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Emily Chan/為生活中的平凡物件設計一趟奇妙旅程──繪本《今天不想吹頭髮》

  • 字級



「我不想再吹小小的毛,我要吹更大的東西!」(圖/《今天不想吹頭髮》)


繪本《今天不想吹頭髮》的主角,是一個看起來有點陽春的紅色吹風機,他「臉」上有一隻表情豐富的大眼睛,嘴巴就是出風口,有點像食蟻獸之類的長吻動物。

吹風機平常負責替全家人吹頭髮,包括男孩女孩、叔叔阿嬤和小貓小狗,他把自己的本分做得很好,可是他卻不甘平凡,覺得不想再吹小小的毛了,立志要吹更大的東西!於是他扯脫自己插在浴室牆壁的插頭,興沖沖去尋找發揮潛能的機會。

進到客廳看到電風扇竟能一次吹很多人,吹風機覺得自己也可以,於是把本來躺在竹蓆納涼的家人吹得滿頭大汗,大家受不了,便把吹風機趕出家門了。被嫌棄的吹風機卻不氣餒,乾脆揹起小包袱到外面闖蕩世界。路上他遇上高大的風力發電機,攀談後得知人家能給整個小鎮供給電力,他不作多想便把自己的插頭插上去想要幫忙,結果弄得小鎮大停電,造成一片混亂。

故事來到這裡,讀者應該已經發現,這別出心裁的小故事是台灣創作者的作品,所以從浴室的畫面,能夠看到台灣70年代流行的馬賽克彩色磁磚浴缸;當吹風機離家出走,外面是沿海小鎮美好純樸的風光,有大大的天空,海上有漁船,火車鐵路貫穿鄉鎮,山後是繁忙的國道……看多了外語翻譯的繪本,這種具本地特色的畫面令人倍感親近。


全書充滿臺灣元素,背景設定為苗栗沿海風景。(圖/《今天不想吹頭髮》)


接下來的劇情益發天馬行空,接連闖禍的吹風機居然遇上一隻巨龜!烏龜腳踏滑輪鞋,牠的身體有龜殻保護,頭上另外帶上安全帽,看來是隻崇尚安全的烏龜。然而吹風機又一廂情願地,硬要幫人家滑得快一點,結果用力一吹,把烏龜吹得翻山越嶺,滾過高峰連綿的中央山脈,被吹得七葷八素的烏龜大聲喊停。

吹風機不明白,為何大家對他的熱心都不領情,明明自己很會吹,卻不被賞識,忍不住便掉下淚來。哭著哭著,卻遇到一隻渾身濕透、發冷顫抖的小鳥。小鳥的苦況教吹風機暫忘自己的大志與失意,馬上專心幫小鳥吹乾身體。在吹風機的呵護下,小鳥的羽毛回復亮麗、身體和暖,並對吹風機表達感激。


心情低落的吹風機遇上了渾身濕透的小鳥。(圖/《今天不想吹頭髮》)


這經歷讓吹風機領悟到,原來吹小小的毛髮,也可能幫到對方大大的忙;看似很小的事,有時候卻很重要。羽翼乾爽的小鳥,又可以快樂平安飛回家了。吹風機經過這番歷程,似乎找到某種人生答案,於是回到家鄉,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具創意又美滿的結局。

我覺得作者王佩心透過《今天不想吹頭髮》給喜歡繪本創作的大人和小孩一個輕鬆可愛的示範。拿日常不起眼的平凡物件,賦予它個體性,如同木匠給予皮諾丘生命,再在它心裡埋下慾望的種子,讓它自然開展一趟冒險旅程。橋段從合理的想像,到誇張的發想,沿途為主角安排挑戰、挫折、安慰與領悟,一個包含起承轉合的故事就此誕生。

在執行上,作者全書在白底上面只用了紅色與藍色,配搭少量黑線,便勾畫出足夠生動的畫面。作者樂在其中地為每個角色創作造型,把喜愛的風景放進書裡,並且可愛地堅持,吹風機無論如何得找個地方插電才能運作的合理性。如此平易近人,又有小小趣味的故事,讓人看著也想為自己生活裡感謝的小物件,創作一個專屬於它們的故事。

今天不想吹頭髮

今天不想吹頭髮


吹風機經過一番冒險旅程,心態上也有了截然不同的改變。(圖/《今天不想吹頭髮》)

 


作者簡介

陳麗琼,70年代生於香港,80年代移民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後,回到香港當平面設計師。2006年移居臺灣,曾是臺北上班族,現在是自由插畫師、作家。經營臉書粉絲頁「我愛陳明珠」。
重視早餐,喜歡閱讀、繪本。天蠍質重。養過四隻有人名的貓,現與13歲的陳明珠(貓)居於淡水。
著有《Emily的貓》、《小港包的台北五四三》、《我愛陳明珠》《陳明珠愛我》《黑的扭蛋機》《指繪快樂》。最新作品為散文集《想念的總和》

✎OKAPI專訪:「我想證明自己沒那麼脆弱了,因為我敢讓別人看到我的傷痕。」──專訪 Emily Chan《想念的總和》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複製到台灣嗎?

    2019年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剛剛落幕,但認識自己的家,把地方的美麗傳達出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從透過地方刊物聯結城鄉的文化與食物,成功促進消費與發展的日本經驗,到實際設計深度旅行引導旅人體驗地方的台灣經驗,五篇文章帶我們理解日本、台灣關於「地方創生」的各種方法,以及在地風土的無限魅力。

    3579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複製到台灣嗎?

2019年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剛剛落幕,但認識自己的家,把地方的美麗傳達出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從透過地方刊物聯結城鄉的文化與食物,成功促進消費與發展的日本經驗,到實際設計深度旅行引導旅人體驗地方的台灣經驗,五篇文章帶我們理解日本、台灣關於「地方創生」的各種方法,以及在地風土的無限魅力。

357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