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異常」?我們或許可以天馬行空地列舉數百條異常,畢竟任何逸出熟悉日常的現象都算;「異常」暗示了某種標準或假設,只要不吻合,全都是怪異、異端、需要排除的,這讓我們很少去思考一個問題──「異常」與「正常」到底有多接近?
▌「異常」與「正常」到底有多接近?
與「正常」幾乎完全相同的「異常」,可說就是《異常》的核心主題。在這本科幻小說裡,某架飛機遇上難解的超自然事件:同一架飛機、同一批人在不同時間降落了兩次,他們完全相同,是正本與複本(請原諒我用這麼粗糙的觀念),只是其中一方遲到了三個月。當第一次降落的人早已回到原本生活,第二次降落姍姍來遲,機上乘客渾然不覺已是三個月後,而他們對未來的想望與第一次降落的自己沒什麼不同,就只是準備過原本的生活,如此單純。
如果是典型的類型小說,我們幾乎可以預料接下來會如何發展。作者大概會用懸疑推理敘事尋找超自然事件的起因,並透過消除起因,終結這樣的「異常」。不是消滅複製人,而是讓複製人回到原本時空⋯⋯有許多可能,看作者怎麼解釋。過程中或有犧牲,但結果肯定對讀者與角色有正面意義,因此角色也能接受──若是通俗易懂好入口的故事,或許會這麼上演吧,畢竟怎麼能不回到「正軌」?要是不讓這些複製人在讀者也感到舒服的情況下離開,他們可會是個大問題!因為他們跟「正本」其實是競爭關係──競爭社會身分、競爭既有社群的關注、競爭家族與親人的愛,一個弄不好,會引發極恐怖的自相殘殺。
但很明顯,Hervé Le Tellier不打算讓這個故事這麼好入口。複製人全留了下來,成為不得不解決的社會難題。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異常」跟「正常」能有多接近?《異常》的答案是這樣的──他們跟我們完全一樣,卻不是我們;「我們」就是我們難以接受的怪物。
《異常》費最多筆墨的地方不是追查真相,而是探討如何安置「複製人」。即使找到複製人出現的原因,這些複製人已成為現實,他們必須面對另一個自己;複製人有人權嗎?在完全一樣的情況下,誰知道誰才是複製?當自己成為自己的競爭者,這種緊張的關係該如何消化?誰要放棄過去的人生?
在書中,Tellier巧妙設計了不同的人生故事,讓正本與複本間並非總是針鋒相對。兩者存在三個月的時間差,因各自的人生軌跡碰撞出不同意義。有祕密被揭露了,有人獲得新的希望,有人再次絕望,有人視複製人為優勢,有人則不得不做出犧牲。政府有義務公開這件怪事,同時隱藏他們的身分,以確保其安全和隱私。這對政府和當事人來說都是成本極高、壓力極大的挑戰。
有趣的是,Tellier暗示中國也有複製班機降落,只是他們立刻將其隱藏起來,使「問題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那些複製人後來怎麼了?被關一輩子嗎?他們的人權呢?他們不是跟我們一樣,不,難道不就是我們嗎?
▌正本與複本能彼此理解嗎?
我想起疫情期間聽過的一種說法,有人說中國防疫做得好,因為中國可以不講人權,做到西方國家做不到的事──確實,將染疫者丟到方艙醫院隔離,讓他們自生自滅,這種中世紀就有效的手法,現在依然有效。且不論是不是「好」的防疫政策,至少能降低成本。然而,這對染疫的人來說相當殘酷,為何他們該被這樣對待?
或許是,因為他們是「異常」。
就算在染疫前是正常人,染疫後也不是了。某種程度上,《異常》是有技巧地談論不同文明對待「異常」的方式。或許有人認為斷然處決異常有其正當性,但本書最精巧的地方,就是直指「異常」跟「正常」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他們被貶為「異常」,只是系統無法負荷罷了。反過來說,只要系統足堪負荷,這種反常現象也不足以被稱之「異常」。
「一直以來都有兩個美國,而現在,兩者不再互相理解。就像我能在其中之一認出自己的身影,但我卻無法理解他。」
這段話出自故事中的翻譯家、詩人、小說家之口。這身分極有意思,翻譯打破不同語言的藩籬,暗示異質有溝通的可能,而作為曾經自殺的小說家,他顯然是文學作品裡的先知。因此,這段宣稱堪稱《異常》的破題,極端意見造成的分裂,對我們來說是近在咫尺的現實。
正本與複本能彼此理解嗎?如果連這都不行,思想與意識形態兩極化的國民怎麼能互相理解?原本我們以為開放的資訊能讓人們貼近彼此,但爆炸般的資訊遠超出心智負荷,讓人們只看見彼此的幻影,以為對方是跟我們多麼不同的存在,是怪物,憎恨到要殺了對方──當人們成為彼此的「異常」,作為系統的國家有辦法負荷嗎?
故事的結尾十分悲觀。當「異常」屢屢發生,超出系統所能負荷時,國家似乎別無選擇,只能試圖消除「異常」。「造物者」不滿意這個答案,認為這樣的人類文明不值得存在,從而毀滅宇宙。
但,這真的是唯一的結局?
在不斷出現的「異常」前,我們的系統真的只能潰敗嗎?對生活在當代,眾多「異常」被新聞媒體推到面前的我們來說,這是讓人備感艱難的質問。但當作者提問,身為讀者的我們即使沒義務回答,卻也已無從逃避;我們不得不坐下來思考,為自身的命運捏把冷汗。
作者簡介
最新作品《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是他最早以台灣為主題的創作,耗費多年完成,結合推理懸疑、心理鬥智、本土歷史、鐵道浪漫,描繪橫跨國界和數十年時光的壯麗幻想史詩,其中的燒腦心機戰和多陣營對決,展現出作者長年設計「遊戲」的巧思,一個又一個不斷延展的謎團暴風,更是讓熱愛解謎的讀者大呼痛快。
延伸閱讀
- 吳曉樂/差異讓我不知如何愛你,但也因此更加愛你──讀《接納》(2021高中生龔固爾文學獎得主)
- 龍貓大王通信/《潰雪》:這不只是偉大的科幻故事,這是史上最性感的披薩外送員故事
- 辜炳達/AI 把人類改裝成無意識的個體,是為了取代人類?──讀小說《零觸碰親密》
回文章列表