或轉化去講一個正常的句子,寫出來的就是很平常的句子,我自己很喜歡白描的感覺。」


被文學回應的青年創作者

現在是一個快速的、需要刺激的時代,對於一個青年來說,較於緩慢的、曲折的文學可能並不那麼受到青睞,那麼兩人是被文學的哪一點所吸引的?

宇恩說:「其實網路的東西看到最後都會變得很像,很平面化。但是文學根據不同作家與時期,作品的題材和風格都會顯得很多元,所以每次看都有新鮮的感覺。」蜻宇也回應:「文學作品比較多模糊、不確定性的部分,很享受這種感覺,可以去猜想作者要講什麼。」

宇恩讀的是醫藥衛生類組,身邊比較少讀文學的朋友。而蜻宇讀的是社會類組,也是編輯社的一員,身邊朋友比較多有閱讀的習慣,不過也不一定是接觸詩、散文,像是言情小說、BL漫畫等等也頗受歡迎。

即使沒有閱讀文學的習慣,但是身邊的朋友們對於得獎作品也抱持著高度的好奇,蜻宇說:「朋友會叫我把得獎作品傳給他們看。在得獎的時候,朋友們也會來恭喜,雖然可能不知道那個獎是什麼,但是會先恭喜再說。」宇恩:「朋友也有問我可不可以讀我得獎的作品,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這首詩好在哪裡,或者也可能會看不懂。」

對於年輕的寫作者來說,當身邊的朋友都有點搞不懂他們在幹嘛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太孤單呢?兩位都抱持著否認的態度,宇恩這樣回答:「不會,反而會享受那種身邊的人雖然不知道我在幹嘛,但自己還是一直書寫,好像寫的好或不好,或是寫到比較深層情感的題材時,別人都不會太在意的感覺。我知道自己在幹嘛就好,我反而是享受這樣子比較私密的感覺的。」蜻宇也有提到:「我覺得還好,我會覺得那就比較像大家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不過也可能是因為現在沒有那麼在意身邊的人的想法。」

文學可能本身就是目的,不是為了達成什麼的手段,所以即使青年寫作者身邊的人很少能理解文學是什麼,但是青年寫作者在文學之中皆可以看見文學對於自己的意義,也可以說是文學好好地回應了創作者們。


當我們談論到一篇「好」作品

宇恩在採訪的過程中,一直談到「風格」這件事情,「喜歡結構或敘事上很有風格的詩,像是洪萬達的〈一袋米要扛幾樓〉,個人風格很強烈,(洪萬達的)戲劇背景去寫詩會覺得很獨特。還有羅青的〈吃西瓜的六種方法〉,整首詩很詼諧、可愛。」

這種看待詩的觀點,也影響了宇恩的寫作方向,宇恩有提到自己會把網路上看到的有趣事情寫入詩中。「有一種貼文是,有人會發彩虹為什麼是七種顏色,下面就會有人去留言,留一些毫不相關的東西,比如說有科氏力什麼的。我就會覺得這種『文不對題』的概念,很像愛情,那我就會去想愛情裡面的文不對題會是怎樣的。比較像參考這些有趣的形式去寫詩。」、「在生活中很多東西我都會想要試試看能不能放到詩裡面。」

而蜻宇喜歡每次讀都可以讀到多一點什麼的作品,像是有提到凌性傑老師的〈秋日懷遠〉:「裡面有一句話:『想念的形狀/就像 一群狐獴排隊站好』。一開始只是覺得這樣寫很可愛,但後來覺得狐獴在排隊站好的時候會偶爾探頭一下,這樣就非常像想念,因為你會告訴自己不要想,但是就又會忍不住冒出來。」另外也提到:「我覺得我好像蠻喜歡隱喻、象徵,然後我自己沒有那麼執著有沒有被讀懂。」

▌想要動筆紀錄的瞬間

談到寫作的習慣,可以發現兩人都很習慣使用手機來記錄事情,「手機是方便寫作和儲存的地方」、「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兩個句子之類的」、「會先記在手機裡面,後來再回去擴寫」

那麼被打中的、覺得非記錄下來不可的瞬間是什麼呢?

蜻宇說:「會讓我有『想寫詩』的感覺,是某個對我很衝擊的事情,但會更偏向感受、比較凌亂,可能我會覺得沒辦法好好論述,想要用詩記錄那個我自己也沒有很抓得住的東西。」而散文對蜻宇來說更像是一種「多紀錄一點什麼」的載體,「今天想要寫一個東西,就會把它寫成散文。」

而對宇恩來說,有趣是重要的,「我自己的風格比較詼諧幽默,寫下的瞬間更像是突然想到,但也是要看題材,有些可能跟自己有關係,但有時候只是看到好笑的東西。」

▌談談得獎作品

從宇恩的得獎作品〈暑假記事本第陸拾貳回〉和蜻宇的〈關於呼吸〉,可以看出兩人的風格有相當迥異之處。作品的呈現也跟兩人所談論的想法相當有關連性。

夏夏老師對宇恩的作品這麼說:「吃黑糖剉冰、有魚腥味、又想到海生館的企鵝⋯⋯這些組合看起來就是非常的無厘頭,但其中又有他的詩意。」

這樣的風格可能跟宇恩的幽默風趣有關,蜻宇對於〈暑假記事本第陸拾貳回〉中無厘頭的組合也有回應:「人跟這首詩很對到,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想法或經驗,但不像這樣表達出來,每一個都沒有明確的關聯,但就會覺得放在這裡是對的感覺。」

宇恩自己也笑說:「企鵝那段剛好是因為那天跟媽媽去菜市場買剉冰,就突然想到。」

這首詩的創作動機相當的直白簡單,「因為暑假太廢了,自己想要幹嘛但真的都沒有去做。」

直白簡單的還有宇恩自己的詩風,宇恩提到:「我的風格就是直接把話寫出來,不會用不同譬喻或轉化去講一個正常的句子,寫出來的就是很平常的句子,我自己很喜歡白描的感覺。」

再來談到蜻宇的散文〈關於呼吸〉,言叔夏老師評到:「本文書寫某種 『後疫情時代』的狀況,相當細膩;比如作者就捕捉到口罩解禁後『不戴的話有點噁心』這種幽微的情緒。」

在看蜻宇的散文時,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些藏住的東西。這些不想透露的、不想直白說的,蜻宇用了意象去處理,「像是第六段講到找人聊的時候,有講到房間、轉門把,倒數第三段也寫了一次推門拉門,藉由門講自己和他人的互動,類似露出一點點自己的那種感覺。」這也呼應了蜻宇前面說的「喜歡意象」和「不在意有沒有被讀懂」這兩件事情。

談到創作動機,蜻宇說:「事件都是發生在高二,那時候大家都不想戴口罩,雖然很熱,但我還是覺得不戴口罩很奇怪。」

宇恩也這樣子回應:「戴著口罩的記憶自己是深有同感。而且這篇讀起來不太那麼用力地在寫,就是順順的讀,像是『確診的第九天是畢旅的日子』這種句子就很乾淨流暢。」

另外宇恩也說:「也很喜歡那種比喻很美、意象很貼切的作品,像這篇文章就是。但是感覺自己創作不出這種作品,自己只能寫出那種很直白的句子。」

即使兩人的風格大為不同,對於文學的想法有所差異,不過評審老師皆看到了作品的特殊性,並且給予肯定。而兩位創作者也能夠相互欣賞對方作品中的「好」,可說是這場對談下來相當難能可貴之處。

未來想要發展的方向

最後談到了未來的人生規劃,宇恩說他之後會想要去讀牙醫,他說:「現在讀自然的東西,在文學之中寫到一些自然的東西也很有趣,把不同的面相寫到文學裡也蠻好的。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加分,是一個自己的風格。」

蜻宇應該會選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系所,「蠻希望把我在乎的、想讓別人知道的東西,把它寫下來。」

而關於未來想寫些什麼?兩人有不同的想像。蜻宇想要書寫的其中一個方面是性別議題,不過也提到「想要對這個議題更負責一點,所以要想得更清楚一點才有辦法書寫。」

宇恩則是想要寫環境的議題,「環境這種有一點概念的東西寫起來會很吃力,不過我也會想要讓環境議題透過作品讓大家看到。」宇恩最近有發表一篇〈一粒檳榔只值一滴雨〉,也得到了校內的文學獎,詩中把環境議題透過日常的眼睛描繪出來,可說是相當精彩。

蜻宇和宇恩兩人是截然不同的創作者,但皆可以在他們的作品中看見對日常的重新詮釋。無論是百無聊賴但卻富有詩意的〈暑假記事本第陸拾貳回〉,還是在共同的疫情經驗之中書寫幽微情緒的〈關於呼吸〉,兩人透過不一樣的角度與視野,從瑣碎平凡的日常之中,找出專屬於自己的文學世界。也期待未來兩位青年創作者,能夠在這條路上創作出更多出色的作品。


  本篇提到的作品  

2023年高雄青年文學獎︱散文類|16-18歲組|首獎|蜻宇〈關於呼吸〉
2023年高雄青年文學獎︱新詩類|16-18歲組|首獎|郭宇恩〈暑假記事本第陸拾貳回〉



  看更多得獎作品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暢銷作《82年生的金智英》搬上大螢幕!作品中的社會背景你都知道嗎?台灣讀者又該如何理解這部作品?

金智英的故事,也是多數女性的故事,南韓作家創作的《82年生的金智英》講述一名女性平凡地求學、就業、結婚、生子,之後成為全職媽媽,但社會與家庭對於女性的不公與壓迫,讓她在某天開始彷彿變了一個人,開始用其他人的語氣替自己報不平......

1343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